表达什么、怎么表达、怎么认识,是艺术评论时应该考虑的三个方面。书法作为视觉艺术,能表达什么?碑与帖的问题,自清呆以降一直是一个书法争论的问题,但既然都是书法,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实质是一样的;那么谈它们的融合,往往是一个假命题。
书法的尊人品,是在艺术性、商品性、人情性等方面中提炼出的一个社会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诠释,也有过度诠释的问题,捧杀与骂杀都是过度。适度,怎样才是适度,很难明确。
不管是谁,色迷迷的样子,一定很难看,怎样才能不难看,需要转换,转换需要非同一般的力量。
在它出泥之前,芙蕖接触泥土是为了争取营养;在它开放之后,远离泥土而不为之染。人之成功之路,亦有类于此者,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可作此之别解。
很多遗产是无法继承的。
科学语言比如数学的符号化推演,简约而确切;至于艺术语言,是否符号化与简约是最高的形式,也还值得再思考。抽象,到什么程度是好的?有个度的概念。过犹不及。
中国的杆秤与西方的天平,区别在于支点的选择:天平在稳定中求平衡、求确定;杆秤在不稳定中求平衡、求确定。
能静则静。当不动则不动。不动则无以发生变故,因以求平安乃是延福之方。
所谓主观,于客观之则亦为客观,可知没有绝对的主观与客观之区分。同理,没有绝对的被动与主动,所谓主动,其亦有动因在,则其又为被动者矣。同样,占有与被占有,也是一律。原因还有原因在。第一推动力是什么?所谓“不得已”者即是。此一解说,乃是形而上之思考,或为自作聪明者之藉口耶?
无耻之徒,可为师助乎?徒者,徒也,弟子也;师者,师也,自己也。转益多师,何如求诸己心焉?
“赵人胆似秦时月,待我情如岭上云”,定庵此句有“秦岭”。秦月最朗,可与之媲美者燕赵人之肝胆也。
心中无奸,则奸人何作用于我哉?我心中有奸,则与敌里应外合,我为之害。
女人的尖鞋子真是庸俗,竟然有人生产,也竟然就有很多人穿。
忽得句云:今朝披发去,路远卧云回。
艺术区别于科技的另一个本性在于,艺术是个体的劳动,而科技往往是社会的集体的工作。
科学家是不是科学地活着?艺术家是不是艺术地活着?这谁也不能轻松地回答;因为,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艺术?本来就是难以回答的问题。
写不好正楷写行书草书,那么写行书草书的可以说自己谦虚,写不好正楷。写好正楷又怎样?艺术性不以写什么体裁为标准。
本能等于自私么?什么是“本能”?本能带有原始的生命性。“自私”又是什么?自私有社会伦理性。
老古董其价值在古;新衣服其价值在新。物尽其用。
对概念的不认同是辩论发生的前提条件;彼此一致的思维模式基本不会发生。
没有热心人的张罗与促成,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也就搁浅了。
“上帝让你亡,先让你发狂。”得意忘形,是所有人的通病。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能制服自己的庸俗之心,于是心总不宁静,患得患失,容易生事端。“物必自腐,然后虫生。”我不败我,谁能败我哉?
“一人有钱千人怨。”由个体而社会之后的人群是复杂的。“笑贫不笑娼”,而且“贫贱夫妻百事哀”,“黄鼠狼专找病鸡咬”,贫穷了遭人看不起,你不行受人欺负,但是你出头了,又遭人嫉恨,尤其是自己不注意、得意忘形,就更容易平添事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里的这句话此时最有用。努力发展,稳定平安。“厚德”就是结实的腰板,是支撑承担享受福分的力量。
“盖座茅屋留客住;开条大路与人行。”这是平常心、结善缘的道理。
“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忧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朱熹此句,值得思考。作“因循”的一般人,平常则平常,普通则普通,但毕竟一事无成、什么也不是;然而,一旦有所成就,便容易自己把持不住,得意忘形,于是惹来无端的麻烦。成事之前怎样,无人注意;在成事之后,要懂得“夹着尾巴作人”的道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人心维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平时不作皱眉事,世上无人切齿心。”“冷了迎风站;饿了腆肚皮。”遇到小挫折,更要站住而满面春风,则看笑话的人自然散去,否则会有人“起哄架秧子”,落井下石的恶人正中下怀。此时,更可知“没事别找事,遇事别怕事”的道理。当然也不可过度显示而遭二次嫉恨与攻击。
势,需要蓄积。虚中可最见实。箭在弦上,引而不发,最有威慑力。譬如小石乱飞于天,倾城之人不敢行于街道,因之无准确之落地也;当其坠地,即便巨石,童子亦可倨其上而便溺,因其无危势矣。
没名想名,有名又遭之累。演员的脸不熟不行,熟了走到哪里又都不自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很多东西,尤其是好东西,有了当然不是坏事,但没有也一样,很多人没有收藏着好东西,家里还不是照样过得好好的么?生存的幸福就在于这种心态。不比较、不计较,可以控制无边的欲望。
“靠山山歪,靠树树倒,指亲不富,看嘴不饱。”“吉人自有天相”;“自助者多福”。靠自己最牢靠。自主,自立。
很多社会问题才存在不是物质的匮乏,而是道德与文明人性的沦丧。见利忘义,以至因蝇头小利而害人性命,是作为社会人的悲哀。
无愧怍,是君子之乐。(《孟子·尽心上》有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又:人常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岐注“三不孝”云“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人既可以懒散而仍思勤奋敬业者,修其行而厚其德也,乃是积善延福的方便法门。
虚数,也是数,有实数不能有的用途。
包容、互助、双赢,交流交
总共1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