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奴隶占一半),这里面就有100个杰出的人物,1/4000的高比率,其中就包括“古希腊七贤”:罗德岛林都斯的统治者克里奥布拉斯(名言“适度才是最好的”,与中国公元前6世纪几乎同一时期的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一个道理);雅典城邦的梭伦(他的立法给雅典城邦带来了政治秩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斯巴达城邦的锡伦(座右铭“认识你自己”,致力于监督和制约高官);小亚细亚的毕亚斯(名言“大多数人是恶的”,世界著名法官);米利都的泰勒斯(西方哲学史上的先驱,最懂自然哲学);米提利那的庇达卡斯(政治家,限制贵族的特权);科林斯的统治者庇利安德罗斯(带来政治和经济的安定,人道主义地限制奴隶的超负荷劳动和贵族的无度挥霍)。今天的北京,高级人才的比率也许要高于1/4000,这无疑是社会分工细致化的结果。对照36岁去世的莫扎特和31岁去世的舒勃特,可以思考人生的短长和意义。
因果关系,是一个无始终的连续的链条,而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一个单一的原因在起作用,一定要考虑综合因素,否则就是肤浅。
世间事物,有数存焉。数,就是规律。数之所以被神秘化,就是发现它很难,它本身有时也的确复杂,宛如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2πR——周长等于两个半径即直径与圆周率的积。圆周率,神奇的数。
个人找缺点容易,不如人的地方多了,但是找优点难,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实在少。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是自己的特点,可悲之人无任何特点。
找自己的缺点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就是为了改正之而有利于将来的工作和进步。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有碍于工作效率、和谐环境、集体利益的缺点,就是主要需要克服和改正的缺点。
策划是一事,具体实施又是另一事。需要资金,更需要人才。
市场是大家的。路是大家的,你走完,别人也要走,谁也不能总占着路。
太想有意思,就堕落到没意思。
凡事须知委曲求全、至柔克刚之道理。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都是文士的所谓风骨做怪,杀了就杀了、碎了就碎了,又能任何?
人能沾到你的便宜,是人的本事。让人能沾到你的便宜,是你的光荣。
没有能量就没有世界。人类的文明是耗能文明。在没有发明蒸汽机石油没有运用以前,石油不是使用和争夺的能源对象。在法拉第没有发现电以前,就没有对电的需求,是否还有类似于电之类的能源存在形式,有待于上帝之手的恩赐。像电一样的能源形式多了,也就没有危机了。
不努力于寻找能源,而致力于争夺能源,大概是国家与民族危机的一大根源。
“君子动口不动手”,是浅层次的认识;反之——“君子动手不动口”,是认识的第二个层次。“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压力和圈套,有人就出尔反尔,成功了。祸从口出,于是动口或者动笔成文字,就一定要小心。动手,就简单了,尤其是在醉后出手,人虽怨之,终可原谅;且动手之人,权可当作卤莽之人,别与他一般见识。君子而有卤莽之行,是兼乎文武之道,是清楚中之糊涂,更不可端倪。
“好过莫若歇着”,是不是真理,还真得靠实践。实践的结果是这样的,可见是哲人之思。
什么决定成败呢?当然,成败是与命运等价的,而命运,是性格决定的,性格,表现在习惯、形象、语言、能力等等;所以,《习惯决定成败》、《语言决定成败》等都可作选题。此外,能力也决定成败,而能力,则具体到勤奋、细心、敬业等多方面。
胸襟要大,脾气要小。要保持住内心的平衡,不要轻易地就震动起来。阻尼系数要大,才能经受得起扰动;即便一时失控而偶尔震动起来,也要迅速恢复常态。
“听骗不听劝”、“对敌慈悲对友刁”,是上下之间处事时的尴尬状态之一。
“用人不疑”,这一点很难做到。“人心维危”,人心难测、人心不古,越是经历复杂的人,其验世越深,疑心越重,不会轻易相信人;这些“疑”,是来自于其经验,因为大多数的人是不值得相信的。但有一点值得思考,要相信人的什么?所有人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秘密,没有自己的私心,你不可能事事为人家着想,则设身处地地反思,也不可要求人家事事为你着想。
如何与人交往,尤其是如何用人,确实是一个大学问、问题。责、权、利的分明化,以及管理的条文化、制度化,大概是最可行、最可信的方案;其他的任何依靠人情的自觉的想法,都是幼稚的、粗糙的办法,应该认清这一点。
敬业之人,大抵都是心性塌实的,不好高务远,有一个安定的职业就知足,不似好多心怀大志者,永远希望在向上爬高,自己累,也不见得能做好本职工作。
人生最好的感悟,恰恰在得意与失意的转捩之间,在明知而难能的矛盾冲突之间。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这简直是糊涂之言。给你一根足够长的杠杆,谁给你,有那么结实的杠杆么?给你一个支点,谁给你?
人吃第三个烧饼饱了,虽然前两个烧饼也起了作用,但却容易记住第三个烧饼。人,也是烧饼。
一个人的复杂性,尤其是一个独特的有多方面才华的性情中人,是不易为人所全面认识的。鲁迅、胡适、周作人、章士钊等等,谁能认识清楚陈独秀?别说是认识别人,谁又能认识清楚自己?
老子一再强调要“复归于婴儿”,不仅仅在人生思想理想上可以解释为以求获得最大的纯真天真,还在于企图恢复到原始状态中的有着巨大屯蒙的懵懂力量。
我的书斋名“橐庵”和“龠斋”,均出自《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河上公曰“橐龠,中空虚,故能育声气也”,又所谓“动而愈出”者,是其生生不息也;把天地间喻作风箱,借喻人体心肾炼养神气之要,又以明生死一气、所以不死、死亦不朽之道理。至于余号“无言”,别号“独上”,室名有“西楼”,则是文怀沙老所命,出于“无言独上西楼”之句。“自默”与“无言”对举,又与我斋号相表里。
我喜欢老子《道德经》。道德,不是一般的简单的精神文明的认识层次,可以视作人世间一切的所在,小可以修身养性、家庭幸福,中可以和谐社会、伦理条畅,大可以格物致知、进步文明。
不管世界的本态任何,起码现在的自然是有序的。人心的“有序”,即是对道理和规则的认知,在无序中梳理有序,一定累。这样的问题累,无需多探讨。
写花鸟、人物。画的干净最是难得,笔墨简练不是容易之事,总觉的笔墨不够,就像写文章,总觉得意思不全,于是就越来越复杂,最后是杂乱。有确切的笔墨或文字,才可能得到漂亮的画作或文章。确切,是熟练后的大技巧。
画作题款至为关键。有单独成立的好书法,却不见得能与本人的画作统一、和谐,这也是讲究书画合一的原由之一。最简单的办法,是使题款书法自成体系,起码不影响画面;高要求再是使之与画面气息圆融。
余于题款,能在原来基础上在每行字的上面都加入几个字,使通篇仍能读来流畅如初。
总共18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