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 > 正文 站内搜索: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2月31日 14:21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07501次

[96],并力践“豪华落尽见真淳”之境[97]。成人既为成人,不可强装童子,否则蠢态百出、殊可憎恶。提倡“天真”,就是“损”去非真的那一部分,而复归自然初态;这是一个问学觉悟的过程,也是一个修养达道的过程。

 

趣之“浅”或“深”,虽见于外,但终由内而发;所以,修养其“内”,是为根本[98]。不浅不深的“淡”,一如真、性灵、天趣,也不是可以硬造能得的[99]。倪云林的画“味淡而旨”[100],夺人目、摄人心,老笔密思,其“淡”在于有意无意,这足以让人望而却步。八大喜欢云林的“淡”,但在“淡”之外,八大还能意厚、味浓,这种格调“微茫惨淡”,“非性灵阔澈者不易证入”[101]。只有心血淬砺,蓦然“证入”,始可得到如此蕴藉无穷的笔墨境界。文人比匠人高明之所在,不正在此难以言说的东西么?

 

八大画中的“真”,绝非勉强求来的,而是瓜熟蒂落的,是心性真善的他面对生命万类所流露出的无滓情怀,是他简净之极的独特的画语风格,是他笔墨造形上的“不似之似”,其真“在气而不在姿”[102],是他萃取于现实而又超越于现实的艺术之精华。

 

性灵之类的形而上的艺术气质,西人把它视作“风”一类的“不可见的气息”[103],似乎简单些,而在中国的文艺传统中,其牵涉面很大,几乎包含了与精神有关的所有内涵。中国艺术讲灵性,没有灵性就等于一个空壳。

 

认识清楚之后,一般会有两种趋势:一,消极的、悲观的,一切皆空寂冷漠;二,积极的、乐观的,入眼无非生机。儒家之“诚”、“真”,不仅在教人拥有便捷接近自然的心性,还在于授人一双积极而乐观的眼睛,发现并表现那些美的“天趣”。“鸟兽禽鱼自来亲人”[104],这样的天真之语,一定是发自性灵之悟,是“禅悦”;这种感受,尤其对一个艺术家有意义。真正的诗人与画家,其寄托所在,就在于这种无私欲的大情愫,那是至慧至乐的欢歌。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中记述孔夫子对曾点所言此志颇为叹赏[105],原因便是:“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合流”[106];——然而,正是这种“乐其日用之常”,却因着其平常之极,便立即又与大多数的、普通的、一般世人生活着的“平常”拉开了距离,显得极不平常起来,所谓超群拔俗正是此意,于是,被众人视为“狂者”也就不足为奇了。“狂者”,是现实而又理想的、是浪漫天真的、是社会和自然的人。惟其“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千仞之意,一克念即胜任矣”[107]

 

“乐其日用之常”,这样的世界观,堪称“既可爱又可信的哲学”[108];它是形而上学中对人生和艺术都最根本的精神。不亟亟于外、不斤斤于内,素朴、平实、自在;它从容而洒脱,但不同于魏晋之士集体的清谈与风流,它旷达而悠远,但也不同于庄子的独绝的玄远与至乐。这,是风雅的本真,是性情的所在,是社会的人的艺术的灵魂与价值。

 

“狂态可掬,同时清气逼人。”[109]八大的画,宛如元人杨维桢的“铁崖体”,虽外表“怪怪奇奇”,但那是自然外露、是大雅。不谐于俗的癖性,使他的画不但不会偏于平易浅俗,而且还特具高古之资,不怪才怪呢!这“怪”,与其“狂”相表里,当然是外人凡俗所见,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正正常常的;那是他的性灵之作,他真诚,他对得起自己。欣赏八大的画,理应窥破这一点。

 

“山从笔转,水向墨流,得其一脔,直欲垂涎十日。”[110]自然之真、之美,八大山人既知之,亦以诚待之、笃而行之。看他近80岁时所作的山水册页,那是何等的痛快,今日观之,似犹可听他笔刮纸声。与自然两情相悦,天机与真趣,在八大山人的手笔之下静静地流淌。再看《鱼鸟图》[111]一作,一鸟、一树、两鱼,自自然然,一片天籁,读者面之,所获当多。

 

2.2  八大的“我”

美学理论中“有我”与“无我”的辨析,难处有二:一,“有”“无”概念首先难明[112];二,“我”这一概念的模糊。

 

禅宗中吉州青原惟信禅师“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只是山,水只是水”[113]的三个说法,是认识的不断上升的过程,此间,“我”起着关键作用;“有我”在,则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无我”在,山只是山、水只是水。

 

“心无者,无心于万物,万物未尝无。”[114]“物”不会因为“我”的状态而变化,所谓的变化只是主观上的。“我”与“物”虽可情契而冥合,但“我”与“物”自是有分,心境与物境自是有别;只有“我”便堕“我执”,只有“物”便落“法执”[115],两者均是偏执。只有允执“我”与“物”之中,则为中庸之道了。对艺术而言:“有我”则主观、个性解放、灵性自由;“无我”则客观、自我约束、心灵纯净。解决了“有我”与“无我”的矛盾,才为艺术审美的最终要求铺平了道路。

 

2.2.1  “用心若镜”的理想

 

“圣人用心若镜”[116],便是“无我”,其理想在于消除主观的影响,像镜子照物那样,不迎不送,无增无减,没有丝毫主观因素的干扰。“无纤介染著”[117],果然能心静如水若镜,天地之物理精神便毕见无遗。“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118],“寂寥虚豁”、“物莫之逆”

 

总共3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上一篇: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相关文章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道日损——跋
·《为道日损》序 ——范曾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目录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摘要(中英文)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学术创新情况概要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一)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二)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三)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四)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五)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章草>(上)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