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 > 正文 站内搜索: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2月31日 14:21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09120次
 

[268]之列。“辩”是一种“对话关系”,没有语言、没有关系,就没有“辩”,所辩的“理”更不存在。

 

“道为智者设,辩为达者通,书为晓者传,事为见者明”[269]

 

5.2.3  困惑与新图

 

所有的语言,最后都要落实到“语言分析”、“术语学”、“措辞学”上,其实就是“概念”的认同上。“认同”,就需要传统的、习惯的、大多数人的“经验主义”或“常识”[270];而这些,又往往难免其主观性、模糊性与歧义性,被采纳或被拒绝是偶然的,完全统一与一致是不可能的。于是,有“真正的知识”,也有“含混不清的知识”[271]

 

要言的,是“道”、是“意”,但那恰恰又是难言的。语言障碍,尤其存在于哲学研究之中,概念模棱两可,言之不通,靠“暗示”,捉襟见肘,这的确使人烦恼和绝望,哲学家们想尽办法[272]也无济于事。人的一切,毕竟都依靠语言来传达与留传,而语言本来却不是思维的本身,它属于“二级系统”[273],是“二手”的、间接的。

 

于是,“语言”被广义化、扩大化,诉诸视觉及其他;值得庆幸的是,视觉语言成为一种选择,从此可以摆脱“唯一语言”的苦恼。从人类的生存来看,“观看先于语言”[274],它虽然没有文字语言的直接教化,但诸如绘画、雕塑、舞蹈、建筑、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喜闻乐见,较之诗歌、话剧、文学等更便于直接打动观者。

 

佛教传入中国,起初也是依靠图像来“先入为主”的。汉明帝派使者向西方求佛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彼时佛教也被称为“像教”[275],可见设像兴教的普遍性;画家若曹不兴等也因为有了大量艺术实践的机会而知名天下[276]。虽然此“像”非真身真相,但这种通俗的视觉形式也的确有效,寺庙中高大威严的金身佛像的确有威慑力与感染力,从而起到教化作用。“降情诱接,岂穷妄相”;“自假相以庄严,且托真而教导”[277],正因为承担着这种社会功用,艺术开始了真的实践,不再停留于理论上的思考。

 

一纸佛像之庄严,竟堪与千万字经籍同功效,奇了!绘画与宗教的联姻,产生出如敦煌壁画那样的绝世之作。创作心态的严肃性与崇高性,便可远离俗尘。由于年代的玄远,当初绚烂的色彩敷陈早已消褪不少,但那墨亮的线描勾画,依然精神焕然。色彩地位的淡化,凸显出墨色勾线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因着这种契缘,文人的审美情趣得以胜利,写意与求简的期望得以发挥和实践。

 

艺术实践之外,有了艺术理论。艺术理论是靠文字语言陈述的,而文字语言具有不可靠性。艺术本身有不确定性,艺术理论也有模糊性,再用不可靠的文字语言来讨论,简直不可想象。文字,总要阅读才能领会;画,睁眼欣赏便是。相对于文字语言来,视觉语言要省力得多。

 

不管怎样,走过文字之旅、逃出语言的“迷宫”后,疲累的脑子虽然还会继续运转,但却总是可以尽情享受一下视觉活动的快乐了。这时,我们才发现,我们不缺少什么、我们缺少什么。

 

5.3  语言的启示

为了说清楚不见得能说清楚的东西,我们讨论;讨论就要说话,说话就要费力,费力未必讨好,除非我们不说。有些话看来不沾边,却是问题的根源;有些话看来直奔主题,其实是浅薄。

 

“画”意本可以不靠“话”来传达,但艺术理论恰恰靠“话”来解决。高明的“画语”方式,要遵从“话语”实践失败与成功的经验,就是“简”而再“简”,“言简意赅”;做到很难,正因其难,才有努力实现的必要。

 

八大没有留下画论,他的话全在画中。

 

--------------------------------------------------------------------------------

 

[1] 《孟子·尽心上》。

 

[2]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见:《庄子集解·外篇·知北游》,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6页。

 

[3] “太祖皇帝尝问赵普曰:‘天下何物最大?’普熟思未答间,再问如前,普对曰:‘道理最大。’上屡称善。”见:沈括《梦溪笔谈·续笔谈》,巴蜀书社1996年版,第434页。

 

[4] “对柏拉图来说,神的功能是巩固和解释宇宙的秩序与合理性。”见:[]戴维·林德伯格著《西方科学的起源》,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47页。关于“在”这一概念,海德格尔归之于形而上学的最高层次,并对“在”的本质及其与“形成”、“表象”、“思”、“应当”诸方面给以关照。见: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另:“范畴之形而上的推证”(metaphysical deduction of category),“范畴之超越的推证”(transcendental deduction of category),依此来认识“存在”(existence)、“存有”(being)等概念的属性,有落实的意义。见: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60-161页。另:“真理的寻求者希望最终弄清奥秘,确立说明事物存在方式的那些事实、原理和理论。道的寻求者力图发现促进社会和谐地存在的种种行为方式”。见:[]郝大维、安乐哲《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页。外国学者以为找到了一个词“truth”,可以与“道”、“真”或“理”相对应,其实很浅薄。中国哲学思维中的“道”与“真”,均不是单纯的物质的客观的意义,都同时包含精神的主观的因素,是比“truth”即真理、真实意义复杂而模糊、通透得多的一个概念,“道不可言”,“言而非道”,这样的语境方法,只能意会。

 

[5] 《庄子集解·外篇·知北游》,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2页。另:“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道无问,问无应”。另:《老子》第56章。另:《庄子·内篇·齐物论》:“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庄子·外篇·天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庄子·外篇·知北游》:“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庄子·杂篇·寓言》:“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言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又:《列子·说符》:“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6] “强为之容”、“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见:《老子》第15章、25章。

 

[7]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见:《论语·阳货》。另:“凡可以说的都可以清楚地说,而对于不可说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见: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名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页。另:“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见: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5页。

 

总共3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上一篇: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下一篇: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相关文章
·《为道日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道日损——跋
·《为道日损》序 ——范曾
·《为道日损》第二章 ——道心惟微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目录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摘要(中英文)
·《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学术创新情况概要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一)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二)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三)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四)
·《八大山人画语解读》第一章“俱道适往”(五)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章草>(上)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