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书法史 > 正文 站内搜索:
第四章、书法的认识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5日 14:24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40829次
 
(四)理性的宽容
艺术的概念很难下定,其内涵和外延也很模糊。艺术的形式可以无限得丰富,所以,在我们看了现代书法及其行为的种种形式、表演和做法,可以瞠目结舌,但大可不必怒不可遏、痛心疾首。你说一句“这些胡闹的狗屁玩意,根本不是艺术”,那就错了,显得没有学问。因为,首先,你无法给艺术下一个大家都认可、都满意的定义;其次,你不能证明这些“玩意”不是艺术,你顶多可以说,这些玩意可以算作艺术,只不过艺术含量太低下、太稀薄而已(而且,在说这话时,你用的衡量标准仍然是你自己的、或者是过去的)。圆滑一点,你可以说,“咱看不懂”,或者说,“我不喜欢”。
别小看“我不喜欢”四字,它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文艺批评的最直接、最厉害的评判标准;就凭这句话,你可以毫不费力地否定你想否定的一切。对一样东西,大家都说“我不喜欢”,那么它肯定就完了。事实上,让大家众口一词是多么难啊!
现代的时装,也不能完全被人接受。当翻看古代的衣饰图样的时候,我们惊奇,穿的、戴的、围的、挂的,是那样的花样繁多、翻新不止,那么讲究,真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服饰文化”。转身再看今天的服装设计,确实令人沮丧。比起古人来,简直是朴素和原始得多了。但是,因此就彻底否定今天的“服装艺术”,也未免卤莽和荒唐,因为道理很简单:今天不是过去。
对现代的书法艺术的认识,或许可以多方面地借鉴、考察,抱一种冷静地、宽容的、积极的态度,为书法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我们有太多的“已知”和“未知”,这也是大家势必争论到底的一大力量。
八、理解创新
(一)温故知新
在谈创新之前,还有必要回头再回味一下“传统”一词。走传统,下工夫临帖,练结体、笔法、墨法,讲继承,其目的就是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行家一看,风格突出,味道明显,先说“新”;而后,细看起笔落墨,字形字态,不是花拳绣腿,举首投足都是下过真工夫的,不是无源之水,不是野狐禅,就会说“好”。继承基础上的超越,是创新的正道。艺术高超还是低劣的衡量标准,是好坏,而不是新旧。说“好”,已经有“新”的成分在,而片面的“新”,是算不上好的。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举出八种路径趣向,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于最后两种风格则有所贬抑,说:“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搞艺术,没有人硬性规定必须要经典和雅致,但是,“新奇”和“轻靡”者的通病,无不是因为“竞今”和“附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争着赶时髦、媚俗。
黄宾虹在《美展国画谈》一文中,论画法而特重书法,有谓“唐宋古画,纯全以书法参入画法,故笔墨高超”,同时说道“阎立本画功臣图,周昉画宫嫔,已入时趋,略变古法”。可见,“略变古法”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倘若当时的艺术家们都只是因循古法,一点也不变法,那么,当今天我们来观察和纵览整个艺术史时,无疑将看到一个极其单调和乏味的景象。量变而质变,传统就是一个逐渐累加而演化的历史。由此可知,胶着传统、故步自封固然可笑,而试图一夜之间便可完成一次伟大的创新,也是同样的荒唐。
贡布里希在其《艺术的故事》中文本前言中说:“西方艺术的故事,就是永无休止的实验的故事,就是追求前所未有的新颖和独创效果的故事”;“中国的艺术,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雅致和微妙,因为,公众并不那么急于要求看到出人意表的新奇之作”。贡布里希此言,可谓知者之论,读之,或可思辩出一些东西。
 
(二)勇谋之间
《论语·泰伯》云“勇而无礼则乱”;《论语·阳货》云“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温故知新”,有勇气创新者,读之颇可自省!
把书法说得过于简单,或者过于严重,都失之偏颇。只看重书法的视觉艺术成分,忽略了书法行为本来应该具有的文化基础,就会把它庸俗化、粗糙化,把简单的笔与墨的合成当成书法;反之,把书法说得神乎其神,把它与整个中国文化等列齐观,就无疑将剥夺掉很多人从事书法活动的资格,失去了群众基础,书法艺术也就难以再继续发展下去。
创新,固然需要学养、工夫、个性、才气等等方面,可是等一个人这些条件都具备了,他也老了,没有精力了。当然,如此说绝非蓄意怂恿“年轻人”去玩杂耍,因为,只有懂得过去、通晓传统,才能知道何为新、何为旧,何为好、何为坏,才能看清自己前进的路。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既可悦目,亦可娱情,它具有视觉艺术的诸般品性,但又绝不是单纯的视觉艺术,它与绘画、装置、雕塑等有着巨大的差别。书法虽然也有韵律、节奏等因素存在,但它毕竟也与戏剧、舞蹈、音乐等相隔遥远。书法的视觉效果是显见的,容易被人接受,而它所能包容的诸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则不便于表现出来,因而也就很难被常人识别。
“曲高和寡”,是艺术的一个规律,但是,一门艺术要有生命力,它总应该雅俗共赏;实际上,要想做到雅俗共赏,是极难的。书法艺术,如何在不游离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条件下,近可能地使用效果更佳的视觉形式,产生最强的美感,是一个课题。好比同样内容的一句话,怎样说出来较为动听,需要艺术水平。也许有人会说,书法本来就不是大众的艺术,传世的中国古代书法精品,已经达到了雅俗共赏的高超地步,只是今人大多不识罢了。这话没有错误,只是我们站在历史发展的坐标系中,在试图创造属于今天的书法精品时,应该有勇有谋、考虑周到才是。
书法艺术创作,在其定义域(首先是书法,而且有文化和艺术内涵)内,谁的取值越高、值域越宽,谁的创造力也就越大。创新大不易。一幅书法作品,或者章法布局,或者字形结构(结体),或者笔法,或者墨法,只需尽量夸张,哪怕是毛病,也总能显示它不同于他人、只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做到了上面这一点,还只能算作是“奇”或者“异”,只是创新的初级阶段。创新,最要紧的是“好”。是你的东西,没错,但不好,大家都不承认,是没有用处的。
 
(三)转成新鲜
“新鲜”,这个词特别有用。不管你是极其喜欢还是极其讨厌某个事情,都可以说——“新鲜!”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著中赞赏《石头记》(即《红楼梦》)时说:“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怎么个不同呢?——“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正因写实,转成新鲜”,此八字精辟之极,极堪注目!《红楼梦》是公认的小说中的不朽之作,它写的人情事故,“皆存本真”——全来自于现实生活,是真实情况的写照;但是,“正因写实”——正因为它的来自于真实,却是超越了真实的,所以“转成新鲜”了。这个“转成”过程,可是多么的难啊!写真人真事的作家多了,能“转成新鲜”的却少得很。
“转成新鲜”,需要独具只眼,见常人所不易见、想常人所不曾想,在他人司空见惯的周围,发现和体味到不寻常的东西,而后,还要有本事把这些发现和体味表述出来,一句话,用不普通的方式表达普通的内容(西人所谓“express the commonplace in an uncommon way”)。
书法之道,虽与小说创作异趣,可理法却是一样的。一种独创的书体风格,来自于传统,同时又符合人们早已定势的欣赏习惯,可以说偏偏在这无路的地上走出一条路来,你说让人佩服不佩服?齐白石篆书,能从《三公山碑》和《天发神谶碑》中发现特点,加以挖掘,夸张之、系统之,就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就“新鲜”了。于右任草书,能从前人草书中总结出一套规律,再融合了魏碑的用笔和气象,于是自成一体,也“新鲜”了。当代的启功先生,在清人施闰章书法中发现了笔画的光洁和均匀特点,然后独出机杼,总结出字形结体美观的法则——“黄金分割法”,终成自己的书体面目,也“新鲜”了。
可以肯定,尚且存在很多种书体面目、风格,只要你能发现一点苗头,加以提取、精炼、升华,一定也可以“转成新鲜”。
 
(四)时尚的启示
翻新,是创新之一法。时尚,具有周期性;过去曾经流行而泛滥而流俗了的东西,在过去了若干年代之后,可能会再度新鲜起来。
例如“得意忘形”一词,初见于《庄子》,其意渊雅奇崛;到了欧阳修“得意忘形知者寡”的句子,仍然雅致不堪。不知从何时起,开始雅极而俗,今天说某人某物“得意忘形”,是完全的贬义了。假如现在把它“翻新”一下,说“忘形得意”,就比“得意忘形”雅致一些;倘若说“意得形忘”,或者“形忘意得”,就完全古雅了。由生而熟、由熟而俗了的用法,“翻新”之后,转今为古、转俗为生、转生而雅。“格品”与“品格”、“妙绝”与“绝妙”、“质素”与“素质”、“慧智”与“智慧”、“洒脱”与“脱洒”等等,很多词语的使用,都是这样,历经时代变迁,前后辗转变化。
造词的翻新之法可以借鉴,作书法结体之用。查看很多字的造型,在早期如魏晋是什么样子,在唐宋时期是什么样子,到在明清成了什么样子,再看今天的书家又写成了什么样子,察明其迹之后,上溯可矣。
新旧时尚,如潮流,可以再度转换,没有永远胜利的时尚。历史,没有结尾,正也是这种改变着的故事。
 
九、新工具
(一)电脑艺术创作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一篇: <章草>(上)
 下一篇: 后记
  相关文章
·<章草>(上)
·<章草>(下)
·第一章、书法的表象
·第二章、书法史述略
·第三章、书法的学习
·第四章、书法的认识
·后记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