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 程颢、程颐《二程遗书》(《河南程氏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72页。
[x] 沈颢《画麈》,《中国画论》,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卷2第418页。
[xi] 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3页。
[xii] 周汝昌先生论断《论语·为政》中“《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句当为传统标点之失准,造成对“思无邪”的误解,当标点为“‘思’,无邪”为确,“邪”不是“邪念”,而是语气助词,是虚词,同“耶”。见:《书品》,中华书局1999年第5期,第41页。
[xiii] 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9、123页。
[xiv] 曹丕《典论·论文》,《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册第2271页。
[xv] 陆机《文赋》,《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册第766页。
[xvi] 沈约《内典序》,《全梁文》卷30,《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册第307页。
[xvii] 《诗品注释》,齐鲁书社1986年版,第2、6、9页。
[xviii]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中国文论精华》,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88、394页。
[xix] 唐顺之(1507-1560年)《答茅鹿门知县书》,《荆川集》七,见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中国文学八论》第七种,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版,第115页。
[xx] 李贽(1527-1602年)《童心说》,《焚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卷3第99页。另见: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中国文论精华》,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96页。
[xxi] “古今之性情无尽,而一人之情有至有不至。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则天地间街谈巷语,邪许呻吟,无非一文;而游女、田夫、波臣、庶客,无一非文人也。”见:黄宗羲(1610-1695年)《明文案》序上,《黄梨州文集》,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88页。
[xxii] “为人不可以有我,有我则自恃艮用之病多”;“作诗不可以无我,无我剿袭敷衍之弊大”。袁枚《随园诗话》卷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上册第216页。[xxiii] 《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下册第452页。
总共5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