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 正文 站内搜索:
意思说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5日 16:13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20123次

 

三国时期曹丕提出“本同末异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并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xiv]的思想。

西晋陆机《文赋》提出“缘情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xv]“缘情”,是沿用《毛诗序》“诗言志” 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之说。“志”,是最大之情,由之而生发,才出现了有意思的诗作;这种要求,是高于铺陈事物的“体物”之上的,所以才称得上“绮靡”,即精妙美观而有艺术感觉。

“性灵说”渊源有自,在南北朝时期已是一个为艺术批评界所广为接受的审美概念:梁时沈约(441-513年)即云“性灵特达,得自怀抱;神功妙力,无待学成”[xvi];钟嵘(468-518年)《诗品》云“可以陶性灵,发幽思”;刘勰(466-539年)《文心雕龙·情采》亦云“综述性灵,敷写器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提出“风骨说”:“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峻爽,则文风清焉。”“风”,即情趣、韵味、风采、形式;“骨”,即义理、本质、体貌、内容,明确地指出思想的有力阐释,必须借助于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式。刘勰的艺术理论达到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他提出很多重要思想,除了上述的“风骨说”,还有“神思说”、“情采说”、“隐秀说”、“知音说”等等。

 南朝梁钟嵘《诗品》提出“性情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滋味说”,引申了“以滋味说汤,致于正道”的物质口感上的滋味,而特指诗作的情韵、意味和风调。如此,“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xvii]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序》提出“情灵说”:“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这仍然是诗言志的传统。其实,不仅仅是诗,唐人孙过庭《书谱》中谈到书法创作时的感悟,有云“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没有情,就没有艺术。

      唐代司空图提出“辨味说”(“诗味说”):“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他要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xviii],其实就是言外之意。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提出“妙悟说”与“兴趣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这仍然是沿用得意忘言的理路。
远溯南北朝的“性灵说”,明“前七子”与“后七子”开始复古运动,刺激了“性灵派”的发展。从唐顺之主张“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古今只眼”的“本色论”[xix],到李贽鼓吹“童心”,明确阐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还指出古代圣贤“不愤不作”、决不是“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xx]。从“公安派”三袁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和“竟陵派”主张“精神所为”、“幽情单绪”直至明末张岱等的活脱脱的小品文,“性灵”之大纛高举下来。有“至情”乃有“至文”[xxi];“至情”者,真心也、一往情深也、有愤之作也、胸中流出也,而非世俗常见、拙劣平庸也。

      雍乾时,诗坛有两大派别,即以沈德潜为首的“格调说”诗人与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诗家,此外尚有提倡“肌理说”的翁方刚一派。“性灵派”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大铨并称乾隆三大家。经由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钱谦益等人,“性灵说”之薪火至于乾隆“三大家”的袁枚,已然集“性灵说”之大成,他在《随园诗话》中提出“风趣专写性灵”、“格律不在性情外”、“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都是性灵,不关堆垛”、“有格无趣,是土牛也”、“诗不可以木”、“独写性灵”、“性灵独出”等说法。心之真者,乃有性灵;凡艺术之真者,无非性灵之作。

    清代王士祯提出“神韵说”,大抵是在钟嵘、司空图、严羽等前贤诗论的基础上加以思悟和理解,其目的则在药治时风的“淫哇痼习”;至于“神韵”一概念,则可上溯到六朝时绘画理论中对人物的品评语句中。

到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论词为主,开篇即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隆重地推出他的“境界说”,并细致地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与“无我”的区分,清人袁枚曾经提出过[xxii]。因为“物”与“我”的作用具有相互性,所以“有我”具有绝对性,分“有我”与“无我”很难。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意”更多的具有“我”性,而“境”更多的具有“物”性,所以“意境”一词,比“境界”一词更容易把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篇: 老子“为道日损”思想对艺术研究科学化的意义
 下一篇: 无
  相关文章
·老子“为道日损”思想对艺术研究科学化的意义
·价格决定价值论
·再谈艺术的“心鉴”——兼论余任天
·意思说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