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 正文 站内搜索:
意思说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5日 16:13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8340次
 
 
[iii]。这简直有点莫名其妙,程式与符号是习惯,文字也很“离奇”,但如何“关闭”不用?要看“真戏”,就没有了舞台艺术。纸上的假的东西,可以当作真的欣赏,符号便是中介物。“意”者,心言也,志也,乃心之所之。扬雄《法言·问神》提出“言为心声”的思想,把“言”与人心、人品联系起来。于是义、理——心、意——言,又连成一条线,“言”的任务更加繁重。“道”无疑是高明的,但它起码有两个缺憾:一,“道不可言”,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说不清楚;二,“道本无言,因言显道”,它自己不会说话,只能靠言来替它传达。虽然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但“言”既然作为“载道之器”[iv],也只好勉为其难。道难言、不可言,于是退求其次来写“意”,但“意”仍不好写,于是有了《庄子》“忘言得意”、“中欲言而忘其所言”、“辩不若默”、“至言去言”等结论以及“得意而忘言”的方法论。“言”,通过不断的衍生,被广义化、扩大化,渗透到绘画、雕塑、舞蹈、建筑、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之内,与诗歌、话剧、文学等文字艺术一起,综合地作用于艺术的创作者和欣赏者。

不管怎样,在“言”这一符号(包括日常的或者艺术的、科学的等等形式)的背后,“意”仍是根本。眼、耳、鼻、舌、身、意,眼睛的视觉功能是最基本的,而意却是最高级的运动。对“意”的传达,有四种委曲求全的情况:一,“忘言得意”,说,但不明说,只仿佛之、约略之、比类之、譬喻之;二,“不立文字”,不说,无言;三,“见自本性”,“吾心具足”,不说或少说,教人反身自悟,因为心中自有万物;四,“言简意赅”,也说,但少说,因为妙悟者不在多言。

第一种情况是诸家都使用的办法。状物态以明理,打比方、设比喻,帮助人揣摩那难明之意,启发想象。这时“言”只是一个工具,所以需要“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得意而忘言”[v],“得月”而“离指”[vi],登岸而弃舟。因为这“言”只是“意”的仿佛、约略,如灯取影,把捉不得,所以只能像《淮南子》原道训提出的“叫呼仿佛,默然自得”。言外之意,是一种约定俗成,无法确切解释,只能需要经验来把握,靠领悟以会其意。“同意”一词虽普通,但做到不容易。通过“言”是永远不能逮“意”的,恰如形影之虽不分离,但影子永远跟不上形。《世说新语》等艺文中也常用这种方法来描绘风格或形象,“痛快”、“细密”、“高古”,“风姿特秀”、“爽朗清举”、“高而徐引”,那只是脑际的一个“意思”,具体何如,只能个人揣摩得之。

第二种情况是禅宗的手法。其祖为“拈花微笑”,这种“不立文字”,乃“如虫御木”、“偶尔成文”[vii],只能靠妙悟。至如后来的“偈颂”或“言谶”,言犹不言,乃言无言。狂禅的“言非所答”,似乎“言不及义”,其实,还是那个“道不可言”、“言而非道”之理由。

第三种情况特似禅宗的“见自本性”说,亦为儒家“心学”之法。“《六经》,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viii],圣贤书惟授人以问学之方而已。世间大道理,有的不用说也清楚,能说清楚的不用废话也早说清楚了,说不清楚的永远也说不清楚。三教之学,剖出肺腑,也各难透彻玲珑,还不如一声咳嗽;向之所言大抵是一知半解之论,到底如“纱糓”帐幛,蔽人之目而人不自觉。

第四种情况是最普通也是最难的办法。不说不行,多说也不行,少说而意思完备最好。语言的力量,在于确切;确切来自于锤炼,能做到言简意赅就是天才。所谓“言简意赅”,要求同时具备两方面:一,言简;二,意赅。言可简,意不可简,“言简”与“意赅”(“理周”)间关系是微妙的: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第四十六》提出“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略语则阙,详说则繁”;陈骙《文则》则指出“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文简而理周,斯得其简也。读之疑有阙焉,非简也,疏也”。这也是事实,言语贵简,言愈多于道也未必明白,辞约则义微,含蓄而有馀意,譬如《中庸》,则合乎“其味无穷,极索玩味”[ix]的要求。高简诗人意,不可刻意,诗文语言如此,画作笔墨也如此。“愈简愈入深永,庸史涉笔,拙更难藏”[x],其中暗含着的辨证之意,非融通之才难得其奥妙。

 《论语》明确提出“一言而可以兴邦”、“一言而丧邦”,岂可不慎诸?简练到“一言”,还未臻其巅,还有终极的理想,就是司空图《诗品》提出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当然,这只是司空图论述“含蓄”手法时的一种理想说法,忘言而无言、无言而心悦,这需要主观的极大的能动作用。不管浅深聚散,万取总有一收,倘若真的一言不发、一笔不画,白纸一张,风流何来?或者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不著一字”,指的是不著一个废字、冗字,华而不实、无聊无味之字,这时剩下的字当然一以当十。一挥而切中肯綮、一语而抓住要害、一笔而入木三分。宋代大慧宗杲禅师的“弄一车兵器,不是杀人手段。我有寸铁,便可杀人”[xi]之喻即是明此意思。至道不难,至道不烦,至道至言,至言至简。

 “思”,是人脑神经的运动,是发生于人的身心里的最壮观的存在。“思”,使“意”的产生与实现成为可能,使“意”有所寄寓。“思”,针对的是客观的物理与存在,而其基础则是承载着“言”的“意”以及逻辑方法;不借助于“言”的思维是不可能的,没有逻辑的思维也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思维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大概很难回答;不过有一点应该是明确的,就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是语言或者说概念的有逻辑的串联与关系。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设有“神思”一章,提出“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的说法,是很现实、很合理的。没有这“思”的动作,就没有“意”的赋予与衍生。对于“道”和“理”、“神”、“意”、“象”等概念的体会,也必须经由“思”来完成,否则这些看似高妙的东西,便全部沦为空穴来风。《诗经》三百篇,孔子用一个“思”字来“一言以蔽之”[xii],由此可想见“思”的作用之巨大。“思”,充分发挥了主观的我的能动性,可以刹那之间跨古今、游宇宙。

“思”,使客观的世界在主观的心性里运动起来,从最浅层次的认识一直到最深层次的理解,然后付诸于“言”以表现。关于“思”(

intelligere),海德格尔在论述“在”时给予细密的解释,他给出三回事:“‘从我们出发’的意象是一种独特自由的行为”、“用起剖析作用的联系来进行的意象”、“靠意象来领会一般”;同时,“思”是有层次之分的,“对‘思’的误解和对被误解的‘思’的误用,都只能通过一番真的与原始的‘思’来克服,别无他法。”[xiii]这话可能不容易理解,但总之说明了“思”的作用之大。

三、“意思说”的谱系

        古人论人论艺,大多从主观出发,针对被评者而言,又多推重其个性化的方面,于是常用精神、精魄、心灵、心情、心态、心气、灵魂、灵性、灵机、才气、才情、才质、体气、气质、气味、气象、气度、气格、本性、本质、本分、天性、天赋、天机、天趣、秉性、秉赋、脾性、脾气、真情、性情、情性、性格、性质、品性、品格、品质、品位、品味、素质、活力、怀抱、胸襟、胸怀、趣味、兴趣、兴味、格调、韵味、韵致、神韵、神气、神会、神采、风骨、风趣、风采、风味、风度、感觉、感受、感性、感情、情绪、面目、好恶、癖好、道德等等概念。基于这些精神的元素,不同时期的文艺理论家提出自己的话语概念和符号系统。

   《论语》中记述孔子提出“文质彬彬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与《礼记·表记》提出的“情欲信,辞欲巧”的理论一样,都反映了儒家“尽善尽美”的中庸之道,它注重艺术创作中形式与内容的兼顾。无无形式之内容,亦无无内容之形式,研究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从而讲究两者的统一、协调,以最佳的形式表现最佳的内容,是文艺理论的一切,也是文艺实践的一切。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篇: 老子“为道日损”思想对艺术研究科学化的意义
 下一篇: 无
  相关文章
·老子“为道日损”思想对艺术研究科学化的意义
·价格决定价值论
·再谈艺术的“心鉴”——兼论余任天
·意思说
  图片推荐
《艺术沉思路》清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崔自默画话《二十四节气》
·崔自默先生作品在北京瀚海2019春拍再创..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