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书法史 > 正文 站内搜索:
第三章、书法的学习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5日 14:17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31683次
 
刘勰有《文心雕龙》“通变篇”,主要论述文学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通变”者,会通适变也。《文心雕龙》“附会篇”云:“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即讲究内容与形势的层次与关系。对布局谋篇,则“杂而不越”,即要求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和谐关系。“附会”者,附着会合也。在“体性篇”有谓:“会通合数,得其环中”,不管表现形式怎样,融会贯通是最终法则,诚《庄子·齐物论》所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陆机《文赋》:“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通会之际,生机勃发,然而,却难以实现理想,总会有所距离,“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而这种距离,却是有所难解,类乎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云“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只有技法精能、变化多端方可望“曲尽其妙”(《文赋》语)。
       袁枚《随园诗话》卷五第六十六云:“老年之诗多简练者,皆由博返约之功。如陈年老酒,风霜之木,药淬之匕首,非枯槁闲寂之谓。然必须力学苦思,衰年不倦,如南齐之沈麟士,年过八旬,手写三千纸,然后可以压倒少年。”“由博返约之功”、“ 力学苦思,衰年不倦”、“ 压倒少年”,并不是每个老诗人都能企望得到的。同样,对于老书家,实现“人书俱老”的境界,亦难矣哉!
 
六、篆刻及其他
 (一)篆刻述略
   1.篆刻简史
     篆刻,又可称为刻印、制印、刻章,简单地说,就是用刻刀在石头等材料上刻字。篆刻,根据印面文字可分为朱文、白文与朱白文几类。刻好的印,打上印泥,就可以钤拓出印痕,除制作专门印集以外,篆刻一般用于书法或绘画作品上,或用作藏书戳记及个人印信等。根据印面文字内容,篆刻有姓名印、字号印、斋室印、年号印、收藏印、肖形印、闲文印等。所谓“诗书画印”四美,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之一。一幅书法作品上加盖印章,红黑两色相应成趣,作品的审美特性得以增加。
        篆刻,其源可溯至古陶刻、甲骨及钟鼎文。篆刻作为正式的印信使用,从现有实物看始于春秋战国,称为古玺,此时的篆刻大多表现为实用价值,同时艺术价值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这单从形制丰富的印纽艺术中可以窥见。秦汉时期的篆刻,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规整中见趣味,法度中见天然,为后世取法,所谓“印宗秦汉”是也。至唐代,开始出现名号、书斋及年号印。宋元时期的篆刻,印章别有意趣。明初,石章盛行,开辟了篆刻艺术的新境界。清以降,篆刻艺术臻其极,大批的金石家、书画家、收藏家等文人雅士参与其中,流派纷呈。
 
2.篆刻学习
        学篆刻,先需要识篆字。古今篆刻大家,其篆字,或称篆法,首先就是独特的、自成一体的。今人篆刻,下不得古人的工夫,篆字不见得能自成风格,但是,识篆还是需要的,最起码会查阅相关的工具类书,如《说文解字》、《古籀汇编》、《汉印分韵》等。既称篆刻,入印文字一般为篆字,篆字又可为大篆、小篆等。
        学习篆刻,除了战国古玺、封泥、秦汉、印印、宋元叠文和押印、明清各流派印等,可以取法者尚有封泥、砖文、瓦文、碑版、镜铭等各类文物资料。文彭、何震、程邃、林皋、丁敬、蒋仁、邓石如、黄易、奚刚、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吴熙载、钱松、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齐白石、来楚生、陈巨来等家印风,可自取法(见图52)。
 
3.篆刻要素
        篆刻,又称为“方寸艺术”,其构成包括章法、篆法、刀法等几个方面。章法,是在方寸地面上安排需要刻的字的技巧;篆法,是篆字采用如何写法;刀法,是如何用刀,有单刀、双刀、复刀或者冲刀、切刀、摆刀等分法。
        篆刻材料,有金、银、铜、铁、玉、琉璃、玛瑙、水晶、象牙、牛角、木材以及石料等。今者石料最为正宗和多见。石料,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种类,各类中又有多种档次,价格不一。寿山石中的田黄石最为名贵,出坑愈早的愈是温厚细润(见图53),价值特高,清赏把玩,人生一大乐趣。石料,有正方、长方、圆形、随形等,大小尺寸不一。石料大小与文字多少,也是决定篆刻章法的一大因素。
        一枚篆刻的章法,如同一幅书法的章法一样,如何布局谋篇,是很关键的。章法,可以显示个人的篆刻风格,或匀称工稳,或轻重变化。“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表现了篆刻艺术分寸之间刻划点画之间的矛盾性和戏剧性。此外,印面排列还有田字格、日字格、有无边框等多种形式,章法亦因之面目多端。
        印面刻好后,还要在石料左侧加刻诗文、跋语、艺论、图案及作者名号、年代等,称为边款。从现有实物分析,边款最早大致始于明代的文彭、何震。拓边款也是一门记述,需练习始得快捷而清晰。
        印泥是拓印所必需的,它既不能太干,也不能油性太大。拓印时力量要适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朱文印力量过大则线条变粗,白文印力量过大则线条过细,都会失真,不是其本来面目。
        名贵的石料、精致的雕工、名家的篆刻,使篆刻艺术成为文玩收藏的一个重要品类。
 
(二)书论
文论、书论、画论、诗论等艺论,在古典的文学作品里达到了一个最高的境界,具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的书法大家,多为大文学家、诗人、画家,他们的艺术才华,不光显露于书法,同时也成就于与之相关联的诸多方面。书论,则是他们创造的体会,思悟的心得,篇幅或长或短,无不才思斐然。如汉蔡邕的《笔论》、《九势》,晋卫恒《四体书势》、卫铄《笔阵图》、王羲之《笔势论十三章》,南朝萧衍《草书状》,唐欧阳询《三十六法》、孙过庭《书谱》、张怀瓘《书断》,宋苏轼《论书》、米芾《海岳名言》、黄伯思《东观馀论》、姜夔《续书谱》,元赵孟頫《松雪斋书论》、郑杓《衍极》、陈绎曾《翰林要诀》,明丰坊《书诀》、项穆《书法雅言》、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清笪重光《书筏》、宋曹《书法约言》、阮元《南北书派论》、包世臣《艺舟双楫》、刘熙载《艺概》、朱和羹《临池心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杨守敬《学书迩言》等。
把理论付诸实践,需要意识。书论,不光是漂亮的文章,如果能悟出其中的一点奥妙,然后真的在笔墨实践中去借鉴,去体会。经过读然后练的无数次过程,最终会大有收获。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记云“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阵图》。翼读之,依此法学书,名遂大振”。把书论看得太神秘是错的,但无视它、忽视它、轻视它,不能真地尝试它,更是错误的。
 
(三)民间书法
在书法史的发展轨迹上,不知名的民间书家及其书法,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存在。“礼失而求诸野”,研究民间书法,正可弥补书法正史的不足。而且,无数的书法实物资料证明,民间书家,其书法成就亦非常客观,比如汉代大批砖文,在汉简与汉碑之外,别开户牖,的确令人惊喜(见图54西汉“君子长生”)。
民间书家的作品,不为正经书家所鄙视,这无疑是一种文明和进步,然而,民间性一旦被勉强地赋予高贵性,则往往难免尴尬的处境,所谓“合而两伤”。鲁迅1934年发表的《略论梅兰芳及其他》文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士大夫是常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将竹枝词改成文言,将‘小家碧玉’作为姨太太,但一沾着他们的手,这东西也就跟着他们灭亡”,“雅是雅了,但大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配看了”。鲁迅此言,的确有其针对性和深刻性。民间书法的命运,也有类似于“小家碧玉”之处,它一旦被化用和装扮,便每每不伦不类。专业书家的有意做出民间味道,有意做怪、反朴,甚者表现得比民间还“野”,完全没有了文气和学样,也就过犹不及了。
民间书法的生命力,来源于其自然而然,妙在天趣,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其一,民间书家由于不以书法为生活,对字的结构与用笔技法的相对不熟练,所以表现出生拙;其二,他们在拿笔写字的时刻,虽然也认真,但是没有过多的精神负担和技法上的羁绊,所以不会做作。两条原因的合成作用,便是民间书法的风貌,也正是常规书家难以企及之处。
  
(四)艺术成就
书家的成就,应该以他的最高水平的作品而论,因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是有变化的,即便正出于创作的旺盛期,其作品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的。作品与小品,是大有区别的。
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卷中记述臭乳腐云“始恶之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乃“情之所钟,虽丑不嫌”。世间事物,初遇不喜者,或可渐而愈喜之。书法之鉴赏,需要更多的相关知识。要揣摩书法作品的味道,比起品咂腐乳要难得多。唐欧阳询曾行道上,见晋大书家索靖所书碑,停步观之,似平常,去数里后复返,及疲,乃坐观,渐觉其妙,于是不忍离去,坐宿其旁,三日后得其法乃走(《新唐书》)。在画史上有同样的案例,唐阎立本过荆州看张僧繇画,认为不好,说“虚有其名”,次日再看,觉得还不错,后天又往,越看越好,说“名下定无虚士”,于是留驻,十日不去(《广川画跋》)。内行如欧阳询和阎立本,都有一时走眼的时候,何况一般人?在现今的书法展览评选作品的时候,其机制并不先进,时间仓促之下,不容一一细审,评委水平有限,又受个人欣赏习惯的支配,每幅作品只看数秒钟,其结果可想而知。
 
(五)理论与实践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低效率的。对于书法学习而言,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尤其是可以提高鉴赏眼光。不要害怕眼高手低,因为这种现象是必然的,它有利于提高艺术实践的水准。理论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理论毕竟不能代替实践;如果不致力于实际,将永远停留于眼高手低的阶段,无疑很遗憾。
另外,理论具有片面性,与实践比较,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它不可能完全指导实践。我们现有的书法理论水平不可谓不高超、不丰富,不可谓不完善、不系统,但是,理论家们并不能在篆、隶、行、楷、草“五体”之外设计出第六种书体,其创新性、艺术价值等被大家肯定、公认。倘若理论指引的路线完全正确有效,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书法大师要远比现在多得多。

总共9页  
1  2  3  4  5  6  7  8  9  
 上一篇: <章草>(上)
 下一篇: 第四章、书法的认识
  相关文章
·<章草>(上)
·<章草>(下)
·第一章、书法的表象
·第二章、书法史述略
·第三章、书法的学习
·第四章、书法的认识
·后记
  图片推荐
《艺术沉思路》清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崔自默画话《二十四节气》
·崔自默先生作品在北京瀚海2019春拍再创..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