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著名书法家李凌 |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1月9日 14:23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31979次 |
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之说,我想挪用来说明李凌的百佛书法。变化的作品,写的却是同样的内容,对李凌来说,就是一个“立”而不“离”的体验。图像变幻多端,产生它的,不过是一个多棱镜。李凌用这变而不变的形态各异的佛字,来说自己的法。他的法,取源于传统书法的深厚功力,又融汇了现代构图的和视觉的诸多养分。在他的眼里,字即是字,又不是字;他可以随时解构它们,又可以随时结构它们。在这个文字拆装和组装的程序里,李凌完成自己不执着而又不挣脱的书法涅般。
这些佛字中,最大者逾两丈,还有不少横幅,所以在书写它们的时候,李凌必须考虑章法、结构、笔法和墨法等诸多因素,对于一个重复的字,这些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堂堂巨制,李凌如何挥动如椽大笔,我不曾见到,但我可以从现成的作品照片来观察和揣摩:浓重而不臃肿,迅捷而不单薄,滞涩而不枯燥,起笔、行笔、收笔,一气哈成。
读至此,不熟悉李凌的切莫以为他只写佛字,他的小楷、他的魏碑、他的行草,都是地道的、精妙的,都是出古纳新的。清人姚孟起《字学臆参》有云:“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之妙,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成佛道因由。”习书者于传统,应该采取这样的辩证态度。平常是真,没有经过一番磨炼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禅宗有谓“南顿北渐”,李凌是北方大汉,他的悟道,是渐入佳境的。百佛书展,只是他的一个印迹。
(六)随意所适书之法
李凌兄在北京饭店开了一个“李凌书法艺术工作室”,我只要路过,就一定进去看一眼,因为那里总是生机活泼。生机,是李凌一贯的态度和表现,换言之,干任何事情都要有热情。那里总是有很多朋友在聊天,文化、艺术、经济、政治,海阔天空,谁兴趣一来,就抓起毛笔写两张。
一天,李凌在工作室教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写字,到着实令我吃惊。吃惊的是这孩子书法的模样,还有李凌的教学方法。李凌并不让孩子临某家某种帖,这简直是太好了,何以如是言?因为,我们现在的很多书法基础教育者,急于求成,甚至让孩子们整天只练那么几张字,只是为了参加一些什么书法比赛,期求获得个什么奖项。如此以往,孩子对书法的兴趣被消灭得个干干净净,孩子爬在那里不情愿地写字,简直是一种折磨。倘若从长远利益着眼,这些孩子学书法到底是要干什么?
所以,我觉得李凌对初学书法的孩子们的教育方法的高明;他说,我只观察孩子的兴趣有没有提高,其他都是其次。奇怪的是,在自由的田地里生长的苗子,往往极为健康。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拿毛笔才半年,却姿势端庄,下笔有力,大概她是在出于兴趣的过程中观察着她的老师挥毫泼墨时的动作和神情、气息,可谓细致入微,就在耳濡目染中得到了提高,而且势头良好。所谓兴趣即天才、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喜闻乐见、心态自由,李凌授书之法得之矣,此亦“无法而法”欤?
再看孩子的书法,章法、笔法、结体,无一不自然:章法不讲究,却有字的大小与穿插、掩映;笔法不执着,却灵便自如,轻重有度,方圆兼济;结体不规矩,却有斜有正,姿态万千,拙而能巧。更值得注目的是孩子书法的气息,看“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几字,个个好,尤其“远”与“居”的相互穿插,“远”字末笔,迤逦逶迤,气亘千里,非情态极大自由者何以堪?倘若为豆丁小儒所局限何以堪?!
关于儿童书法的问题,我一直感兴趣。“拙”,是儿童的特长,而“真”,更是儿童的独绝。年轻力壮者,或者年虽老而不知圆融者,可以做作、牵强、忸怩地伪装出一种拙来,但那是假拙,更离“真”其远甚矣。“巧”与“熟”,是多么难的事啊;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技”进乎“道”,然后有望真拙。
总共10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