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我反正无法望过去,到时候还不知是什么生物一眼望过去呢。
李:哈哈。未来的地球,和过去一样,漫长时间的累积效应,地质和气候的巨变是自然而然的,不过什么样子只能想象。
崔:“野蛮的未来”开始于500万年后,那么试问,在此之前,人类会不会提前面临类似的灭顶之灾呢?
李:这种可能性,谁也无法否定。看过2004年的好莱坞电影“The Day After Tomorrow”(《后天》)吗?
崔:有人将这部电影译为《末日浩劫》。
李:对。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后天”的回答是:由人祸(环境破坏)引发的史无前例的天灾。这部电影描绘的是由于全球变暖引发天气异常,地球在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河时期的科幻故事。
崔:有时候,科幻与现实,似远实近。
李:影片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教授在研究史前气候及气候变化后指出,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带来的全球暖化将引发地球空前的灾难。在未来的世界,北半球因温室效应引起冰川融化,地球进入第二冰河期,超大烈度的龙卷风、海啸、地震在全球肆虐。荧屏上,狂雪掩覆6月的印度新德里,拳头大小的冰雹重创日本东京,美国洛杉矶毁于龙卷风,纽约先是被海啸浸没、之后陷入冰河的包围。
崔:这没准儿,这两年夏天的温度就不怎么热,我觉得幻想总是幻想,上帝的手会来安排这一切的。“上帝的手”,我指的是自然的规律,比如地球的万有引力。
李:不过《后天》这部影片不仅带来了观众的视觉震撼,而且也触发了人们的心灵震撼。人类未来面对的敌人是最具压倒性、最无可抵抗的大自然本身。如果不采取措施,人类的明天会怎样?影片宣传词是:“Where will you be?”“你会在哪里?”——发人深省。
崔:好。故事讲完了。杞人忧天,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当笑话来听的。
李:哈哈。幸亏我们的对话,只“想象”而不“忧虑”,否则就是现代版的“忧天”了!
崔:不过几千年相对于几亿年,短暂得很。在先前的“科学与宇宙”话题时,我们谈到星系、恒星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对太阳系来说,太阳的末日,便是地球的末日,这有点连带关系,也有点自然已经注定了地球命运的意思,当然地球上的人就更别说了。
李:太阳的寿命为100亿年左右,现在处于中年期,大约还有50亿年的寿命。地球的情况,也大致一样。
崔:作为一个物种,人类诞生至今才数百万年。作为一种文化,人类历史只不过万余年。50亿年对人类社会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般的漫长岁月。
李:时间长得让人都不愿去想象了,如此遥远的未来啊……
崔:隧道,无边际……
李:一颗恒星走向死亡的方式依赖于它的初始质量,即诞生时的质量。
崔:质能守恒?
李:有关系。一颗与太阳相同质量的恒星将在大约100亿年里耗尽内部的燃料,然后膨胀成一颗红巨星,最后坍缩成为白矮星。一颗1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将变成一颗超新星,爆发后成为中子星。质量更大的恒星将演化成超红巨星,最后坍缩成为一个密度大到连光都不能逃脱的黑洞。
崔:那么50
总共14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