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丙戌随笔 > 正文 站内搜索:
《丙戌随笔》6月(下)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6日 8:57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21475次

     “骂你是看得起你”,以此句为例,它是批评界惯用的一种理解。宣传和广告,目的无外乎是让人记忆,否则就是失败的。最好的记忆路径,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坏事和小道消息,传播的最迅速。和睦之音人不注意,嘈杂的打闹的喧哗,人都愿意凑上去看看。骂与捧,作为炒作的两种基本思路:一般人愿意采取后者,毕竟一般的耳朵只愿意听到悦耳的声响;如果胆子大、耳朵好,更注重出奇,可以采取前者,效果更胜一筹。

棒杀与捧杀,都是文本的解读过度,都不是确切的读解。捧准不易,棒准也难。郑板桥“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的判断,很正确。假如有读者批评你,能点到死穴,那他也一定是你的知音,对你了如指掌,可惜,真正的知音稀少啊。在信息爆炸时代,吸引住读者三秒钟的注意力都不容易,即便是恶意的捏造、企图造成恶劣影响的东西,也还未及传播而迅速湮灭。人家能花大把的时间来研究你、找准你的弱点,并毫不忌讳地点出来,即便带些恶意,也仍属于恩人范畴。你应该有度量、心胸,来海纳百川,并视之为寂寞中添加的一支兴奋剂。鲁迅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用于传播学,也是高明无比。

我不愿意写吹捧的文章,更不愿意写骂人的文字。我说过,假如让我写骂人的东西,我要多收钱,因为它的效果好,而我因为骂人而损了口德,高稿费就算是一种补偿。

 

 

 

水的故事

——关于大学生文学创作的随笔

 

 

昨晚参加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的首都大学生“我们这一代”主题活动的征文颁奖仪式,我作为此次活动的支持者和评委,最后一个发言。前面有梁晓声、曹文轩、张冠夫等先生的发言,我就很难出奇了。“谈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文学的东西,只用文学来说,一定不行。

出奇,一定是在知己知彼前提下的有一定高度基础上的东西。梁晓声先生赞赏描述农民死了骡子情景的那篇小说,认为因为超越了一般大学生的角度,有个性、独特。曹文轩先生则指出大学生作品在文学性上有所欠缺,并借机说明了“相对主义”的毛病。我私下与晓声先生嘀咕说,对于农民与骡子的情景,我虽然感动,但并不觉得稀奇,因为我从小生在农村。至于说“文学性”与“相对主义”等问题的思考,我还是认为从我自己的习惯了的方法出发来理解,才有意思。我是搞工科和理科的出身,认定逻辑方法最重要,单纯的文科学生,就缺乏这方面的东西。我搞美学和艺术史,与科技常识相印证,每每有得。

我的发言大致意思是,讨论问题要达到相当的高度和深度,就需要综合的修养。方法要客观、有逻辑、有条理,才有意义而不至于耽误时间。大学生的文学创作,必然有只能属于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的东西不可能完全感动大学者,同样,大学者的东西,也不可能完全感动大学生。只有他自己,才能感动他自己。审美效果,受到审美经验的影响。没有相应的审美经验,不会产生相应的共鸣。

能共鸣,就是知音。得到知音很难,就是因为各自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不同,各自的生存状态和审美经验有差异;于是,主观与客观不能融合,作者与读者的认识不能妥帖。绝对的融合与妥帖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追求相对。我提出过文艺批评应该具有“同情心”,不是那种怜悯之意,而是要使读者与作者同一心情,要设身处地,不能想当然,更不能妄加责怪,勉为其难,强奸人意。

要“同一心情”,就要采取相同的立场、视角,否则即便针对同样的一个文本,也只能制造出无数的偏见。几个盲人摸象的结论,一定不准确,但是无穷多个盲人的结论的总和,便接近真实,可惜,地球上不存在“无穷多个”。只要不是“无穷”这个极限状态下的结论,那么参与其间的大家,就很难统一意见,于是,只有辩论甚至争斗。要想不辩论、不争斗,就得让大家相互认可。大家都在使用文字和概念来说话、做文章,要相互认可的,也正在这些文字和概念上。

譬如说,地球上流动着一种液体物,人可以喝,中国人把它叫“水”,没有问题。如果有人一定要把“水”叫成“油”,那就是有问题,严重的情况就是指鹿为马,那已远远超出学术问题的范畴。对着外国人说“水”,他们不明白,因为他们的语言里没有“水”这个文字。假如你学过英语,说“water”,那他如果懂英语,就明白了;如果他不是说英语的外国人,也还是不明白。

总之,事情就宛如以下这样的状况。一堆这样的人文学者在一起,说着话,讨论着也许有意思也许没意思的问题,实在是费劲,因为语言不通。于是,为了便于交流,大家开始转而讨论使用一种共通的语言;可是,仍然莫衷一是,谁也不愿意放弃谁已经习惯了的语言。最后,大家讨论是否可以再创造一种语言,来进行不同语种之间的交流。是啊,实在太必要了!因为语言的交流,就是政治、宗教和思想的交流,就是学问的全部,就是几乎人类活动和文明史的内容。然而,创造一种大家都能使用的语言,谈何容易啊!

这堆人文学者正在集体困顿着、努力着,忽然有一个外行路过,他是搞自然科学的,是一个普通的化学教师。他听到大家在热闹地嘀咕什么,觉得好奇,就听了一耳朵,很快就明白了,他拿过一张纸来,在上面写了三个符号:H2O

 

 

 

 

二桃杀三士

 

偶读宿州民间所藏东汉画像石拓片《二桃杀三士》,颇有感触。《晏子春秋·内篇谏第二》载,齐景公手下有三个勇士,因为居功自傲,横行朝野,君臣恨之,只是不易除掉。晏子给齐景公献策,找一个场合赐给三勇士两个桃子,让他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篇: [图文]好事不出门
 下一篇: 《丙戌随笔》5月
  相关文章
·[图文]好事不出门
·给儿子的第一封信
·<莫得忒什>崔自默思想随笔卷一<文字巴比塔> (节选2)
·<莫得忒什>崔自默思想随笔卷一<文字巴比塔> (节选1)
·丙戌随笔(12月上)
·丙戌随笔(12月中)
·丙戌随笔(12月下)
·丙戌随笔(11月)
·丙戌随笔(10月)
·《丙戌随笔》9月
·《丙戌随笔》8月
·《丙戌随笔》7月(上)
·《丙戌随笔》7月(下)
·《丙戌随笔》(6月)
·《丙戌随笔》6月(下)
  图片推荐
《艺术沉思路》清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随笔
戊子遣兴
乙酉日记
丙戌随笔
丁亥闲墨
己丑述怀
庚寅随笔
辛卯随笔
壬辰随笔
癸巳随笔
推荐文章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崔自默画话《二十四节气》
·崔自默先生作品在北京瀚海2019春拍再创..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