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看似规矩,实则死板;看似潇洒,实则做作。道貌岸然与装腔作势,一墙之隔。
让每个人都说好,不可能,也大可不必。让每一笔都精彩,不可能,也大可不必。相互比较,方圆、长短、高低、阴阳、曲直等等,矛盾中见戏剧性、艺术性。
力度是感觉力。适度、到位、准确,就是力度。
因势而引势,有呼应法。
以形写神,是传统的正序的表达,是被动的创作;以神带形、以神造形,是主动的积极的创作。
画面上欣赏时笔墨所表现出来的快慢,与实际的创作时的笔墨快慢,不是一回事。
补笔,很重要。补偿、补充,以完善之。不要以为一挥而就,不要以为不可添补,亡羊尚可补牢。
大师之作,精品多,垃圾也多。
别人在夸赞你时,你在场,不必不自在,要设身处地,让心思转移到旁观者的位置,来反身以为是在说别人,来客观地审视大家所认为的“你”。“你”,不见得就是你自己。
真为最大之苦,因人生之真为苦也。善为最大之缘,因为人生之善为缘也。
通俗,有破害高雅之弊端,也有传播高雅之功用。
作画良方,虚实三七开,水墨对半开,殊不可墨与水斤两搀和而匀涂也。
虚实融合为一体,既知其难为,不妨分两笔而聚合之。
规矩,为取巧之用。没有规律性,则无灵活性。规律性,为灵活性提供了工具。
宁可放弃真,也不放弃善;宁可放弃善,也不放弃美;宁可放弃美,也不放弃真。
事在人为,没有人缘,就没有大资本,大事也容易做小。
没有烦恼,只有充实。
胡来,也需要实力。
人的势利眼,是置身于势利眼的环境中养成的。人的不敢真诚,是让不真诚的人给害的。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含雄奇于淡远,何其贵也。
凡是比喻都是蹩脚的,但不比喻,怎么能接近本意呢?
齐白石画山水,善作中景,近与远为次要处理,妙法。
正因为没有可研究的,才要研究,都研究明白了,还研究什么?很多个人的所谓的“研究会”,就是这个道理。韩老师说可以成立一个“崔自默研究会”。
置于死地而后生,敢于下死棋,然后再救活。死去活来,是戏剧性、艺术性。四平八稳,即落俗套路,虽生犹死。
作画作文章,要把方便留给自己,把困难留给读者,才余味无穷,否则是嚼厌了的馒头。
要有笔墨意识,知而不能行,犹不知也,要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要有我,要善用笔墨如兵,得擒纵之法。
无绝对的工笔,也无绝对的写意。摄影,也是写意,岂堪面面俱到?
乐此,才能不疲。
坚持不好,就是能坚持好。持此方不好,即持彼方好也,正谓“失之桑榆,得之东隅”也。
余近日作书画始署“深泽”、“悟言”。
主观意愿和客观科学,要区分对待。你想下楼,要乘电梯,你按向下键,它不动,因为它不知道你想去哪层,你的主观不起作用。按“1”,即便你不按向下键,它也知道客观地向下,这是科学思维。
慈、俭、和、静,是修身的办法。
“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大约天下事,万不得已者,不过十之一二,初见以为不可已,细算之,亦非万不可已。如此,逐渐省去,但日见事之少”。——张英(1637-1708)《聪训斋语》。
小事做不了,大事也必做不成。虽无甚大事,但大事由小事而成。不主张看重事,是劝戒遇事心不急耳。
省事,则省心;放心,则自在。
身心所栖泊者,书卷画卷耳。常人梦梦,每逢拂意之事,则以为自家独遭,终日戚戚,不知古来先贤命运之多舛者百倍于己,若得多读书,则焕然冰释。
美是难言的。于是审美判断、审美标准、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效果等等,都是复杂的,同时存在于整个审美过程中,都需要辨证地对待。
佛学与审美,禅宗与审美,理性审美,等等,都是可以研究的空间。
市场是巨大的,寻找市场就是锁定消费群,要具体,具体到喜欢你商品的有钱人。
总共3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