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画大师,在世界美术史上,他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相信,随着整个中国经济与文化市场的繁荣与进步,中国画的国际地位会与日俱隆,价格会与日俱增。齐白石,既有朴素的平民性,又有不凡的文人性,更有超前的现代性。平民性,使他能兢兢业业,在日益熟练的笔墨技法中,趋近于道的本真和心性的所在。文人性,显露在他绘画作品的传统意味上,他的画置诸整个美术史,立见其生面别开。现代性,是齐白石不为人注意的地方,他类乎简单的色彩与构成,却有着超前的绘画意识,与世界级的现代艺术大师们相比列,也毫无逊色。写实性与写意性,一直是美术欣赏时被议论和讨论的话题,对此的认可与认同度,反映在对中西美术和审美传统的区分上。其实,作为绘画,写实与写意这两个因素,一定是同时存在着的。没有绝对的写实,也没有绝对的写意。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开辟出一条为理论所不能辩驳的实践的道路,很有价值和启示意义,齐白石便是这样。齐白石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似与不似之间”的主张,便是理想与现实、主观与客观、有我与无我相契合的方式,是娱己又娱人的审美追求。收藏齐白石画作的意义,大概不只是在经济价值一方面。欣赏齐白石的画,需要相应的背景知识和审美心态。也许在不了解他时,觉得有点“俗气”,但随着知识的全面与领悟力的深入,会发觉他的雅俗共赏境界,是很难实现的。再接下去,随着年龄的增大,会慢慢体会到齐白石那种浪漫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周围世界的天真的欣赏、积极的幻想、平和的心境,更是值得羡慕与追随。
一日认真营营,胜过终生苟苟。
“你的心是鱼,我真想是那片包容你的水域,不为约束,但求保护,能让你安全自由的来去。”此堪称情真意切。
画需有笔有墨,笔墨一体,作一分为二之观而已。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最多只能得50分。
书法家的成绩,有正分、零分和负分之区分。不知书法为何物,背道而驰,当然是负分,低于零分,而现代所谓的很多书法大师,虽然是正分,但也不够及格。
“急不得”——急,不得。
奥修(1931-1990)是印度继泰戈尔之后出现的又一伟大的思想家。他有生存的智慧,毕业于印度沙加大学哲学系,曾获全印度辩论冠军,生前周游印度各地和世界各国,从事学术讲演,根据讲演整理出版了650余种图书。奥修的思想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在提问和解答中诠释他的思想;二是反对过分依赖于理性(头脑),提倡关注经验(心的体验过程)。在他看来现代人都是“问题中人”,而提问和解答是现代人的重要生存方式。他坚持人们要自己去体验真理,而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和信念。对经验的“体验”来源于人的静心,“静心”思想则既带有西方存在主义的烙印,又根植于东方神秘主义思想,尤其是中国的老庄思想。说他“从未出生,从未死去,只是在1931年12月11日至1990年1月19日之间拜访了这个地球”,有意思。
人们或许都是不懂发动机奥秘的投胎幻化为跛脚老马的哲学家。
一合,二分,三散。
“古今坦然,法尔如是。”(《祖堂集》)语言的力量,不是个人的发明,而是传统的集体的意思的认可。语言背后的意思,是自然的存在。
单独的词汇作为回答,最易产生歧义与被误解。譬如“绝情”二字,是出于自己主观一方的意愿,还是埋怨对方的过错,需要辨别始得。不需辩解而认定,大概是矛盾的一大根源,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于文化艺术领域的研究中。
土壤,是生存的条件,没有土壤,无以培植。
困难面前,最见素质。
“好啊”、“不容易”、“真是的”,这些词很有用。不说不行,多说无益。
“梦想是一生的富有”,“快乐是唯一的声音”,好。
“蓝斯登梯子原则”——爬上去弄脏梯子,爬下来时就很危险,与“定位效应”——人总是选择自己坐过的凳子,很有启发。善于从生活常识中发现规律、道理,是一法门。
人之有深情而不外露者,性格使然。人生聚散有缘,莫可奈何。
人知曰安之若素,但处于生命抉择得失相间之际,总有所不忍弃者。
现钱与价值,应该有所区分。实际价值与心理价值,距离更大。有些东西只对自己有价值。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讲收藏首先要解决心态问题。世界观正确了,才谈得上方法论。
搞学问的应该是什么样子?瘦瘦的、黑黑的、白头发?很多富态的人,不像搞学问的,但因为触及到生命的本质,见多识广,有大学问。
李敖近日在北京大学演讲,记者问他是否紧张,他说还是有点紧张,脸皮厚如他,尚且紧张,那就是心有挂碍。他戴墨镜,也是一个屏障、护身,无形中使脸皮加厚。
似远实近,当近却远,是一个悖论。“对敌慈悲对友刁”,觉得是家人却不客气,对外人客气是好面子。对家人也应该相敬如宾。
“奇装异服最易被认作是艺术家”,尼采有这样的话,很正确。真正的大艺术家,是不着外相的,甚至有些不像艺术家,但其胸襟气味、见识修养,是超凡的。
大山子798初期不为人知,不为认可,但人们总会好奇地来参观。时间久了,就看习惯了,就认可了。798地区的艺术良莠不齐,但大浪淘沙,总会制造和留下好的艺术家和好的艺术品。
形式的新颖与别致性、题材的固定与独特性、色彩的单纯与明快性,都是使画面视觉审美被接受的因素。
人类的好奇心,是使之不衰老的一大缘由。
走错路的原因:一是岔路口多,容易选错,此为客观;二是有明确的目标,而目标只在意方向,所以自然常有出入。
总共33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