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 正文 站内搜索:
二十世纪书法研究对文字考校之作用刍言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2月9日 13:40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22969次
 
 
人原因,避用熟体、删增部件、迁替偏旁、假借互代,这在战国简帛书中已开滥觞,而汉魏碑版中始得流行,晋唐以降的翰墨文札中则已司空见惯。尤其是艺术化的书写式样,文字的造型更为自由,变体、异体、多体迭出,因之遗患良多。一个字有多种写法,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所讲究的“‘回’字有四种写法”,便是这种风气的馀续。
从事文字考释与校勘,博通经史训诂之学是当行本事,若复能熟稔文字书写之规律——书法之法,则于校、考、即物、韵读诸手段之外,别辟出一蹊径。以书法之法,反用于文字考校之学,看似迂曲,实际上正是溯本而讨源,可拈出病根而施治之。回想发生在70年代的“兰亭论辨” [14]《兰亭序帖》是否为王羲之笔迹问题,当然为出土的楼兰残纸等墨迹资料所逐层冰释,随之,《兰亭序》文章的真伪问题,也露出考辨问题的辨证性和复杂性来。“辨”而不“辩”,见胜于说,书法对于文字考校之实际功效,正是如此。
校勘经验表明,因字形的相似而误读误刊误校的现象特多,遇到此种情况,若单从典籍知识出发,往往辗转反侧,犹豫难决,倘假借书法之法,审查其笔画造型特征,揣摩其书写轨迹来历,会提高校勘的功效。其实,依据字形和句意而断定原文字,乃是古已有之的良方。如周子夏辨“三豕”为“己亥” [15]汉高诱辨“鬼夜哭”为“兔夜哭” [16]晋杜预辨 “闰月”为“门五日” [17]北齐颜之推辨“狄杕”为“杕杜” [18]悉遵字形相近之法而考订校勘。唐有颜师古、陆德明,宋有岳珂、袁文,明有胡应麟等,踵事而增华,至清季,推崇小学蔚成风气,顾炎武、惠栋、戴震、王鸣盛、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孙星衍、阮元、俞樾、孙贻让等群贤云起,文字考校之事亦臻其巅。其中戴震学派,尤把字学作为治学根柢,尝言“后儒语言文字未知,而轻凭臆解,以诬圣乱经,吾惧焉[19]王念孙则云“嗟乎!学者读古人书,而不能正其传写之误,又取不误之文而妄改之,岂非古书之大不幸乎?” [20]这般出语,可谓激烈矣,但可以领悟前辈学者对做学问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形似之病,于古文、篆籀、隶、楷、行几种书体中皆有其例,但最多者出现于草书,包括章草、今草与大草。草书最易被误读,因之而誊写椠刻,讹误流衍,遂为后世校勘之大雠。“草书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笔札以来便有之,但写得不谨,便成草书” [21]古人之著述,原稿必为墨迹,在书写时,又大多照顾其便捷与流美,所以一般多用行书、行草或草书,其后,问题发生,在持这些墨迹稿本付梓时,刻工多因不熟草法,误读误刻,而不同坊间、不同刊本,更错讹不同,五花八门。
在草法规则中,由于简、省、变、连等书写法则[22]偏旁部首可以假借、替代,故衍生出“混写”之字体,如“女”与“如”、“曹”与“甚”、“残”与“线”、“於”与“抡”、“无”与“共”、“既”与“无”、“已”与“己”等,皆属此例。是故,“辨似”和“辨异”之学问,对于草书,在书写和识读时尤显重要,否则,“不明其流变,通其体例,徒见模糊影响,驴马皆非,识者哂之[23]。《淮南子·齐俗》有“柱可以摘齿,筳不可以持屋”句,汉高诱注云“筳,小簪也”,而各本多有误解为“筐”者,一字之差,意味皆无,正是“筳”与“筐”二字章草书形近而被混淆。《论语·为政》有句云“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窃以为“已”当为“己”,因二字草书混写而生误:《论语》全书 “也已” 共计十六处,均作句末语气助词之用;倘易“已”为“己”,则更合儒家思想和客观逻辑。
“一字多形”,尤为草书之特点,即便曾作汉代楷范之体的章草书,虽本有一定笔画之数,但由于不同书写者个人习惯问题,同样一字也会面目全非。如“与”一字,即有五种常见写法:    、    、    、    、    ,倘不知全,则发生错误就在所难免。曾得周汝昌先生来函,说:“清乾嘉时名诗人李眉(锴)有《随园雅集图》诗(写慎郡王之园也,与袁枚无涉),其中叙及座客有‘唐子’、‘祖(姓)丈’,皆姓氏下接‘辈份’字,如‘子’如‘丈’是也;而下文忽又出一‘曹江’,于文例甚罕。盖若谓‘江’是地名,则不伦不类——亦无此地;若云是姓曹名江,则古无直呼人名之理(那极不礼貌,等于骂街了)。因疑诗草底本本是‘曹郎’,而誊写刊刻时不识草书致误者也。”先生命我查资料,是否在汉简、章草等诸帖中“郎”和“江”两字形近。我查过后覆函,说明在古草中虽然“郎”与“江”两字区别尚大,但后代草书愈加简略和省变,迨至清人把“郎”字写得貌似“江”字,则完全可能。数日后又得先生函,同意愚见,并又提供出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字例:“以书法为校勘之助,有一例极有趣。曹子雪芹于红楼梦开卷即书绝句,人人诵之。‘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首句第四字与末句第四字雷同,绝无此荒疏陋例,况才人雪芹乎?愚因断首句原是‘无材可与补苍天’,‘与’,预也,‘参加’之谓也,只因雪芹原稿草书‘与’字写作‘    ’,俗人不识,以为是‘去’耳。……于抄本中另处得一佳例,某句中有‘与’字,而实难读通,一检他书,则皆作‘去’也!于是‘与’‘去’之奥秘乃得揭橥。”由此益钦周汝昌先生才学之贯通,治学之严谨,亦领悟书法研究之裨济于文字考校,诚哉其信!惜乎今人惰性,新版本之《红楼梦》并不更正。
“与”字确为一个好案例。清人沈曾植亦有其校勘心得:“《月仪》‘二月’章,‘     时赞宜’,旧释作‘及时’;窃疑当释作‘与时’,《急就》‘与’字两见,均作‘  

总共5页  
1  2  3  4  5  
 上一篇: 关于“心裁”答客问(10)
 下一篇: 艺术概念一例
  相关文章
·关于“心裁”答客问(10)
·关于“心裁”答客问(9)
·关于“心裁”答客问(8)
·关于“心裁”答客问(6)
·关于“心裁”答客问(4)
·关于“心裁”答客问(3)
·关于“心裁”答客问(2)
·关于“心裁”答客问(1)
·关于工笔画的几点思考
·崔自默著《章草学》目录
·再读董其昌
·“就书法谈书法很无聊”——答文化报记者问
·书画真假之“辩”
·禅画刍议
·傅抱石与李可染的对比研究
  图片推荐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