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应该怎么死?
崔自默
在大旗网上忽然看到“萨达姆该不该这样死去”的辩题,下面是正方“他死有余辜”和反方“一代枭雄不应该这样被残杀”的对阵;当我阅读的时候,正方和反方的票数比是365:3249,几乎是1比10。
这里的对阵,完全是纸上谈兵,比起海湾地区的军事较量来,要轻松随便的多。按理说萨达姆跟我们很多人没关系,但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辩论?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高倾斜的辩论结果,却的确有一定的问题存在,值得研究。
这个结果反映了民意么?不能这么说,因为包括我在内,只是好奇,根本就没有深入地动脑子;从一边听到某一种风声,就产生出一种感觉,凭着这一时的感觉,一拍脑门,就随意点下了鼠标。在艺术鉴定中,这叫“耳鉴”,是因着从众心理而做出的懒散的判断。
感觉,有时是最靠不住的。不过,我却从这种倾斜的投票中,感觉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悲哀。“一代枭雄不应该这样被残杀”,这似乎很有道理,很有国际主义,很有民主与人性,很反对美国的霸权,但是,其中也包括了一点劣性和奴性。包括秦始皇在内,功高盖世的背后,一定是罪恶滔天。萨达姆从村镇孩童走出来,成了大气候,成了一代枭雄,这是事实。一代枭雄也是人,人总是要死的;不这么死,就那么死。如果说萨达姆有错误的话,那就是他不应该失败,不应该被逮住,否则,你又岂奈他何?胜者为王败者贼,这是铁一样硬的自然生存法律,社会政治军事下的法律也是以此为根据为基础的。古时朝代更替,切哩喀嚓,不管是一代枭雄还是混世魔王,都很痛快;要想身居高位,就要承担那个高风险,有等待杀身之祸来临的思想准备。
萨达姆该不该这样死去?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不过可以这么反问,如果萨达姆不这样死去,那他应该怎样死去?瞻仰着、供奉着?等他老死?在无期监禁过程中,肯定得要重兵把守、看管他;他本人也许还会心存幻想,外面他的弟兄们也会不死心,如此,看管他太操心了。于是干脆,处死算了,一了百了,塌实。对于萨达姆而言,英雄气概还是保持着,早晚都是个死,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这个结局无疑有其警醒意义,再度证明即便在现代文明的今天,说了算的还是胜者。冤冤相报何时了呢?有因有果,多行不义必自毙,适合所有人。不管怎样,萨达姆一死,不久,人们就会平静下来,甚至忘却他;因为,江山代有人才出,新陈代谢,风云变幻,一代新人会重新走出来。至于新闻媒体,也会随之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目标上,投票的民众也会挖掘出自己新的兴奋点。
昨晚不经意间读到民国期间神童江希张在九岁时所著的《息战论》,不太厚的文言书册中,概述了五大宗教的基本思路,并提出宗教裨益和平的思想,认为“息战”是人类精神的必归之路。萨达姆之死,但愿能给世人更多的启示意义。电视里又在播放《三国演义》,“是非成败转头空”,还是多管自己的事吧。该吃饭了。
我不穿马甲
——关于博客“马甲”与网友的通信
崔自默
OK:
哈哈,你问“黄山白子”是不是我的马甲之时,我还基本还不太知道什么是马甲。不过,从博客留言里,看到有些人用这个词,又想到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别以为你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我开始明白那是什么意思。“马甲”就不是同一个人,在博客里面变换不同的名字和身份出现,以方便表达不同方面的意见和意思,对吧?
我和“黄山白子”也不认识,只是在网络上相逢,这种不见面的文友,有时更纯洁,更像传统的文人相交一张纸;一旦落实到实际上,比如认识已久的朋友,就可能衍生出其他现实问题。在这一点上,网络的虚拟空间给人以更大的自由度和发展度,因为那是想象和猜测的好奇力发生着作用,那是上帝给人的一种浪漫,那是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走出的一条路。
总共6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