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总是在运动变化,又似乎都有一些规律,周而复始便是其一,谁也阻挡不了。只有一度方向性的前进,是很可怕的、不可思议的;比如时间与存在,所以爱因斯坦怀疑时间,认为它也可以弯曲,也是相对的。正是因为有了循环、轮回,才在绝对之中有了相对的规律可寻。
“惑与业与苦三种,互相生而不住,如轮之转也”(《十二因缘论》),“如轮之转”,法轮常转,轮回——把人类圈囿起来、局限起来,局限在“人”的范围内,永远匍匐在神的脚下。
没有了局限的运动,是匪夷所思的。数学方程与物理公式都有其定义域,说明发生与应验的条件。摆荡、变化、更易,看似放旷不羁,却也总是在一定范围之内。大而宇宙时空,小而人生境界,具体而人研究事物规律的范围。所有知识、认识、学术、学问,都有局限性。佛尚且说“不可说”,何况人呢?
严谨的科学家,也会声明,自己所说与所写,都不算数,都不是定数。不仅没有得出最后结论,却还在不断地衍生出新枝;枝枝节节,虽说茂盛,但也麻烦叠出。歧路亡羊,只要还有寻找目标的愿望,就只能痛苦不堪。“书到今生读已迟。”很多枝节的知识,人是生来具有的,基本常识是不需要去做单独研究的。至于有效的目标,能不能迅速锁定,则因人而异。薄薄的一层窗户纸,再大的风也吹不破它,却抵挡不住小指头的轻轻一捅;顿悟,本来可以发生在很多人身上,但是很多人生性懒惰,主动放弃了这种机会。机会,看似无迹可寻,却符合概率、几率原理,必须在努力的实践中去把握与捕捉。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所谓大师,就是能冷静地承认并认识到这种局限性与概率性;如此态度,非但不能阻碍反而证实了他的“大”:大不可方、大方无隅,不可端倪、不可量度,那又不仅仅是人格方面的谦虚与胸襟,更是客观存在着的铁一样硬的法则、方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圣明如孔夫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虽说忽视了事物的变化性与不可预见性,但毕竟处于辨证状态,毕竟在力图捅破那层脆弱的窗户纸。
完全可以预见的东西,不是高明的所在。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就是不可预见。斤斤计较、固执己见、十二分的认真、不灵活、不幽默,不是大师的风度与样子。惟命是从、唯唯诺诺、终日匍匐依附着,也不是大师的苗子。大师往往独行特立,已然在其路线上臻达巅峰,已无路可走;学生只有别辟蹊径、另谋他图,以期有所建树。
“富不过三代”,知识的积累,有时也像财富一样,不能延续。学生不如老师,但学生却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后来居上,“轮回”又在发生作用。A>B>C>A,这便几乎与A=B=C=A等价。今不如昔、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从这一方面看是倒退着,在另一方面看则是前进着。关于人类的很多事物,其之所以繁衍与发展,或许有此一因由。
总共6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