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 正文 站内搜索:
浅论民族绘画的笔墨之“情”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5日 16:21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2374次

 

从带回来的丰厚的素材中,如何转化成一幅幅具有一定审美情趣的、笔精墨妙的作品,是整个创作中的一大关键环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代画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修养,从中获取新鲜的艺术之“情”,此一途径重要却难行。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是跨越这一途径的最重要的一段桥梁。对传统的认识和了解的匮乏与肤浅,是艺术修养尤其是精湛笔墨技巧不能满意的主要原由。

表现具有民族风采的绘画作品,学习和研究传统中各种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佳作,从中吸取精华,以丰富和成熟创作技巧语言,是最需要的。从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古朴凝重、苍劲有力的线条,到大唐丰富多彩、瑰丽典雅的绘画风格;从宋代梁楷意笔人物画的书法用笔、豪放泼墨,到元人作品中那冷淡萧疏、深邃清远的意境;从明清时期的徐渭、八大、石涛、任伯年、吴昌硕及“扬州八怪”等各大家精妙的笔墨技巧,到近现代齐白石、黄宾虹、蒋兆和等创新多变的各种绘画风格,无一不昭示着传统的丰厚营养。在阅读传统中,审美意识得以提高,对前人技法的认识和把握也得以切身感悟。历史就像一条滚滚向前的长河,中国画艺术代代传承,民族绘画的继承与创新,更需要新时期新一代画家的努力前行。

“笔墨”这一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更承担着实现创新理想的重任,负载着在作品中“摄情”“生情”的技巧基础。作为一个民族人物画家,除对艺术理论有独到见解之外,就是需要一份对艺术和人生的真挚感受,并从中而酿造属于自己的“情”;而这“情”,恰恰是具备了笔精墨妙的绘画表现技巧,从而使真情的宣泄成为有源之水。

以写意画的手法表现少数民族的风情,力求根据不同民族、不同人物的特点来提炼笔墨技巧,总结一套有特色的表现力的笔墨和色彩技法。用笔结构放纵粗犷、线条凝重简练,墨色厚实雄浑、淋漓潇洒,在创作中,无论是行笔运线,还是泼墨泼彩,“写”的节奏、“泼”的韵味,而其中所抒发的,则是“情”。少数民族风姿绰约的服饰以及生动鲜明的形象,也促发这“写”的灵感和“泼”的精神。蒙族青年、彝家小伙的英俊刚毅、结实劲健的形象,使“骨法用笔”的传统成为现实;藏族老人、瑶山老庚不畏艰辛、饱经沧桑的面容,更可借以参悟书法的“屋漏痕”之妙用。藏族宽大厚实的藏袍,以饱满浓重的笔墨线条,挥写起来粗犷豪放;彝族人肩披风度翩翩的查尔瓦(披毡),还有青藏高原上成群的牦牛、乌黑的骏马,以浑厚浓重的墨色泼写起来痛快酣畅;苗家少女、瑶寨姑娘甜美迷人的风姿,以清新淡雅的笔墨描写起来,自然朴实、耐人寻味,无不揭示出“气韵生动”这一传统古法的至上之高明。——所有这些,都使“情”落实到了纸面上。

以传统优秀的笔墨技巧表现少数民族多彩的生活,从中寻找最具民族风采的绘画语言和创作根基,寻找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抒写真挚情感,作者的心灵有所依托,也在艺术行为中享受了来自生活的精神层次的快乐。此时的笔墨,已是思想和心灵境界之物,是净化和升华了的东西,是“我”之主观与“物”之客观的有机融合。

“笔墨当随时代”[v],三百年前石涛的这一论述,在今天看来,抒写新时代的人物形象、描绘具有时代精神的生活风貌,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笔墨”是永存的根本,失去它中国画也就没有了依据。主张弱化甚至抛弃“笔墨”,如同要求油画削弱和抛弃色彩一样的可笑。珍爱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心怀崇敬之“情”,画地地道道的中国画,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所缺少的,是认真研究和修炼中国笔墨的勇气,以及在火热的生活中发现并炼造一套最适宜表现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笔墨。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独立世界艺术之林,而民族的便是世界的,所以中国传统的笔墨技巧,来表现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情”,无疑是一条弘扬民族先进文化的光明大道。

 

 



[i] 恽正叔《南田论画》,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版,第330页。

[ii] 祝允明《论书帖》,《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68页。



总共3页  
1  2  3  

 上一篇: 关于“心裁”答客问(10)
 下一篇: 无
  相关文章
·关于“心裁”答客问(10)
·关于“心裁”答客问(9)
·关于“心裁”答客问(8)
·关于“心裁”答客问(6)
·关于“心裁”答客问(4)
·关于“心裁”答客问(3)
·关于“心裁”答客问(2)
·关于“心裁”答客问(1)
·关于工笔画的几点思考
·崔自默著《章草学》目录
·再读董其昌
·“就书法谈书法很无聊”——答文化报记者问
·书画真假之“辩”
·禅画刍议
·傅抱石与李可染的对比研究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