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辩读
文/崔自默
王观堂博纳多识,作《人间词话》,亦必一时之兴趣而已。至于拈出“境界”二字,确为一说。然其系统犹未梳整,概念尚待理清。而时人附和之,后人臆测之,遂成盛事,似毋庸复论。余喜读词话,观堂词话亦在列,每有疑惑处、兴趣处,随笔录之,谫陋在焉,此录一二。
王国维(1877-1927,静安、观堂),融合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1901-1905年,主要从事哲学和美学研究。1906-1912年,从事美学、文学理论和戏曲艺术史的研究,此间《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考》问世。此后又从事史学和古文字研究。1927年6月2日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水。
《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是“境界说”,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诗人的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并指出意象鲜明、情景交融、情境相谐的“境界”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认为只有洋溢着自然之美的、重在传神的、有“味外之味”的作品才能步入“有境界”的艺术殿堂。由“境界说”出发,王国维提出“隔”与“不隔”的概念,作为判别和衡量艺术境界优劣的一个标准。在创作过程中,既要“入乎于内”,深入生活、体味人生,还要“出乎其外”,俯瞰生活、覃思人生。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南宋邓椿《画继》云:“人品既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高矣,生动不得不至”,“画者,文之极也”,“画者,岂独艺之云乎”,“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晓画者寡矣”,画如其人,文如其人,此般观念,由来有自矣。境界,从何而来?或可直发乎天性,亦或后天用功得之。然则后天之功不逮者,尚能“自成高格”乎?婴儿之玩耍,其境界不可谓不高,然其能“自有名句”乎?
(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绘画则有具象与抽象、写实与写意之分别。何以承认“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此语中“妙造自然”之鹄的矣。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实,不管“有我”还是“无我”,都是相对的,无绝对之无我,亦无绝对之有我。甚或既有我,又无我,如庄周之梦蝶、列子之乘风。大凡诗词之作,因为言情,所以正如王国维所言,“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而只有物我两忘之至者,才可以接近“无我”的境界,至于王氏所谓“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豪杰之士
总共4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