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自默与Bill li关于科学和艺术的通信(3)
11 :
崔:
查看了你的日记,已拷贝下你对四个问题的回答。
之所以这么提问,是因为你的网站自介有相关内容:“……主要从事美学、艺术史学的研究,尤其注重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主张人文精神的古典主义复兴。在研究之中方法独特,把科学思维引入文艺基础理论的研究之中……”因此,我便从我的问题集中抽取了这几个问题。不过,从你日记的语气中感觉你对这类问题——有考虑而无兴趣。
坦白地说,我们之前的短暂对话,其目的不在于文字游戏和填充字数,而是为了找一种感觉。写书写好了便是正经事,写废了便是制造垃圾。
兴趣是重要的,对兴趣的发掘一样重要。以下是我对越洋对话的优化和建议:
1.发现你更喜欢谈具体的问题,以后多就具体事而论事,避免过于宽泛的问题;2.需要一根主线,贯穿于全书;思绪可以像风筝般地飘游,但能够通过主线牵回来。这根主线便是:复杂回归简单——用求真、趋善、唯美的标准统一衡量;3.思维开放、思想开明(open-minded),接受不同意见;4.不走极端,不钻牛角尖,不玩文字游戏。
从日记中我能感觉到你既为生活的精彩而开心、也为偶尔世事的杂扰而烦心。奔走于城乡、羁绊于俗务,这便是生活。愿越洋对话能成为我们休息身心的虚拟空间。
李5月23日
李:
看来我的日记还是有些好处,我们好像随时可以在一起似的。
但读文字有两个问题:1,言不尽意,我所说未必代表我的全部意思,所以需要得其意而忘其言;也因此容易造成文字的误读,过犹不及,都是失度,我们应该同时预测到将来读者的可能反映;2,文字描述不见表情,是平面化的,不如直接面对面的生动、立体,这一点也正是你一直关心的真实的场景感,其实实际上我们是越洋的对话,是间接的。——也许由此而平中见奇。
四个问题都很大,我对其中的一些内容也可能思考过的,但大多的平日的思考在临时具体的问题前是会随时演化衍生的,兴趣点所在,也可能是飘移的。因此,你提出的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就很有意义,尤其是的“主线”——求真、趋善、唯美的标准来统一衡量话题,还有接受不同意见、不玩文字游戏,都是非常好的思路和方法论。
你在日记中读懂了我,有时也许是比我自己还懂我自己的。有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无意义”和“无意思”有时是分离的。不过,我很快乐。你也一样。
崔2005-5-24
12:
崔:
总共4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