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刊人要想着读刊
崔自默
内容提要:
“知音”难得,在编刊人与读刊人之间建立知音的关系,确是关系重大。研究读者的规律,贴近受众,拥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读者,是办刊人的职责。想着读者,就需要在在模糊中求其确定,挖掘潜在的读者群;以不变应万变,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把握足以移人的“情”之一因素;珍视信息回馈这一种无形资产,善于从特殊性中发觉普遍性,继而独辟蹊径,别开生面。
主题词:读者、知音、模糊、移情、信息、回馈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i]刘勰论及“知音”,深发此叹,非为无由。
也正因为知音难逢,所以得遇知音难能可贵,其欣喜自然难以形容。在生活中,人们的交流交往是可以面对面的,其形象是生动的,即便如此,也总有隔膜与误会、曲解之憾,那么,不曾谋面的编辑与读者之间,要建立知音的关系,是何等之难。正因为难,才有研究的必要。
期刊和其他媒体一样,有其特有的受众群和消费规律,如何根据自己刊物的特色,凸显出自己的个性,贴近受众,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塑造读者,拥有更多的属于自己的读者,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夫子的这一为人处世原则,用于编刊思想,也十分有效。知恩图报,并不是简单的事。“知”是首先需要体会的,若不能认识到读者对自己刊物的反映,甚至置若罔闻,就谈不上在行为中“图报”。读者之“恩”,其实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体;而如何“图报”,更是一个智慧的选择。之所以说“图”,因为它的确是一个需要技巧的过程,要选择一个读者乐意接受的方式来报答,如此效果才最佳。
读者是勉强不得的,他们的兴趣是容易转移的,所以,危机感,是办刊人所必须忐忑以备的素质。要尊重读者,把握他们的消费规律,揣摩他们的阅读感受,跟随他们的发展态势,如此,方可打造一个品牌刊物,并在未来激烈的文化产业竞争中,稳操胜券。
办刊人想着读刊人,关键是怎么想。笔者针对读者,试提出三条如下。
一、 在模糊中求确定
市场中的读者群,哪些在将来可能属于自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何在读者群之中,寻求并建立广泛的知音关系,对于办刊人来说,是一个必须要做并且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其间存在着莫大的学问。
市场定位,包括读者群体的锁定、刊物栏目与内容的选择等环节,其中,读者群的定位尤其关键。成功刊物的经验在于,目标读者限定得愈加明确,则未来的市场愈加清晰、稳定,这是不容怀疑的一个市场规律。谁都可以读的东西,就可能谁也不去读它,这也是一些范围宽泛、想来适合广大读者需求的刊物反而会遭受失败的原因。
办刊不能只是想当然,要研究读者的规律,尤其是心理的、心态的规律。市场中的读者,也是社会中的人群,他们具有普遍的从众心理,具有消费时相当的盲目性。时尚,是稍纵即逝、瞬息万变的,所以,研究读者的阅读规律,在研究社会时尚的现状的同时,必须预测未来的风向。未雨绸缪,是长远计划和战略问题。
摇摆中的读者,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大手笔的策划家,是拉住这一部分潜在的读者群体。引领时尚、营造市场,而不是一味的迎合。适应,是为了征服。一味的无目的地顺从读者,不是最终受读者的操纵,被牵着鼻子走,而是要争取能动性、主动性。研究读者的规律,最终“征服”读者,塑造高水平、高质量的读者,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市场。出版行业的不规范操作,甚至低俗出版物的上市,是一种对读者不负责任的行为。
模糊的读者群可能占到80%,他们阅读刊物的随机性很大。如果忽略了读者的模糊性,以为读者群落一定是确切的,就预见不到未来的市场走势,就可能失去拥有更多读者的机遇。如何在这生机无限的中间地带,开拓出一片领地来,是办刊人的工作,也是责无旁贷的义务。
总共4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