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对话 > 正文 站内搜索:
《此岸彼岸》第3章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22日 12:55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6062次

李:如此看来,《易经》是“天人合一”的母胎?

 

崔:这么说虽然问题不大,但我不愿意这么定义,因为母亦有母,源必有源。一般说来,“天人合一”思想在发源于先秦时期,到了两千余年前的汉代已趋成熟。对“天”的辨析,不能不提到西汉的董仲舒。

 

李:汉儒董仲舒是“天人感应说”的发明者。

 

崔:正确。在《春秋繁露·阴阳义》中,董仲舒写道:“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这种观点很有特色,并没有直说“天人合一”,更不像今人那么简单化地理解“天人合一”。

 

李:对上述说法,能否解释一下?

 

崔:“天人一也”,就是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有相似的运动规律。天也有喜怒哀乐,是一个主宰世界、可与人感应、能给人以祸福凶吉的形而上的有规律的天。

 
李:看来,“天人感应说”把天的一切都与人的一切相比类。
 
崔:不错。董仲舒用“天人相副”来论证天人同类,即人是天的副本(copy)。例如,他说“
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 (《春秋繁露·阴阳义》)
 

李:换句话说,和风丽日表现了天的喜乐,狂风暴雨则体现了天的哀怒。中国老百姓所谓的“看上天脸色”或“老天爷会发怒”,想必与此有关联。

 

崔:很有可能。董仲舒还说“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数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谷川之象也。”(《春秋繁露·天副人数》)这意思是说,天以三百六十日为一年(古代不准确的计时法),所以人的骨头有三百六十节;天圆地方,所以人的头圆、脚方;天有日月,所以人有耳目;天有四季,所以人有四肢。

 

李:我承认,两千年的古人,还挺有想象力的。不过,牵强附会到这个地步,岂有此理?!

 

崔:你的感觉是对的,天和人哪里是那么简单地感应的,自然规律也不是那么机械地运动的。李渔《闲情偶寄》中把平日孤行独立的丝、竹、肉三音齐奏说是“三籁齐鸣,天人合一,亦金声玉振之遗意也”,具体而微,直接而恰当,不似今人无意义的演绎与衍生。

 

李:据说,第一次公开提出“天人合一”命题的是北宋的张载。

 

崔:是的。张载在《正蒙》中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

 

李:据说同时代的“二程” -- 程颢(1032—1085)和程颐(1033—1107),有相似的主张。

 

崔:在《二程遗书》中,程颢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已也”,“天地万物之用皆我之用。”程颐说得更绝:“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李:何解?

 

崔:天地间万物为一整体,与人类并无异已之分。天和人本来就是同一规律,经过人为的分离,再进行人为的粘合,没有什么意思。

 

李:这算得上是最彻底、最极端的“天人相类”了。

 

崔:宋明新儒学心目中的“天”,始终是有道德倾向的天,而人则始终是有天性善性的人。

 

李:其实,国学中也有“天人合一”的对立面——“天人相分”。战国末期的荀况、唐代的刘禹锡有一篇同名的作品《天论》。荀况主张“明于天人之分”,而刘禹锡主张“天人交相胜”,即天与人不但不能合一而且相互对立。

 

崔:辩证法的武器,是时刻不能离身的。“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其实都只是一种说法,都不可能完备到包罗万有。天与人,没有必要完全相分,也没必要完全相合。一定要讲究分或者合的时候,是一定需要条件的。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天人本为二,不能言合。

 

李:看来,你也挺矛盾的。

 

崔:没有矛盾的是傻子。

 

李:讨论到这里,我还是有点疑惑。近现代学者撰文,到最后都喜欢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不认为人人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天人合一”,这其中有矫情的成分。请问,何种境界,才算得上是“天人合一”?

 

崔:就是把天与人、物与我、形与神、器与道、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理性与感性等等这些似乎对立的两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只有靠自己的经验体味到了“天人合一”,才能理解这种境界,需要得其意而忘其言,难以用语言来全部妥帖地传达。

 

李:在人文思想中,天人能否合一,又如何合一?

 

崔:天和人完全合一,不可能。其实,它们又时刻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一着的。谈“如何”,根本不知如何,一个脑袋有一个思路,不可能得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论。

 

李:艺术创作中呢?

 

崔:荣格心理学所谓的“集体无意识”即潜意识,就是“天人合一”在艺术创作中的反映。醉酒癫狂时,是这种状态的最良好的展示。庄子所谓“解衣磅礴”的“真画者”,大概就可以称得上。但那到底是个怎样的境界,除非亲自达到,不能揣摩;而实际达到的人,自己又不能表达出来,即便表达了,你也理解不了。

 

李:请换一个角度,再解释一下。

 

崔:我说不清楚。

 

李:小结一下上述的辨析,不管世人的理解如何,“天人合一”不外两种不同的理念:一种是“天人一物”,即互相包容;一种是“天人和谐”,即不互相包容,但互相协调。你怎么理解 “天人和谐”?

 

崔:天是物,人也是物,物与物当然有共性,当然和谐。但是,真正能使天与人和谐无碍,既利于天又利于人,谈何容易。

 

李:再回到“天人一物”。换句话说,“天人一物”就是客观与主观的合一,这在科学研究中是有明显缺陷的,与近现代科学精神相悖。

 

崔:那只是目前的眼界和说法,我不那么认为,因为科学本身就不科学。客观与主观,是不能完全分离的。

 

李:看来我们在这里有分歧。请先解释一下你的观点。

总共3页  
1  2  3  

 上一篇: 求是杂志社主办《红旗》文摘专题报道崔自默博士
 下一篇: 《此岸彼岸》第6章
  相关文章
·求是杂志社主办《红旗》文摘专题报道崔自默博士
·崔自默在波士顿与文怀沙翁一起访问哈佛大学及各博物馆。
·【默语】真正的思想,永远不会谢幕 ——《水墨味》杂志崔自默访谈录
·《崔自默“画外话”》(1)“画马说”
·崔自默vs姚传玉--真正的思想,永远不会谢幕
·“艺术跨界”对话——崔自默vs舒楠
·世界与视界——关于“默纸”的问答(6)
·一个艺术寓言——关于“默纸”的访谈
·“默纸”与默观——关于“默纸”问答(5)
·“默纸”与解脱
·撕画的困惑
·关于“默纸”的问答
·关于“默纸”“默画”的对话
·再谈中国画创新问题——兼及当代画坛现象
·与一个老学究的对话——关于学术成绩及其他
  图片推荐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