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学提纲
——20世纪美的误区和古典主义精神复归
文/范曾
美的误区即丑的所在,这是一个简捷而明确的逻辑。
20世纪的人类对美的忘却,这几乎是全球性的痼疾。对美的忘却所以形成了集体失忆状态,乃是来源于集体无意识。
什么是传统?质言之,传统就是人类的集体记忆。这记忆包罗万象,大不可方。
美是什么?它就是造化、就是自在之物、就是亘古不变的、不假言说的自然。
正确的审美又是什么?就是摒除伪善、谬说、荒诞、曲扭、矫情、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回归宇宙本体的和谐、纯朴和童贞。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柏拉图美的原则:天地万有是永恒理念的“摹品”,而艺术则是“摹品的摹品”。美是真也是善,而至高的美则是永恒理念,艺术在它面前无能为力。
真理不是发明的,它也是“摹品”,它是依循宇宙本相的描述,佛家所谓“法尔如是”而已。真理简捷、通达而豁然在目,无需用繁文缛节的手法去掩盖学理的贫困。
回归古典一词它旷逸的一面,是与古人邂逅,异代知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它峻烈的一面,则是不会以食古人剩菜残羹为已任,对一切古已有之的东西,我们将同样抱着薙其芜繁掇其精要的精神。
回归古典还有更深刻的哲理的层面,这才是我们面对今天——21世纪人类的困境,重新提出人文主义口号的真正目的。
大自然是不可端倪的存在。而这种存在是合乎逻辑的、有秩序的、甚至是富于诗意和哲理的。
大自然永远是没有过错的,过错永远来自妄自尊大的人类。
我们自然知道自叔本华、尼采之后,西方哲学的大震荡。尼采说:“成为你自己”,“要抛弃一切使人软弱、使人病态、使人成为奴隶的理论。”萨特则说:“是懦夫使自己变成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英雄。”
独立意志造就超人和英雄,这完全是自己的自由选择,但其中包含了奋斗、权利和责任。
赫伯特·里德:宁可丧失美,而不能丧失艺术。
德理达“解构”说,往昔的一切本体论、权威都被视为“思想霸权”,反对一切客观真理性。
阿多诺则仇视艺术技巧。利奥达则继之教人们放弃价值,一切传统的、为人类所珍惜的道德、审美、技巧、规则、范畴等等,都在价值这无所不包的囊袋之中,通统都可扔掉,扔掉就是最大的创造。否定一切,你就占有了一切,这就是没有道德的道德、没有艺术的艺术。
总共3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