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墨
墨,也是中国文化产品中的尤物,它的发明使用,至少不晚于殷商时代。史前的彩陶纹饰,如山东龙山石器时代遗址的墨色陶器,以及河南殷墟的墨书待刻的甲骨文,都足以证之。
当我们第一次看见敦煌汉简上的墨迹时,在惊叹于汉人书法雅健多姿的同时,不得不对当时的用墨产生好奇。同样,在一些出土的汉墓遗址去参观时,我们会发现墓穴拱门的石头上,有用毛笔书写的记号,那墨迹依然如新。逾数千年而不坏,墨之神奇如此。
人工制墨发明之前,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均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作为书写材料。至汉代开始出现人工墨品。墨的制作,有松烟和油烟两种。《天工开物》记载:“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取桐油、清油、猪油烟为之者,居十之一,取松烟为之者,居十之九。凡造贵重墨者,国朝推重徽郡人”。两种墨中,以松烟墨为普遍。历代制墨高手名家,不乏其人,各有绝技。墨之名称,亦琳琅满目,如桐华烟、漱金墨、再和墨、漆边墨、李墨、仲将墨、断金碎玉、紫霄峰墨、玉泉万笏、南海松烟、豹囊丛赏、五百斤油、墨妖、天瑞、金不换等等。选墨,有所谓看、敲、闻三步骤,即看其细腻,敲其清脆,闻其香气。
墨汁的生产开始于清光绪年间,它方便省力,但书写效果远不及磨墨。现代有讲究的书画家,大多使用磨墨,有时也搀杂使用。
3.纸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发明以前,书写记事工具经由陶石、甲骨、钟鼎、简牍、缣帛等,或不便于书写,或造价昂贵,直至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陆机《平复帖》即使用西晋时麻纸。至宋代,造纸工艺发达,著名者有“澄心堂纸”。
清胡韫玉《朴学斋丛刊·纸说》有记:“胡侍珍珠船云,永徽中宣州僧欲写《华严经》,先以沉香种楮树,取以造纸,故名‘宣纸’。而泾县所制尤工。今则宣纸惟产于泾县,故又名泾县纸。”宣纸的特点,是着墨凉干后便定型,虽水浸而不变,可经千年,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纸主要分为生纸和熟纸两类,生纸吸水墨快,熟纸则慢。宣纸名目繁多,如玉屑纸、罗纹纸、蚕茧纸、染潢纸、金银花纸、葵笺、薛涛笺(芙蓉皮纸)、匹纸、凤翔白麻纸、高丽纸、凝霜纸、粉蜡笺、金粟笺、梅花玉版、毛边纸等等。
宣纸,是专为中国书画艺术而存在的。一张书法,倘若不是写在宣纸上,而是在印课本用的一般纸张上,那么,即便出自名家之手,其收藏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现代人,已无千年之想,别说千年,似乎百年后地球将要消亡,所以在物质材料和工具上首先让人失望三分。再比如装裱术,古人何其讲究,其工艺流程何其复杂,而今人用快速装裱法,用塑料纸、电熨斗沾上,损坏字画本身而不顾;再看那卷轴,古人有玉、瓷、木等优良材料,现在人聪明,偷工减料,轴用纸桶,里面灌的是土。简单是简单了,便宜也便宜了,然而彻底令人伤心惨目。
4.砚
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仰韶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曾发现一套原始陶器彩绘工具,其中即有一方有盖石砚,砚面微凹,可见,砚台的使用最少有五千年历史。
砚,又名砚台、砚池、墨池,为磨墨之用,根据其质地的不同,可以分为陶砚、玉砚、水晶砚、木砚、漆砚、纸砚、瓦砚、铜砚、瓷砚等,以细腻、发墨为上。砚,不光为了磨墨使用,其本身的价值历来亦被优先考虑,到明清之季,砚台更受尊崇,有的纯属书房供物。
各类砚中,以石砚为上,其尊卑品第,又以石质而定。最名贵者为端砚,其石有优劣,据质地有火捺、天青、青花、石眼、翡翠、鱼脑冻、蕉叶白、冰纹、金银线等名石;石又因所出之坑不同而不同,名坑有所谓龙岩、宋坑、梅花坑、坑仔岩、麻子坑。唐人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诗句赞之。
端砚、歙砚、洮河砚、红丝砚,在宋代即合称“四大名砚”,因红丝砚罕见,后人便以澄泥砚代之。歙砚有罗纹、眉子、龙尾、金星砚等品类。此外,有山东鲁砚(包括徐公砚、淄石砚、田横石砚、金星石砚、龟石砚、燕子石砚、温石砚等)、浙江西砚、青海贺兰砚等几大类。
(二)其他
在古代的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之外,还有与一些必备的配套器具。
明代屠隆《文具雅编》中列出四十余种文房用具,如笔架、笔筒、笔洗、墨床、墨匣、镇纸、水注、砚滴、砚匣、印章、印盒、笔掭、臂搁、诗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