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丙戌随笔 > 正文 站内搜索:
《丙戌随笔》7月(上)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6日 8:57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4758次

 

的绘画中。鉴赏傅抱石先生的画作,看那画中人物即可,即便是大幅山水,画面中的人物也不大,而那人物的神态尤其是眼神却精细之极,令人叹为观止。

我作篆刻、书法,总是不愿意太精细,至于微书,更是不曾入手,只是心向往之罢了。忽一日得闲,拿一支小毛笔来试写《心经》。如果没有像样的合适的得手的毛笔,想作微书就是做梦。毛笔不好使,就像骑一匹腿脚不利落马在沙漠上跑。

写微书固然需要眼力,但更多的是心态平稳,更多的靠的是感觉。端己正容,屏住呼吸,盯住毫尖,小字就大了,然后一字字写下去,觉得心血滴沥。这样,我写过几纸《心经》,字幅在宽3厘米高5厘米之内,每字如小米,忽然觉得似乎有了点感觉,只是太耗精神,不便多为。

还有就是在菩提叶上写《心经》,因为叶肉已处理掉,只有叶脉如纱,写上去似乎不着墨,只有下面衬一张深色纸,字迹才显示清晰。字上面再造一尊佛,或者下面勾一朵莲花,放在大镜框中,甚为可观。

 

 

我过去的一张油画

 

在上大学时,我虽然在自动化系读电气技术专业,但不是太专心,业余时间总喜欢到处逛悠。此间,在一个街道的裱画店里认识了一个搞篆刻的,随后他带我见到了傅嘉仪、赵熊、李成海、魏杰等篆刻家,我也彻底喜欢并开始动刀刻印。在校内,我则跟设计系的学生很要好,经过他们认识了附中的美术老师,晚上在他的画室跟着画油画。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油画,觉得很奇怪,与国画完全是两个概念。工具的不同,并没有阻挡我把中国画的感受引入油画。我没有跟着学色彩之类的东西,只是任着自己的感觉,找一些图片画。记得大概画了有五六张,其他的一一散落了,只有这张荷花留了下来,是画在油画纸上面的,在背面还用毛笔写着“映日荷花别样红”之类的句子,可谓硕果仅存。

在工人出版社期间,由于工作关系,我认识了王沂东、杨飞云、贺文庆等油画家。与杨飞云做过艺术的对话,还到中央美术学院给王沂东的研究生搞过座谈,还与王沂东合作《对影》丛书我的《从前》。王沂东先生和我的哥哥是旧识,我当时在哥哥家看到王沂东的画册,还觉得奇怪,后来与王沂东聊起来才彼此更为熟悉,说来也是缘分。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期间,与一些油画家接触多了,又开始想画油画。贺文庆给我买了一套油画根据,我支起家伙,星期天在自己办公室里画油画。

我知道,不管是中国画还是油画,只是工具有差异,以及所描画的题材因为工具与欣赏传统的差异而有区别,至于视觉形式背后所要表现的根本内容,应该是一致的。毕竟,两种艺术形式,都是视觉的存在,而其艺术本质都应该是统一的,那就是画家的心性和思想。

虽然油画更为花费时间,但我还是很想多画一些油画,并彼此借鉴,把两种形式融合无碍,以最大的方便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感受。

 

 

 

都是一道子线

 

 

看了我画的如山水的荷花,产生出不同的意见。有的批评说这样的笔墨连孩子都能画的出来。还有的支持我,说“一个小孩子一抓笔就能玩出一道子线来,大画家也玩不出来,那么就应该管小孩子叫老师了?”

我觉得这已涉及到艺术实践与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问题。

孩子与老头,都说同样的一句话——“生活真是太不容易了”,你相信谁的呢?谁的更有味道和深义呢?或者说,同样的语言形式,是不是会蕴涵不同的内容,是不是要看出自谁的口,应不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好一言以蔽之,值得讨论。

《石涛画语录》开篇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什么也不画之前的一张白纸,绝对的地道,只要“一画”上去,就破坏了原来的本真,然后,只有再一笔笔地补充上去,不断地依靠熟练的造形技巧与笔墨工夫来补救和修正,然后,才可以再次得到满意的图象。什么也没有,虽然可以说什么也是,但毕竟什么也不是;好画,应该是存朴于法、拙中见巧、平中见奇,在看似什么也不是之中,含孕一种混沌、太朴。

“赤子”“婴儿”之初,不知什么是“真”,但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真”,所以叫“天真”。人行走于社会日久了,就失去了其“真”。老子提出做人的理想标准是“复归于婴儿”,孟子也指出“不失其赤子之心”,因为没有“真”,便俗,便没意思。孩子的画有天趣,一如天真,是天生的、自然携带着的性情,他在涂抹时,不知其然而然,“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借袁中郎《会心集叙》语);但是,等他稍长,知见既多,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之后,尘俗渐垒,则世理得而天趣失,越画胆子越小,越画也许就越退步。苏东坡论艺所谓“天真烂漫是吾师”,董其昌赞之为“一句丹髓也”,就是指出成人既为成人,就要知其然而然,出乎情、入乎理,情理结合,理趣兼备,把“有法”包含到“无法”之中,不可强装童子。那么同理,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的画就是孩子的画,不能玄虚化,不能勉强装老成,否则也是无趣,毕竟小大人不是瓜熟蒂落。

我极为欣赏孙过庭《书谱》里的一句话:“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当中包含了几个委曲的过程,是认识的螺旋上升过程。老也好,小也好,谁敢说自己“通会”?那也许是一个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触摸到的境界。笔墨造形上的“不似之似”,是“在气而不在姿”(石涛题《自画山水卷》语),那是萃取于现实而又超越于现实的艺术精华,假如在墙外,一相情愿地主观地假想里面庙堂中正发生这着什么,真就可能大相径庭,矮子观场的事街上有的是。

人生在世,如旅如寄,都是要划过一道子线,但毕竟轨迹不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什么语言,是说来的还是画出来的,必须出自真心的感悟与实际的体验,才既可爱,又可信。

 

 



总共4页  
1  2  3  4  
 上一篇: [图文]好事不出门
 下一篇: 《丙戌随笔》7月(下)
  相关文章
·[图文]好事不出门
·给儿子的第一封信
·<莫得忒什>崔自默思想随笔卷一<文字巴比塔> (节选2)
·<莫得忒什>崔自默思想随笔卷一<文字巴比塔> (节选1)
·丙戌随笔(12月上)
·丙戌随笔(12月中)
·丙戌随笔(12月下)
·丙戌随笔(11月)
·丙戌随笔(10月)
·《丙戌随笔》9月
·《丙戌随笔》8月
·《丙戌随笔》7月(上)
·《丙戌随笔》7月(下)
·《丙戌随笔》(6月)
·《丙戌随笔》6月(下)
  图片推荐
《艺术沉思路》清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随笔
戊子遣兴
乙酉日记
丙戌随笔
丁亥闲墨
己丑述怀
庚寅随笔
辛卯随笔
壬辰随笔
癸巳随笔
推荐文章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崔自默画话《二十四节气》
·崔自默先生作品在北京瀚海2019春拍再创..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