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福中不知福”。
你妈看到我那天给你的留言,说显得有点“太冷静”,“缺乏感情”,不知道你的感受是什么?冷静,不是没有感情的表现,而是表达感情的另一种方式。人的伟大的感情,是应该像大海一样,沉静得很,而不是小溪,带着肤浅的夸张的响动。其实,我是有意识地表现出一点“冷静”,这样也许你也会在心里产生一点疏远感,会感到一点委屈(当然你不会的);但是,这种“疏远感”,正是爸爸有意识要寻找一个机会教会你的。这次冬令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你独自离开家,面对一个陌生的集体,一定也有不舒适或者不适应的感觉。人,总是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因为他要不断地发展,就要面对和处理不断出现的新的“陌生”和“疏远”。同时,你应该体会到平日你在温暖的家里时的幸福,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距离很近,不会体会到这种“疏远感”,而也就在一天天地过去的日子里,忽略了这种难得的在一起的亲情。
疏远和距离,是相对于亲近而言的。一个家庭是这样,家庭之间是这样,社会中的个人之间也是这样。现在,仅仅几天过去,你就在仅仅三十公里的西山这个不远的距离,就已经意识到在家时与爸爸妈妈的亲近的感受,也许也就是在这时,你开始懂得珍惜——珍惜亲人在一起的时光的宝贵。
“学然后知不足”,也许我这里写的东西你一时还不能彻底明白,但你会咀嚼出一些味道的。哈哈,这个话题也许显得有些严肃和沉重,但我总认为,这就像吃东西一样,要吃大蛋糕,而不是小馒头,是吧?你的妈妈看着我给写留言,祝你做个好梦,明天早起,看到的又是一个全新的太阳。
这是第一次给儿子写信,竟然觉得有点陌生而异样的感觉。想到《傅雷家书》,那绝对是需要炽热的激情与丰厚的学养的。激情,需要恰如其分地掩藏在文字的技巧之中,也比如八大山人的画作,满腔激情,必须有效地控制在娴熟的笔墨之下,才能产生“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不得已
上午黄学礼来催写字,就近到许宏泉画室,一鼓作气写了五十张字,都是四字横幅,内容取自《文心雕龙》。写到后来,真觉得有些没有精神,也许是最近画画一直到深夜的缘故。今天上午一来便开始写随笔,等一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一点,忘记了吃午饭。张宏坤来取字去托裱,才把印盖了。
我之喜欢文学与艺术,似乎有些乐此不疲,常常感觉有情不得已处。这种“不得已”,与其他类型的毛病是一样的。记得昨天下班时喻静来聊天,说到“高贵的毛病”与“粗俗的激情”的问题,很有意味。
事情是干不完的。宝玉自于爱情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认识是正确的,但说来容易,做来实难。“不得已”,一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有当时相当的理由存在,但是,能知“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伟力。
知行合一,才是真知,才是实行。一分之行,等价于九分之知。
我喜欢名利及其他
雅昌网我开的博客里面,文章的下面,总有热心的读者的讨论和话题,很有意思。其中,在我与王朝闻、文怀沙、杨振宁、范曾等先生的相册的下面,有人批判说我俗,我不忌讳人说我俗,因为我认为那是追求文化和羡慕名利的表现。随后有人又说,你承认自己俗就算了,干么还恶心文化名人,于是我又辩解,兹录一二备览:
对不起大家,因为平日工作实在忙,事情纷乱,所以没有及时到这里发现问题并与大家一起交流。
上面涉及的问题很多,所以只能一个个分别来谈,其实,也许大家谈的都是一个问题,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只是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已。
第一个话题:先说“能力+运气=成功”,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正确的公式,不过,它还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实质。比如问,“能力”是怎么来的?“运气”又是什么?我的理解是:“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当然人与人有天生的差距,而实际上,“能力”与“努力“等价,它是在努力中获得的,是在挫折中提升和造就的。你当时很难过,遇到的所有所谓的曲折,在日后成功后拿着欣赏的眼光来回顾,也许那个挫折的当口正是你的一个难得的新转机、契机、机遇,当然就是“运气”了。而且,也只有在你有了相当的能力、能力提高了时,机遇才会把握得牢靠,才会转化为“运气”,也才会不断衍生出新的“运气”,也才会继续锻炼你的“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谁也不会把机会给一个窝囊费,因为他会坏了人家的事;成功人可以挑拣机会,于是运气会更好。细致地分析开来,很有意思。努力——能力——机遇——运气——,如此,前面的公式似乎可以继续深入地演变为:“努力+机遇 =成功”。
第二个话题:我说到钱钟书,他慕不慕名利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没有必要替他费脑筋想,想也是白想。他的脚拇指在鞋子里怎么动,跟我们没有关系。司马迁如果不写史记,还会有司马千来写一本《记史》什么的。曹雪芹不写《红楼梦》,那《金瓶梅》没有竞争对手,地位会更高。他们不存在该不该写的问题,存在即合理,他们不写这东西干什么去?种地?打仗?总得干事。事干了,后人才评价,任何评价已经与他们没有关系了。如此,你大可不必担心“文化岂不是没有了”,只要有这一个行当,怎么会没有文化了呢?正如只要有地、有种地的,地球上怎么会没有粮食了呢?不要把文化或艺术想得太神圣,当然也不能过分贬低,你想这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么?少了哪位大师都行,少出几本书人们饿不死,反而省了钱、省了眼睛、省了心、节约了森林。楼上那位说“名和利其实和文化有很大的关系,追求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名和利”,很有见地,令人鼓掌。君不见,紧张罗着追逐名利的人还不见得成功呢,那些澹泊的人就先单薄着吧;我承认澹泊的人的境界很高,崇高、高尚,但我达不到,爬不上去,所以气馁,甘拜下风,甘居队尾。总之,也许是我见识浅陋,不喜欢名利的世外高人,我没有运气见到。物以类聚合、人以群分,鱼找鱼、虾找虾,我没有办法也不愿意改变我的状况。
第三个话题:把我与我的老师范曾先生放在一起,实在有点可以也不可以相提并论的意思。范先生为自己的狂曾经不只一次地引用《论语》里的句子,“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接下来应该讨论的,是“进取心”问题。请问:“进取心”是好还是坏呢?进取心,就是欲望,它是天授给人的,是造化的安排,只要还是人就难以避免。欲望是前进的动力,是激发所有科技发明和艺术创新的源泉;同时,欲望又是痛苦的根源。欲望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自己的欲望不能满足,假如时刻能满足了,那乐此不疲了,太棒了,那时该诅咒上帝为什么不多给我点欲望。最后说我能否出蓝于范先生,我说更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与范先生走的不是一条路,不在一个方向上前进,那比速度或者前后,几乎没有什么意思。还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我爱我师,我更爱风格”,这是范先生说的一句话,援引以作一注脚。
给孩子家长的信
儿子参加冬令营,是军事化管理,彼此“隔绝”,不能互相通话,只能通过学校设置的网页专区进行一些沟通。在网页上有孩子们在营地活动的贴图,有家长们给孩子们的留言,有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更有家长之间的互相切磋。我就这么在网络上“认识”了几个孩子家
总共11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