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崔自默美学笔记》(96)
[主题词]相对 模糊 耐心 适应 人才 标准
登泰山时,在孔子庙的大殿抬头见有“因高喻大”四字。“高”字当然指泰山。遥想夫子当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眼界何其远大,胸襟何其通透。“大”字可以是指山之大、天下之大、心怀寄托之大。孔夫子被称作“大成至圣先师”,那么这个“大”字是指大师之大。“大”字之意大矣哉!
“登高喻大;敢后能先。”——于是,我作了这样一个四言联。
“敢为天下先”,凭借的不是卤莽精神,而是“当仁不让”,其勇敢乃是以仁义为依托。沮丧委琐之人,行为表现往往极其凶蛮,其实胆子却是小的,所以才“先下手为强”,以罪刑为结局。“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老子提倡“后其身”,不仅仅是大气大方,也是依据留有余地、顺其自然、蓄势待发的实情。禅家说“退步原来是向前”,很智慧,后与前本来也就是相对的。不随波逐流,敢往后看、往前看,有战略眼光、科学发展观,最终能才可能“先”。
“前”(“先”)与“后”,既是空间概念,也是时间概念。再大的空间也是有限的,而时间总是无限的;敏感于时间概念,就有了历史观。
中国话中,往前就是往后,前面就是后面。“前”还是“后”,是相对的,都是以现在的我以基准,只是观察方向之分造成结论之别:此前也就是从前、以往、以前、过去,此后也就是未来、将来、后来、往后、以后。“前不见古人”、“前车之鉴”的“前”,与“前景无限”、“前面的日子还长着呢”的“前”,不一样。
古典文言之难、之妙、之可混淆视听、之模糊处理、之根据需要而解释、之莫须有、之主观处理,由此可见。
很多程序化的事情,其实并不难,你只要付出点耐心就行了。
有本事的人,可以在大海里刺激地冲浪;没本事的人,也可以在小池塘里散漫地逍遥。有大格局大气魄的人,往往脾气大、缺乏耐心。没本事的人,只剩下一个耐心,也可本分立身、丰衣足食。“耐心”,也是一种适应。
既要把火力用在前线,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开拓疆野,也要适时地打扫战场、收获果实。前线在浴血奋战,后方只能等消息,也没办法。都参与,是不可能的。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旧的去了,新的来了。旧旧新新,去去来来。归于无尽,总是受累。乱而后治,破而后立,无英雄观、无圣人观、无知识观,由此而出。
《扬子法言·吾子卷第二》有句:“震風凌雨,然后知厦屋之为帡幪也;虐政虐世,然后知聖人之为郛郭也。”我不喜欢“虐政虐世”这样的句子,态度过于消极,而喜欢“处政处世”情况下圣人的积极作用。“虐”与“处”两字的繁体字形相近,所以才有了两个不同的版本。有意思的是,两种版本都能解释得通。
《扬子法言·修身卷第三》:“或曰:‘孔子之事多矣,不用,则亦勤且忧乎?’曰:‘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如何理解这句话,也有不同的层次与观照,各取所需,自得其妙。“乐天则不勤”,不勤则无本事,虽勤未必能用。“知命则不忧”,怨天尤人、悲天悯人,自以为高明的救世主,也是无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光想拿钱不想干活,是常人之常情。人才,是为自己为理想而做事业。事情,不是事业。造就人才,就是转化观念,培养习惯,让他自己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乐此不疲,死而不悔。
人之交往,贵在实事,虚头八脑,究竟无用。本来有机会,绕来绕去,等来等去,“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客气和大方,每每无用,反而会把可能的买卖给吃黄了。说“下不为例”,其实已经没机会了。高人宽容,也很苛刻。世人皆迷,我亦迷。
勤奋即天才,幸福即智慧。情商高的人苦中作乐,没有感觉痛苦,就已经走向了成功。走老路,利鞋不利脑。有时,别人只是换了个说法,而你没有参悟出来罢了。相对是绝对的,绝对是相对的。
不行就不行,别耽误工夫。可是不用时间证明,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先行设订了标准,才谈得上是否超越。固难期一石激起千层浪,或可望在积累之中,忽然发生连锁反映。
坏人挣了钱也做好事,好人赔了钱也做坏事。好与坏,是相对的、变化的。知识具有相对性、阶段性、区域性、个别性,需要反复修正。
“法尔如是。”你只需要说出真理,说出客观现实;如此,反对你,就是反对他自己。
硬语盘空,强人所难。高人的作品,无法临摹,无法复制,自成体系。
好的演说,不给人热烈鼓掌的机会;它只让人锁紧眉头、扼腕长叹、扪心自问。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