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意思就是没有意思
——《崔自默美学笔记》下编(5)
崔自默
[主题词]中国画 笔墨 见性明心 尽心
谈中国画笔墨的理论与实践,很难一言以蔽之。
艺术审美,就是品味“意思”。什么是“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就是没有意思”。这很虚,也很实。意思,皆发于心。“《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容止若思,非想非非想。
相由心生,很多形容词,都与心理的判断有关,是感觉,比如快慢。这种“相对论”,指出主观认识客观的相对性。自然科学的领域尚且如此,至于艺术的各个门类,音乐、舞蹈、戏剧、歌曲、建筑、摄影、美术等等,更是如此。
《孟子·尽心下》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人努力要尽的,是“心”。心与物虽然都是无限的、难尽的,但相比之下,尽心更有价值,也更便捷。心是宝藏,可惜我们往往舍近求远、缘木求鱼。《中庸》的伟大,在于“尽精微、致广大”,要同时,不能堕于“我执”或“法执”。
佛学尤其是禅家讲见性明心,一超直入如来地。尽心尽性,也就可以知书达理,很多疑惑迎刃而解。顿悟与渐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矛盾,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铺陈。董其昌的对绘画也提出“南北宗说”,那不仅仅是为了分宗派、辨优劣,而是抵达人心、文心。《文心雕龙》讲“文果哉心,余心有寄”,没有寄托的辞藻,究竟没有意思。
吾心,便是悟。悟性,“性”是心之所生。性不是简单的“sex”,而是自然本质“nature”。食和色,都是性之一种,是一种存在。
存在,与一度性的时间有关。时间,最伟大,最神秘。艺术的发生与存在,完全规定在时间的过程中。变化,主要是与时间与关联。中国画笔墨的复杂性,也与时间的瞬间性有关。高低、远近、轻重、浓淡、疾徐、长短、方圆,这些因素,虽然存在于空间里,但都与时间直接关联。注意到了时空性,才能具体而微,体会视觉艺术之美。
中国绘画的笔墨基础,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书法。书法是线条艺术,线条是时空内的存在。“比况奇巧,无益学者”,连大书法家米芾都在批评古代书法理论的不实在,只是一堆辞藻。事实上,一旦把中国的笔墨放在时空的过程当中来思考,就会感觉到难度。
在有限的面积内,如何表达无限的时空、物象,很有难度。难度在物质方面,更在精神方面。物质的方面可以用技法来弥补,精神的方面只能靠意境来补偿。
中国古典艺术,讲究“忘言得意”。李白七言古诗《把酒问月》中有这样的句子:“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单从文字上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废话;“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则更是莫名其妙。要欣赏中国的古典诗词,必须品味它的言外之意。
知音,是组成整个艺术的一部分。司空表圣说“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弘一法师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道出“意”之难尽。意,是心音。
“意在笔先”,是中国文艺理论的又一个特色,美术创作讲究,音乐、园林、舞蹈、戏剧等都讲究。意在笔先,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学养积累,成竹在胸,才有淋漓尽致表达出来的可能性。相关的修为、营养,目的就是要孕育“意”;“意”的多寡高低,当然又与心性密不可分。
中国画的笔墨,妙与不妙,在笔墨之内,然而更重要的在笔墨之外。笔墨之内的东西,比较容易把握;笔墨之外的东西,欣赏起来需要相应的知识储备。宋人郭熙《材泉高致》有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中国画笔墨之内的成分,比如技法,古代画论中有很多,都很高级,是实践经验与艺术智慧的总结。
中国画讲“计白当黑”。无中生有,有无相生,是哲学的大法则。从无到有相对容易,从有到无就很难,比如生命的发生、发展与消亡。《金刚经》讲“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贤所着力针对的,是无、是空,是不可知、不可见,是形而上、精神、玄的所在。老子很讲究“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无为”是表象,“无不为”却是实在。繁华落尽见真淳,自然而然,把蒙蔽心性的东西损掉,道始放出光明。
间架组织、章法结构、布局谋篇、经营位置,都是黑和白同时着眼的。线条的所在是“有”,被线条分割出的没有笔墨的地方是“无”,有无是同时发生的。高明的笔墨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是以大观小、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笔墨的创作过程如是,笔墨之美的欣赏,亦如是。
技进乎道,《庄子》游刃有余,熟练再熟练,无限地接近“无为”。何况人生有限,认识还在反复,所以绝对的“无为”只是一个理想。口头禅容易,要做到“知行合一”,很难。
文人画的笔墨讲究,比如惜墨如金、文气、士气、逸笔草草,有墨戏的成分。绝对的从心所欲的表现,要靠成熟的技法,否则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狂禅,不是正道,画牛吃草来一张白纸,是“后现代”,痴人说梦,也许很妙,但正常人难以进入,是他们自己的耳鸣。
理论与实践之间,有很大一段距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个人风格与符号,每个艺术家都愿意寻找、拥有,但能否如愿,各自有造化。《法华经》指出“善知识者,是大因缘”,十分精湛。
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很大一段距离。所谓的纯洁的理想的“艺术”,也许是个未知数。“There really is no such a thing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s.” 《The Story of Art》——“其实本没有所谓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开篇即如是说,我很赞同。艺术家作为职业,除了面对艺术,必须同时面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如此,才能应对自如,理解艺术创作、艺术市场、拍卖价格、收藏行情、历史定位等等问题。
艺术大师的生成,需要很多条件。我有“三维度说”:“宽广的视野,深邃的思维,崇高的境界。”支撑大师之鼎的,有三足:艺术地位、学术地位、社会地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这就是历史进步的规律。
中国画笔墨的理论与实践,大体属于个人的事情,是心态自由的坦然反射,不具有表演性,也不适于强烈的自然竞争。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