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崔自默美学笔记 > 正文 站内搜索:
没有意思就是没有意思——《崔自默美学笔记》下编(5)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25日 21:42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5440次

 

没有意思就是没有意思

——《崔自默美学笔记》下编(5)

崔自默

[主题词]中国画  笔墨  见性明心  尽心

谈中国画笔墨的理论与实践,很难一言以蔽之。

艺术审美,就是品味“意思”。什么是“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就是没有意思”。这很虚,也很实。意思,皆发于心。“《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容止若思,非想非非想。

相由心生,很多形容词,都与心理的判断有关,是感觉,比如快慢。这种“相对论”,指出主观认识客观的相对性。自然科学的领域尚且如此,至于艺术的各个门类,音乐、舞蹈、戏剧、歌曲、建筑、摄影、美术等等,更是如此。

《孟子·尽心下》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人努力要尽的,是“心”。心与物虽然都是无限的、难尽的,但相比之下,尽心更有价值,也更便捷。心是宝藏,可惜我们往往舍近求远、缘木求鱼。《中庸》的伟大,在于“尽精微、致广大”,要同时,不能堕于“我执”或“法执”。

佛学尤其是禅家讲见性明心,一超直入如来地。尽心尽性,也就可以知书达理,很多疑惑迎刃而解。顿悟与渐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矛盾,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铺陈。董其昌的对绘画也提出“南北宗说”,那不仅仅是为了分宗派、辨优劣,而是抵达人心、文心。《文心雕龙》讲“文果哉心,余心有寄”,没有寄托的辞藻,究竟没有意思。

吾心,便是悟。悟性,“性”是心之所生。性不是简单的“sex”,而是自然本质“nature”。食和色,都是性之一种,是一种存在。

存在,与一度性的时间有关。时间,最伟大,最神秘。艺术的发生与存在,完全规定在时间的过程中。变化,主要是与时间与关联。中国画笔墨的复杂性,也与时间的瞬间性有关。高低、远近、轻重、浓淡、疾徐、长短、方圆,这些因素,虽然存在于空间里,但都与时间直接关联。注意到了时空性,才能具体而微,体会视觉艺术之美。

中国绘画的笔墨基础,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书法。书法是线条艺术,线条是时空内的存在。“比况奇巧,无益学者”,连大书法家米芾都在批评古代书法理论的不实在,只是一堆辞藻。事实上,一旦把中国的笔墨放在时空的过程当中来思考,就会感觉到难度。

在有限的面积内,如何表达无限的时空、物象,很有难度。难度在物质方面,更在精神方面。物质的方面可以用技法来弥补,精神的方面只能靠意境来补偿。

中国古典艺术,讲究“忘言得意”。李白七言古诗《把酒问月》中有这样的句子:“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单从文字上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废话;“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则更是莫名其妙。要欣赏中国的古典诗词,必须品味它的言外之意。

知音,是组成整个艺术的一部分。司空表圣说“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弘一法师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道出“意”之难尽。意,是心音。

“意在笔先”,是中国文艺理论的又一个特色,美术创作讲究,音乐、园林、舞蹈、戏剧等都讲究。意在笔先,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学养积累,成竹在胸,才有淋漓尽致表达出来的可能性。相关的修为、营养,目的就是要孕育“意”;“意”的多寡高低,当然又与心性密不可分。

中国画的笔墨,妙与不妙,在笔墨之内,然而更重要的在笔墨之外。笔墨之内的东西,比较容易把握;笔墨之外的东西,欣赏起来需要相应的知识储备。宋人郭熙《材泉高致》有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中国画笔墨之内的成分,比如技法,古代画论中有很多,都很高级,是实践经验与艺术智慧的总结。

中国画讲“计白当黑”。无中生有,有无相生,是哲学的大法则。从无到有相对容易,从有到无就很难,比如生命的发生、发展与消亡。《金刚经》讲“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贤所着力针对的,是无、是空,是不可知、不可见,是形而上、精神、玄的所在。老子很讲究“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无为”是表象,“无不为”却是实在。繁华落尽见真淳,自然而然,把蒙蔽心性的东西损掉,道始放出光明。

间架组织、章法结构、布局谋篇、经营位置,都是黑和白同时着眼的。线条的所在是“有”,被线条分割出的没有笔墨的地方是“无”,有无是同时发生的。高明的笔墨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是以大观小、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笔墨的创作过程如是,笔墨之美的欣赏,亦如是。

技进乎道,《庄子》游刃有余,熟练再熟练,无限地接近“无为”。何况人生有限,认识还在反复,所以绝对的“无为”只是一个理想。口头禅容易,要做到“知行合一”,很难。

文人画的笔墨讲究,比如惜墨如金、文气、士气、逸笔草草,有墨戏的成分。绝对的从心所欲的表现,要靠成熟的技法,否则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狂禅,不是正道,画牛吃草来一张白纸,是“后现代”,痴人说梦,也许很妙,但正常人难以进入,是他们自己的耳鸣。

理论与实践之间,有很大一段距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个人风格与符号,每个艺术家都愿意寻找、拥有,但能否如愿,各自有造化。《法华经》指出“善知识者,是大因缘”,十分精湛。

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很大一段距离。所谓的纯洁的理想的“艺术”,也许是个未知数。“There really is no such a thing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s. The Story of Art》——“其实本没有所谓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开篇即如是说,我很赞同。艺术家作为职业,除了面对艺术,必须同时面对自己的职业身份。如此,才能应对自如,理解艺术创作、艺术市场、拍卖价格、收藏行情、历史定位等等问题。

艺术大师的生成,需要很多条件。我有“三维度说”:“宽广的视野,深邃的思维,崇高的境界。”支撑大师之鼎的,有三足:艺术地位、学术地位、社会地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这就是历史进步的规律。

中国画笔墨的理论与实践,大体属于个人的事情,是心态自由的坦然反射,不具有表演性,也不适于强烈的自然竞争。



总共1页  1  
 上一篇: 凡人怕过——《崔自默美学笔记》(102)
 下一篇: 不怕慢,就怕站——《崔自默美学笔记》续编(5)
  相关文章
·凡人怕过——《崔自默美学笔记》(102)
·有屁股不愁打——《崔自默美学笔记》(101)
·其实,我不是那么想的——《崔自默美学笔记》(1)
·书非买不可读也——《崔自默美学笔记》下编(1)
·从右往右——《崔自默美学笔记》续编(1)
·大呼与小叫——《崔自默美学随笔》(2)
·扁鹊论画——《崔自默美学笔记》下编(2)
·君子动口不动手——《崔自默美学笔记》续编(2)
·“隔壁的人家现在在干什么?”——《崔自默美学笔记》(3)
·驴唇对马嘴——《崔自默美学笔记》下编(3)
·偷鸡不成反失把米——《崔自默美学笔记》续编(3)
·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崔自默美学笔记》(4)
·文字之死——《崔自默美学笔记》下编(4)
·货到地头死——《崔自默美学笔记》续编(4)
·昂贵的垃圾,就是钻石——《崔自默美学笔记》(5)
  图片推荐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