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什么也不怕——《崔自默美学笔记》(13)
崔自默
[主题词]中庸 仁 勇 自警 教育
《中庸》开篇的几句话,几乎道尽了人类的所有学问。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性格决定命运。能够改变性格可算有道。得道的途径是教育。
道,是时刻也离不开的。假如说你能离开,那你离开的不是道,也说明你没有道。所以君子很谨慎于他所看不到的地方,恐惧于他所听不到的东西。
越是隐藏的东西就越容易发现,越是微妙的东西其实也越是明显,所以,君子要自我约束、自我警策。
人都有七情六欲,但是必须要有所讲究。喜、怒、哀、乐含蓄于内心,不发作,是“中”;一旦要发作出来,就必须合乎情理,叫作“和”。其实,“中”是根本,自然万物都在这样做着;而能保持“和”的,则一定是遵循自然法则的。
能做到“中和”,则自然和谐,社会和谐。
我以为很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句:“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既是危险不测所在,也是天道法理所在。
社会中的人,不是山林里的猴子,可以为所欲为;即便山里的猴子,也不是绝对自由,约束它们的力量也有很多。
动物在山林中,主要做两件事:一,努力寻找东西吃;二,时刻警惕被吃。
记得在雨中独自去镇江的招隐寺,门口有米芾题写的四个字:“城市山林。”现代的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走在城市,就像动物走在山林。对面的邻居都经常换,都很陌生,何况楼下的街道人群。
米芾的意思大概应该是说,这里风光清幽,真是城市中的好山林啊;在城市中,在庙堂之上,心里应该有隐逸之想,时刻装着这样一座山林啊。
动物因为有惧怕,尤其惧怕于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所以才时刻警觉。
人因为张狂,自以为是,才招惹是非。
每个人其实都很优秀,都不容易,在社会中参与竞争,是不得已的事情。自己可以享受,别人也有资格去享受。
自己有所成功,应该知足、知福、知止。别人没有成功,虽然或许有可气可恨之处,但遭遇了不测,大家还是应该想着去伸手尽力帮助。
无所畏惧,胆大妄为,一定是疯子。疯子可以不受法律制裁,但正常人做出疯子的行为,则法理难容。
大家都有惧怕,才会彼此彬彬有礼,社会才会和谐。
什么叫勇敢?什么都不畏惧叫勇敢么?不是。
孔夫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但同时告诫说:“勇而无礼则乱”、“有勇而无义为乱”、“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第八篇》)——可见,勇敢是与仁义密切相联的。恃强凌弱,有违仁义,更不是勇敢。“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第二》),不能见义勇为,不是真正的勇敢。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第十四》),为什么仁义者往往就是勇敢者呢?大概因为他的无私与有责任感吧。“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论语·泰伯第八篇》),至于为富不仁者,不足与论,那不是真正的富有。富润屋,德润身,富裕应该是由内而外、由物质到精神的。这很有辨证性,很有社会美学的欣赏价值。
小人脾气大,君子度量大。脾气大的,胆子小,心里常戚戚,遇事不容忍,触犯法律的大抵如是,悔恨晚矣。度量大的君子,坦然荡荡,似乎也纵容了小人。然而,天网恢恢,毫厘不爽,没有东西是可以隐藏的,自然法则是平衡的。
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果自己尝,自己教育自己才最有效——这也正是前面《中庸》句子所说的。
/////////////////////////////////////////
<君子慎独局<(局部) 2007年 崔自默作..................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