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说清楚什么?——《崔自默美学笔记》(22)
崔自默
[主题词]目的 巧合 交流 误解 习惯
今天是22号,正好写第22篇,巧了。说的清楚么?有必要说清楚么?反正,完全按照巧合的呼应关系处事,肯定很累。坚持是最难的,也没有必要坚持。
遇到同事问我,你写很多文章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我说,直接目的应该说没有,我只是想表达一些我思考的过程和实际。我不愿意说三道四、品头论足、信口雌黄,人家是红是黑是人家自己的事情,我只管在背景上树立一块白色的底板,只要有正常视力的人,都能自己判断颜色,并根据各自的好恶标准进行评判。换言之,我喜欢谈论标准。
没有标准,什么都说不清楚。
很多事物的发生,都是巧合。为什么巧合?一定有道理。能说清楚么?应该能,只是眼前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罢了。
能说清楚,也是一种巧合。
一个烦躁困惑的人,到五台山寻求安静,面对高僧,他的烦躁和困惑顿然没了,他很惊讶,眼前真是高僧。他回来,告诉我说,高僧就是让你在他面前无话可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回答,看来我是当不成“高僧”了;因为你在面对我时,还有那么多问题要问。我还告诉朋友,你的问题我能说清楚,关键是你能否听清楚。
能把问题说清楚,是因为遇到了明白人。
假如人家有意无意地听不清楚,你永远也别想说清楚。
再说面对高僧,其实,你是去面对你自己。因为你心里还存在一片清凉,没有彻底地完全地丧失,所以,你可以恢复自我、找回本真。在可以触发自觉的圣地,客观环境会激发你、帮助你,使你效率提高。
假如你是一根金条,闪闪发亮的,遇到吸铁石,却没有反映;假如你是一颗生锈的铁钉,遇到吸铁石,却仍就可以发生作用,被吸引上去。生锈的铁钉与闪亮的金条,是有差别的;其差别,不是人所给它赋予的价值与价格,而在于其本心。
吸铁石和铁的关系,有天生的固然属性之缘由,也有人去发现它认定的一种巧合。
人的交流,也存在一种吸引,也有类似物质的固有质性。
语言的存在,是为交流用的。表达和理解,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不能交流,便很有可能误解。
愿意自己说的人,不愿意听别人说;虽然自己说的没有多少道理,但他自己听不到、不清楚。
能说清楚,是因为能想清楚;能想清楚,是因为这事本来就能想清楚。想不清楚,是因为想的方法不正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存在,钥匙找不到,枉然。能意识到眼前说不清楚,便是清楚。
清楚不清楚,是相对的。有人说你傻,要看那人是谁。希望圣人批评你,可惜圣人只是夸赞你。那么多人说你聪明,可惜他们大多不如你。
养成说假话的习惯,就有问题了。养成只说真话的习惯,就麻烦了。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说不清楚;其实也许是可以说清楚的,只是不见得有人愿意听清楚,此时,已经开始误解了。
误解的力量,比理解大。
还想继续说下去,是因为不觉得累。理论永远是苍白的,实践之树常青。“行不言之教”,只管去做,至于释读,留给别人去做。等发展壮大了,影响就自然开始了,很多人会乐之、食之,白日见鬼、添油加醋,再后来的人会继续牵连、联想,成为事实上的显学。
“放屁”,解释有很多,总之,绝对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东西,更多的意思是被演化出来的。主观的作用力,极大。
概念泛化,在繁华的同时,也反话联翩。
都是一个过程,都需要一个过程。失去,是最好的老师。经验,来自于验证。
在前进的船上,大方向是有的,小波荡也是有的。只要风高浪大不至于翻船,就只需要前进;当然,越是风高浪大,就越有必要快速达到目的地。
痛苦得来的经验,不仅仅在一时一地有用,要寻求其普遍化,要养成使之普遍化的好习惯。习以为常,就事半功倍,否则就事倍功半,继续浪费下去。当然,很多东西都只能浪费,因为还有资本可浪费。
少需求,少欲望,就少索取,少浪费。
要改变生活的习惯,改变思维的习惯,改变表达的习惯。语言,是多方面的;所谓“说清楚”也是多内涵的。不要养成“我一定要说清楚”的习惯,很多习惯是需要改变的。
破旧立新。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