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凭什么不包括它自己
——《崔自默美学笔记》(31)
崔自默
[主题词]点 悖论 苏格拉底难题 零 观点效应(Viewpoint Effect) 终极观点(Ultimate viewpoint) “至小无内,至大无外”,如果不是用以形容“小”与“大”的概念,而是指一个东西,那它就是:点。 点是一个假想模型,它很小,小到不占任何空间;也可以说,它没有大小。譬如圆心,它是一个点,它的存在是一个理想,事实上很难找准它的位置。 圆心这一点,它属于圆这个面,但因为不占任何空间,所以在圆面转动时,圆心是不动的。动中有静,不可端倪;动中之静,何其不易。 如如不动,如居圆心。 从坐标轴上看,过去是负数,将来是正数,现在是零点;“现在”,原来几乎没有。因果律,此时表现得更为凸出。 稍微偏左是负数区域,稍微偏右是正数区域,正数和负数区域都有无限多个数;只有中间这一点,“零”,它是多么孤独,多么难以把持——由此,可以体会中庸之难。允厥其中,无疑是一个理想。理想,以理想之,就不是现实。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那么你说的这句话本身呢?”这一反问,似乎难解的悖论开始发生了——但是且慢,请继续细致分析。 悖论,经典的例子有很多,其实是无所谓存在的。 你问:“鸡与蛋悖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答:“那要看哪只鸡哪只蛋?要具体。” 你问:“理发师悖论:理发师说,他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谁给他理发呢?”我答:“这只是一个集合论的游戏,他自己或者别的理发师都可以理。” 你问:“上帝悖论:如果说上帝无所不能的话,那么他能否制造一块连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我答:“不去搬就是不能;不能却是另一种能。能或不能的概念,需要定义。” 你问:“纸牌悖论:纸牌的一面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对的’,而另一面却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错的’。”我答:“纸牌两面的句子本来毫无关系,是被人为地牵扯在一起;并且实际上的对与错,与这些句子的说法也毫无关系。” 你问:“苏格拉底难题:走过一垅稻田,不许回头,从中摘出最大最好的稻穗。”我答:“摘一个眼前最大的拿在手里,再碰上前面觉得大的就与手里的比较,留下相对大的,继续下去。如果不让摘也不让扔,就手里拿把尺子,边走边量边记录,最后得出结论。” 你问:“苏格拉底还有一个难题:他招了一个学生,传授逻辑。学生先交一半学费,学会了交另一半。可是学生学完后,一去不复返。苏格拉底找到学生说:‘另一半学费你是一定要交的,否则 法庭上见。’学生问为什么,苏格拉底说:‘公堂上你胜了,说明你学会了逻辑,按协定你需要付另一半。你败了,法官也会判你付另一半。’学生笑道:‘不对。如果你辨胜了,证明我逻辑没有学会,不付;如果你辨败了,法官也会判我不付。总之是不付的。’”我答:“学没学会,没有绝对的指标,只有自己心里知道;所以付与不付,也只有自己良知决定。法官断案,也不能算是绝对依据。” 数学的命脉是逻辑,逻辑的根本就是具体而微,其大敌就是混为一谈、混水摸鱼;可惜,胡搅蛮缠的话题,不能快刀斩乱麻,否则就没的玩了。包括所有悖论难题,一旦成为经典,就只能做笑料,不能认真。 只要还有矛盾、对立、悖论,只要还想不通、有问题,就是不圆通、不融和、不透彻,不管什么道理,哪家学说,都一样。 真理宛如零点,宛如无穷大、无穷小,是极限值、理想态,是空、是无。世界上没有绝对值等于零的东西存在,除了零本身。零是界值,只有一个。 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惟一的。“绝对的真理”,也是惟一的。于是,应该说:“除了绝对的真理之外,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除了零之外,世界上不再有零;除了我之外,世界上不再有我;除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之外,世界上不再有“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尺子不能量自己。快刀不能砍自己。“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个判断,不包括它自己。 “它凭什么不包括它自己?” “零凭什么是零?” “零是规定的。” “它也是规定的。” “它凭什么规定?” “零凭什么规定?” “零就是零。” “它就是它。” 它在一切之内,也在一切之外,“它”是谁? “观点效应”(Viewpoint Effect)指出,观察角度影响结论和效果,这提醒我们思考“终极观点”(ultimate viewpoint)之存在(The viewpoints influence the conclusions or effects,which reminds us to think of the ultimate viewpoint existing。)这个“终极观点”,是如金字塔的顶点,是如坐标的零点,既为一点,就容不得第二个点;它是“最点”。在曲线上,作为巅峰的极点可以有很多个,但作为最高点的“最点”只有一个。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中记述的这所谓的“十六字心传”,是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精髓。“惟一”性,就是“它”——“最点”。 所有的人所考虑的问题,都是人心制造的;而道心自然,恒变不居,它动静皆宜,等待人们努力地去破解。在这个过程之中,人心各自成为一些“极点”,但绝对都不可能成为“最点”。 观点可否是一个点?人可否是一个点?点,只是一个理想模型,为研究之方便而假设的东西。 道无问,问无应。只要他还有问题,你就解释不清楚,我认为。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