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你拖下水?
——《崔自默美学笔记》(32)
崔自默
[主题词]欲望 立言 博大精深 有用的文化
听到电视里腻腻歪歪的娱乐节目就倒胃口,可惜,还真有那么多人看;看来,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评论别人的好恶,也不能低估这些类乎庸俗情调的力量。
这些小玩意就算了,终归小打小闹成不了什么气候,顶多浪费些时间而已。另一方面,更为害人的是,我们以为有意义的很重要的东西,是它把我们彻底拉下水。
比如博大精深,比如立德立身立言,比如家天下,其实都值得思考再思考。其实,这些玩意也不是如我之俗所可以考虑清楚的,那本来也是圣贤之事,只是闲来无聊,说说而已。
喜欢说话,真不是一件好事。
多言无益;寡欲去忧。
可恨的是,自己管不了自己:既管不了自己的嘴,更管不了自己的欲望。
自己的欲望,小情调暂且不说,毕竟是活人,惟独比如立德立身立言,真是坑害人不轻。即便乐此不疲,但终归还是麻药。
从小立志,日求精进,不求传诸青史,但求寻一知音知己,足慰平生。自己不是自己最好的知己么?自己不买自己的账,也是贪欲之一种,求闻达于天下,疲累而已。又有所谓“志同道合”,事实上只要“道合”,便有先后之争、互相倾轧,善恶之分、毁誉之辩;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只是理想。
儒家讲究修齐治平,虽然奉劝不求其位不谋其政,但还是试图主动承担一些责任,达则兼济天下。于是“家天下”的思维模式以天下为家,甚至牺牲自己的小家;看似无私,其实是大私,只是其所私异于常人而已,胃口更大。
西人大多是“小气鬼”,只扫门前雪;与人交往客气非凡只是表面现象,甚至不乏虚伪。他们的“家天下”是以自家为天下,及时行乐,不太关心额外的东西。如此,也真行,社会小单元健康,社会秩序良好。
我们鼓吹真诚、无私,其实无形之中彼此牵累、互相掣肘。自己付出总是期求回报,一遇不满便生怨怒。过多的人情因素,使很多规矩过于复杂,过于灵活以至于形同虚设。彼此猜忌、防备,白日见鬼,太操心。
外国人很难懂我们的哲学,太复杂、太罗嗦,圈套圈,把人弄糊涂,全都正确,全又都不正确,辨证得互相抵消,等于什么也没说,这就是“博大精深”?为道日损,还是简单一些好,否则互相衍生,即便悉如兰蕙,亦一如杂草,无所适从。
攀缘高山,总有到顶的时候;探索大海,永远不到尽头。
忽然,不知为什么,我开始讨厌“博大精深”,都有些什么用呢?徒徒把人搞的很累,皓首尚未穷经,殊不知“穷经”也正是受穷之经,噫嘻。少年学子,花费青春精力,钻迷宫胡同一般,到底没有尽头。想永垂不朽么?想想看,到底能有多少人可以永垂不朽?都是怎么实现永垂不朽的?个人的牺牲是什么?民众群体的代价是什么?
首先学问要大,然后要大到孤独,这是什么混蛋逻辑?“著名的隐士”,如果一定说有悖论的话,这才是悖论。
西人日常有三句话挂在嘴边:“Excuse me”;“Sorry”;“Thank you”(劳驾;对不起;谢谢)——多么简单,但太有用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因此很融洽。我分析这三句话,足与吾国儒、道、释三家之学相媲美。“劳驾”:是儒家思想,我要前进,但很讲礼貌,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对不起”:是道家方略,采取低姿态、息纷争、防患于未然,寻求顺利解决的途径;“谢谢”:是释家法度,时时爱语,知道感恩,提倡和善、行善。
谎言啊,很多冠冕堂皇的东西都是谎言,而真诚的话语、有用的文化,有谁愿意认真听、实际行呢?
老子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庄子指出“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直到今天,我才越来越认识到这种伟大思想的魅力,惭愧啊。让你歇着你不愿意,所以是俗人。
是谁在不停地怂恿我们,英雄主义来自于圣贤之教么?
炫耀、虚荣,期求超越前贤,怎么超越?难道说前贤做的还不够么?
孟子说“予其好辩哉?不得已也”,他承认多说话是不得已,今天的我们呢?是评职称么?评完职称呢?不断思考、不断写作,著作等身,等于祸害森林。
不断著作,无非证明自己才学丰富;学术之争,无非想让别人认同自己。写多了,即便都是废话,好像也有了证明自己高明的证据。
写的越多越说明问题——如果说有悖论的话,这也是悖论。
圣人不争,贤人之德在于让贤。我料非圣贤,只能凭借苦口婆心地胡说来证明自己的不凡,无奈。有谁逼迫我这么做么?
我不说话,何以证明我的高明?我为什么要证明呢?能证明自己的高明又有什么用呢?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