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相信”——《崔自默美学笔记》下编(37)
崔自默
[主题词]相信 自信 念力 必然 偶然
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里面的乌龟大师,表情高深,出语颇具哲理,比如:“没有什么偶然”,“要学会相信”。
“要学会相信”,这似乎只是一句口头禅,可是细致分析,却寓意精微。
很多口头禅、老生常谈,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人生的大善知识,可惜,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往往司空见惯,当作耳旁风了。
人忽视廉价却又重要的东西,早晚要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
俚语、俗语、民谚,一如口头禅、名人名言,都是需要珍视的。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第十六》)什么都不在乎,是幼稚的特征。没大没小,不懂礼法,吃亏在眼前,除非人家不跟你一般见识。
“小人”,胸襟小、气量小、视野窄、没本事,最终成不了大事。“小”的衡量,不仅仅是依据伦理道德的尺度,而是实际行为能力。
“君子”是“大”的,不属于小儒、腐儒、酸儒,而是鸿儒、硕儒、通儒、大儒。
知有大小,大知为智。君子自信,自信为智,又本源于“知”。
关于“知”,《论语》所述甚多,例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总之,君子因为“知”,知己而且知彼,所以感觉到的恰恰是自己的无知与无能,所以立即继续努力,日新其业。
山上俯视山下,了如指掌;山下仰视山上,一头雾水。这就是高度之差、层次之别。
假如仍处于急着让别人来了解来肯定的状态,沾沾自喜,那就还是不自知、不自信。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怎么样,自己应该知道;倘若实在不知道、毫无知觉,那就还真不行。你不行,怎么让别人相信你?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以此作为结束语,的确高明,而且又与开篇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再度呼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与人,可以互相作为镜子,观之照之。
与人交往,讲究一个“信”字,无信不立。除了自信、自己讲信用之外,还要学会相信别人;当然,不能盲目轻信,否则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吃亏上当下去,除非学会了“知”,其中之一就是察言观色、听其言而观其行,从细节处找到判断人心是非的钥匙。
言与人之间,蕴涵大知。“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能如此辨证、准确、明了,谈何容易。知难而退,退求其次,就是先从自己做起,少言、寡诺。
由言而信,由信而相信。相信又包括自信与他信:相信别人,不容易,那需要人生阅历,需要知音、知己、缘分、福报;相信自己,也不容易,因为那既不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妄自尊大、大言不惭,又不是首鼠两端、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畏缩不前。
相信别人,其中暗含教化之功。信念、念力,精神之场,物质作用,有能动力,可以转化为实在的力量,鼓舞人心、鞭策前进,改善性格、扭变命途。
“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人越成熟、越世故、越圆滑、越城府,就越知道“服软”,开始发现自己的无能,于是不敢相信自己,虽然心里偶尔还是有所不甘,但无可奈何,岁月不饶人。
人之所以能永恒地自信,百折不回,勇猛精进,那是因为他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
信还是不信?有度,有数,都是知,都是智。
对于功夫熊猫而言,他可以相信别人吗?大概不能:他既不能指望于朋友的强大来帮助自己,也不能指望于敌人的脆弱来松懈自己;它只有自信、自强,才可以把握主动权,进退自如。
有时,是敌人给了你认识自己的机会。
高飞起来的一片花瓣,压在那平衡得极好的卷子的一角,众目垂涎的绝世武功秘籍落了下来。打开它,却是无字天书,空空如也。熊猫在大失所望的同时,只能看到自己的脸。见性明心,无中生有,当下只能觉悟:依靠自己。
存在即合理。宇宙世界,大不可方,自由规律。没有什么偶然,假如都是偶然,那也就都是必然。
要相信什么?为什么要相信?怎么相信?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