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我不知道”
——《崔自默美学笔记》(91)
[主题词]留言吧 流言 嫉妒 精神暗示法 无中生有 善待自己
在某个搜索引擎设置的“崔自默留言吧”里,经常有人漫骂我。更有甚者,把我的“个人简历”加以篡改、锁定、置顶,混淆视听,成了十足的“流言吧”。好在我有我的“自默文化网(www.cuizimo.com),里面有我清晰的个人履历;即便我的网站时常被放置到后面,可还是有耐心的读者翻阅出来,了解到真相。
我找专家朋友问到这些“流言”问题,他们说这倒也不全是坏事,说明被人关注了。我也承认,被人关注总比被人忽视或者根本蔑视要好得多,但这些“流言”有时也的确让外围一些根本不认识我的人莫衷一是,甚至上当受骗。管又管不了,在造成恶劣影响之前,由它去吧。沧浪之水,清且浊兮……
我没有时间去与无聊的人瞎耽误工夫,可无聊的人却总有闲情来拿我作“垫背”。“我不给他面子”——本来是我应该这样对别人,可是别人却这么反着说,歪曲事实以抬高他自己的身价,实在荒唐。
我相信,我有不少绝对的拥护者,只是他们都很忙,而且无暇也无兴趣光顾这流言横溢的地方。谣言止于智者,置之不理,的确高明。
刚才读到我的拥护者的一条留言,这么写道:“可以猜出来,在这里骂崔自默的,要么是不知哪里来的野狗,要么就是原来也是有些文化的,只是因为嫉妒崔先生的厉害,于是毒火攻心,又实在没有办法,不能在公开媒体骂崔先生,于是假装成坏人和小人,出语极恶劣地漫骂,立时显出内心的极差的素质,悲哀啊……据我所知,崔先生是光明磊落的真君子,骂他的,一定是十万分的小人!!!!!!!!”——这话简直就是出于我自己的口——有这样的真知音,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我的知音了解我,我却不了解他们,于是感动之馀,有些遗憾。
“野狗”,用这词来形容那些无端的攻击者,的确有些冲击力;不过我想,“野狗”是不会承认的。“原来也是有些文化的”,这么猜测,我深以为然;因为假如他们完全没有文化,就一定没有机会“认识”我,或直接或间接。至于说“嫉妒崔先生的厉害,于是毒火攻心,又实在没有办法,不能在公开媒体骂崔先生,于是假装成坏人和小人,出语极恶劣地漫骂,立时显出内心的极差的素质”,则分析得透彻!
大凡被嫉妒者,糊里糊涂就被嫉妒者嫉妒了。假如嫉妒者有层次,敢于公开亮相,还算君子,可怕就在于“假装成坏人和小人”——扮演正义的角色,实则卑鄙的货色。
卑鄙者所以卑鄙,是用尽了伎俩。“别以为我不知道”——这种脱胎于“精神暗示法”的语言模式,的确有杀伤力,与“栽赃”同等有效。假如遇到愚蠢人信以为真,以讹传讹,有时纠正起来还真的要费一番周折。
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里最可怕的谋略。“高人”总是能从虚处、空处、无处着眼,找到缝隙。
造谣者一般不是完全的陌生人,否则捕风捉影地靠想象编故事也会“驴唇不对马嘴”;还有,“无利不起早”,这样作总是觉得值得,起码觉得以泻私愤、心里舒坦。
一颗石子如何胜过一颗原子弹?那就是它没有任何规律地在城市里猛飞。
不认识还好,曾经深交,一旦疏远,也就得罪了,会有根有据地不时来诋毁你。见面当然还会那么客气,其实内心阴暗得很。
猴子穿上人的衣服时,最像猴子。
“是药三分毒”,我担心这样指出卑鄙者的卑鄙之处,有时会提醒他,他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变本加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点到为止吧。
“不遭人嫉是庸才”,我不愿意作庸才,也不愿意被人嫉,大概很难这样两全齐美。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尚且遭人诋毁污蔑,何况区区一介俗士。
因为有野狗,所以人发明了狂犬疫苗。
“人走茶凉”,“用得着朝前,用不着朝后”,“有权不使,过期作废”,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世俗真理。
生活就是艺术,艺术既是森林也是菜地,没有什么神奇;倒是林大鸟多、地大虫多。
人们学习方法不同,所以颠倒黑白也很正常。人尽其力,力尽其责。人各有志,但需要分别承担因缘果报。
“人至清则无福。”反应敏感,常常不是好事。增加抵抗力,皮实点,提高“容与度”,“阻尼系数”,是修行的一个方向。大文人必无文人气,似乎不得已而如此。傻子凭什么不吃亏?因为他合道,正如庄子所说的“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天爵无限,人爵总是有限。
蠢事与坏事,结果总是一样。知识越多越反动,眼不见为净。
不比较、不计较,能做到,自然不烦恼。心中干净,是善待自己。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