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高是山高
——《崔自默美学笔记》下编(40)
崔自默
[主题词]客观 慈悲 平等 观照 淡然 从容
不管人爬不爬,山总是高的;不管谁爬上去,都要付出辛苦;不管谁爬上去了,迟早也都要下来。——这是我近来常用的三句话。
“不管人爬不爬,山总是高的”,指示出事物的客观实在性、无我性。你可以睁眼说瞎话,无视高山的存在,可惜,那只能是自欺欺人。或者属于“有眼不识泰山”,大言不惭,则完全是因囿于个人层次、识见水准、知识匮乏,于是限制了对客观实在的科学判断。当然,井底之蛙的主观意识,不完全是自愿的,它自己也没有办法。高山对于人而言是庞然大物,石头对于蚂蚁而言也是如此;虽然说高山与石头的确有量级之别,可毕竟因人而异。至于大象无形、大不可方、大方无隅的境界,既已极高明了,就只能走向孤独,不能再期望沽取凡俗的赞赏。“山不言自高”,高山不需要邀请任何理论来不断充实它的自信。
“不管谁爬上去,都要付出辛苦”,揭示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管人们选择哪条道路,只要登上顶峰,高度大致是一样的。由关照而观照,视野次第而升。惺惺相惜,彼此同情,英雄爱英雄,只要是上来了,就一定都曾经遭受磨难与挫折。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人也各有造化。成功之人,炫耀的不是投机取巧的方法与经验,而是精诚所至的奉献与牺牲。智商与情商之外,挫折商是提高个人幸福指数的基础条件。山到成名毕竟高,名下无虚士。成功的不见得是最好的,但一定不是最差的。要为别人祝福,共同感恩上苍的青睐。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要找好处、认不是,不计较、不比较,不怨天、不尤人,这或许就是慈悲心。
“不管谁爬上去了,迟早也都要下来”,阐释出人生的无常、大悲凉、空。世界上没有东西可以永恒,尤其是有生命的动物之类。生老病死、因缘果报,变化是真理。能把握瞬间,相对扩展它,享受到永恒,才是真谛。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切荣华富贵都将迅速化为泡影与灰烬,一切的妒恼怨恨、贪嗔痴、争逐,也都将转瞬即空。要命的是内心执着,脑袋一根筋,不能委曲求全,咽不下一口气,“匹夫之怒,以头抢地耳”,眼前的沟坎尚且过不去,何谈光明的前途?老子说“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是客观规律,尤其是前面堵车时,你更要忍让宽容,不可继续莽撞前行。“失之东隅,得之桑榆”,实际上,智者一定可以别辟蹊径,化腐朽为神奇。
“有屁股不愁打”这话有点滑稽,而“黄泉路上无老少”这话则令人心寒。知此大限,一切归于平常、平静、淡然、淡定,眼前的荣辱、得失、是非,还值得拘泥不放么?凡事自有定数,人类拥有普遍的悲剧心理,不是什么坏事。可惜,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然而或许,这也属于浪漫情怀之一种,否则终日向隅而泣,日子也难以为继。
人开始只想着攀爬的高度,顾及不到基础牢靠的重要性,渐渐地,开始如履薄冰,意识到谦逊的必要,此时,或许已悄然开始从成熟迈向衰老。
在条件不具备时,仍然可以表现得自由自在,一派从容,那的确了得。顺生、知命,享受眼前的细节,亲近自然的一山一水,一木一鱼。乐其日用之常,心一转念,满目春风,于是真地从中获得莫大的快意,此则除非大善根器、大善知识,难以实现。
“犬吠深巷里,鸡鸣桑树巅”,陶渊明是因为心里富有,眼里笔下才会拥有,而且,这种平中见奇的喜悦,因为有心在焉,才能一以贯之,洒洒脱脱,不会在司空见惯之后,忽然感觉一股难耐的乏味与寂寞,转而无事生非。至于一般农人,更羡慕和追求的,是各自想象里的福禄与爵位,至于高处不胜寒、大有大的难处,是无从体会的。
在墙外,到底难以设身处地地观照。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