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自默通信选之《答小畅》(6)
小畅:
你们学校平常还体检啊?应该是高考前体检吧?不过,在高中体检也是必要的,全面发展。我们在高中时,全身心都在学习了,不注意其他事情。体育方面我不在行,大概也与只知道看书有关。“应式教育”的弊端早晚会显现出来,那不太符合科学发展观。当然,在中国考生太多,竞争激烈,不比赛学习也许没有其他好办法来选拔人才,或者用其他标准会因“人为因素”更为糟糕起来。
你们在学校还有时间看片子啊?老师不在应该更自觉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奋斗史”。只要是奋斗,就不会太顺利,曲折才证明其难能可贵。价值,有时就体现在“难能”上。“离奇”,就是不凡、非常。
哈哈,“风花雪月”,我知道青年人都喜欢这个,很合理。
但是,浪漫也分阶段性,各自有审美的特性。起初,是淡淡的感觉,好比苹果、初生的荷,朦胧、幻想、铺垫、成长;其后中间状态,就是热烈、旺盛,痛快淋漓,甚至会扭曲,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价,光明与黑暗程度相等;最后,繁华落尽见真淳,复归平淡,表面看上去显不出特别的浪漫,但此时的朴素之中,带有“平中见奇”——乃是需要更高超的水准与素质表达与认知——欣赏这种水准,也需要相当的审美经验、标准、心态。
人的审美心态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分期。分期不是“分歧”,次第差异的阶段来组合和完善整个人生过程。
“充满温情”,应该是追求深层次的人性,阅尽人间沧桑,其中暗含了忧伤与悲凉、无奈。“华来丽式的放荡不羁”,展现了一种原始野性,似乎背离人性,却又在人性当中;似乎在人性当中,但又与现实伦理道德发生冲突。如何揣摩其中的妙味,把握这种“度”,不容易:不到位,就不伦不类,或者说是没有意思;一旦过劲了,就诲盗诲淫,起反面作用。——过犹不及,就是此理。合情又合理,似乎矛盾,但假如把情作为理的一部分,同时也把理作为情的一种解释,就情理交融、无所分别了。
艺术作品是让别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在私密场合可以胡乱行为,但公众场合就必须符合规范礼仪。艺术审美所谓的“知音”,是互相的加法与合作。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一件作品。艺术行为,贯穿在整个过程当中。
昨天下午与一个影视导演一起谈本子,就涉及到内容问题。片子内容虽然是要面对读者和观众的,以好看和有收视率(票房)为目标,但在公映之前,需要通过审查,保证内容的健康性。“客大欺店”,这种现象也存在,名导演的作品,即便出格、离谱,也会“蒙混过关”,当然需要打着探索、尝试、创新、现实主义等幌子。比如《有话好好说》里拿着刀追杀人的情节,看似夸张了角色的个性与现实性、真实性,却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埋下消极因素,或许盲目来模仿学习他,岂不糟糕。
消极与积极,要认真分辨。假如可以达到同一目的,还是要采取积极的路径。我主张“积极而健康”的艺术,不是提倡呆板的陈述,而是看到了更高级的追求。“积极”需要超越的手段、手法;“健康”需要全面的思维、思想。现在的电视台讲究“收视率”,无聊的俗的东西还真有人看,也许是因为观众生活得太累了,需要放松一下,不需要再受教育,来动脑子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观众读者的审美品位整体提高,现有的问题会简单些。只是,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还会涌现。
别失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崔自默2009-3-23 10:30
[附录]小畅来函
崔老师:
今天回学校体检,体检完了我们一看老师不在,就偷偷放2002年朗·霍华德导演的《美丽心灵》,片子讲的是一个天才数学家的离奇奋斗史。
我们对数学家的奋斗史不感兴趣,因为听说这是好莱坞电影,心想肯定有风花雪月,于是抱着大希望去看,后来发现没有浪漫情节,更没有华来丽式的放荡不羁,连男女主人公接吻都那么充满温情!怎么会这样?!
我们都很失望!!
小畅 2009-3-22 11:39
(崔自默/文)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