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儿
——《崔自默美学笔记》(33)
崔自默
[主题词]正好儿 机会 遗憾 悔恨 放弃
今天是07年07月07日,千年一遇,正好儿。正好儿,这篇美学笔记又是第33篇。
“正好儿”,这句口头禅经常被一些文中使用,其实是废话。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说“正好儿”;但实际上,什么“正好儿”,“正好儿”什么?如此一想,才知道很多时候是自己骗自己。
当然,贵在鼓劲,而不在泄气。很多事情一认真,就成了;一松劲,就歇了。
那么,到底该鼓劲还是该泄气,如何才知道底细?到后来才明白,马后炮,就晚了。
有些时候,一见钟情,觉得是大好机缘,然而也正好儿是受累的机会。得失相兼,任何运动的作用力都是相互的。机会本无所谓有无,对有能力把握的才是机会,把握属于你的才是机会。机会来了,可以大获成功,也因此会一败涂地。“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只是你到底“准备”了些什么?成还是败,携带了这些因缘,结果大概是跺不开的。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干还是不干?这是一个问题。在关键时刻,踌躇、徘徊、彷徨、踯躅、犹豫、狐疑,很正常,但是思索一阵子之后,结论和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觉、知、识、见、解、决、定、命,这个过程中似乎有数存焉,而人的性格因素起着极大的作用;其中“欲望”,包括贪心、虚荣、浮华、妄念,都不可忽视,一旦萌芽,不加斩割,贻害无穷。
干还是不干?如果一咬牙一克服,前进一步,会开始另一个境界,可以平坦安逸起来,那么,可以一“干”,应该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一勉强一努力,将要进入的领域仍然不可预料,甚至凶多吉少,那么,这一步无论多么有诱惑力,也要熄火、勒马,“不干”。
遗憾总比悔恨强得多。
“可想而知”,是智者的口头禅,很多事情并非如此,不干不知,干了却后悔。前进往往是错误的,布袋和尚说“退步原来是向前”不是游戏之语。
没什么大不了的,还会再有的,放弃吧。能放弃,需要戒力、定力、慧力。
“正好儿”——很多人遇事都会这么心理暗示,自我怂恿一番,于是,固执之而不愿放弃,于是又开始制造新的错误。错过好的决定,误解不好的机遇,选择悔恨,奈何。
世界上这么多树木,却没有两片叶子是一样的。独一无二,所有事物都如此,都是唯一的,没有特例。跳出来的球是2号正好儿,是33号也正好儿,是21好也正好儿;只要跳出来的号码,都正好,对于等待它的人而言。你的机遇与见识,总是有限,所以不要过于自信,制造荒唐。怎么就那么巧?它就那么巧,稀罕么?
“正好儿”,你感觉自己最幸运,或者最不幸运,那都只是你自己的“感觉”,不是事实。换言之,对时时发生的存在,你感觉正好儿就正好儿,反之即反之。你来了正好儿,你没来也正好儿。你的成功或失败,都是正好儿。正好儿是他,就正好儿不是你,都不足为奇。
希望透露出去的透露了出去,正好儿;不希望透露出去的正好儿没透露出去,即便透露了出去也没用,正好儿等于没透露,还正好儿可以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或者借机生事。欣赏、察觉并善用这种“正好儿”,乃是一种能力,即发现普通之中的独特性,并发挥到极致。社会科学如此,自然科学的奥秘,大抵也如此。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艺术审美里的知音,协调一致,实现“正好儿”,很难。千年难遇,所以可贵,为人传颂,为人憧憬。
你能等千年么?你为什么要等呢?你等来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