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对话 > 正文 站内搜索:
崔自默vs姚传玉--真正的思想,永远不会谢幕
http://www.cuizimo.com  2013年6月11日 9:9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11190次

真正的思想,永远不会谢幕

                 ——崔自默访谈录

对  话:崔自默vs姚传玉

时  间:2013年5月17

地  点:崔自默艺术工作室

 

1.崔老师是个忙人,平日里我们都只能在电视和网络上远远地看着您,今天有机会登门拜访,实属荣幸。咱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展开,您最近都在忙什么呢?喜欢这种状态吗?

忙着过日子呢。画画、看书,见人、谈事。唉,随缘吧。尽我能力所为,但求无过。对这种状态谈不上喜欢与否,无可无不可。因为喜欢不喜欢都要面对。走着看吧,正在进步。

2.崔老师有很多别名、字号,比如无言、三士、三学、粥公、大弓氏、橐庵、大我、一白等,可以说说他们的来历吗?

不同时期、不同感受,会有不同字号、别号。字号较多可以反映艺术家不同时期不同思想变化。八大山人和李叔同都用过很多字号,我这算比较少。我想多用一些,但是用多了又会使别人记不住。郑板桥在谈石涛和八大的时候说过这个问题。所以这几年,我固定了几个号,将来也可能衍生。关于来历,还是源于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感受、感想和精神寄托。

3.您曾说,艺术家也只是一种职业,画家也就是一个开面馆的;艺术就是扯面,扯法不同,味道也有所差异罢了。我觉得很生活,很亲切。您是如何发生这般有趣思想的?

这是我以前写的很多博客文章里面的话。我当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餐厅吃饭,跟一些朋友在一起谈论艺术问题。我整天研究这些问题,我特别重视“概念说”,因为一切东西都是从概念开始的。

艺术和美谁也阐释不清楚。要说清“艺术是什么”就涉及到其他概念,不断解释新概念,需要无数概念来阐释、组合,于是概念循环。这跟坐标一样,定位一个地址需要其他的参照物来辅助。概念循环会导致说不清楚,于是只能用类比、比方、譬喻。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很多,不能直说,也说不清楚,只能靠比喻。

艺术是一种职业,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开篇就说“其实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艺术是艺术家用来混饭的一个概念。我说“艺术就是扯面”,“扯法不同,味道也就不同”,这里的“扯法”就涉及到艺术形式。具体的欣赏就涉及到一个主客观的相互需求。比如我扯一碗面给你吃,你觉得不好吃,那么责任是你不会吃呢还是我不会扯呢?这就牵扯到艺术欣赏和审美品味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4.现在常会说某人是文人画家,以证明其绘画的格调。您是文人画家吗?

无论是文人画家,还是学者画家,都只是一个概念。文人画家就是有点文化,他又想画画罢了。文人画家讲究士气、笔墨、情趣、境界,但是,“文人画”这个说法的确害了很多人。你一旦落入文人画的套路就得煞有介事地讲笔墨,而笔墨却是一个水到渠成、大器晚成、熟能生巧的渐进过程。好比同样一句话,“人生太不容易了”,如果一个90岁老人这么说你可能会很感动,换成一个3岁小孩子来说,你可能会觉得很滑稽。同样一个笔墨,老先生画出来的你会觉得苍劲,小孩子画出来的你会觉得稚拙,而一个既不老又不年轻的人画出来的你又会觉得不到位,为什么呢?没有那么老,而又装老,就被指责卖弄、做作、伪装。

文人画家会为“笔墨”二字所误。他们认为意思、气息和情趣就代表了文人画,读者就能欣赏出来,其实不是。我原来画文人画,后来我迅速发现不能走死胡同,作笔墨形式的“殉葬者”,于是决心必须摆脱掉文人画的笔墨游戏状态,进入专业画家的状态。必须忘掉所有肤浅的所谓笔情墨趣的东西,转换成纯机械性的熟练劳动。我在谈敦煌艺术时说过,“普通劳动,创造经典”。只有把绘画当成一种劳动的时候,就忘记了技巧,从另一条道路直接接近了理想。一天写几万字的时候,你感受的是劳动的快乐,甚至是迅速完成活计的痛苦,于是,此时笔下很自然地流淌出那种随意随性的感觉。只有达到“技进乎道”、无比熟练的时候,你才可能画好。人只有最勤奋最辛苦的时候,才可能顿悟。

文人画讲究格调,格调就是趣味、品味。不同的人有不同味道。《诗品》分为24品,就是因为不同诗词有不同情态感觉,不同读者有不同审美需求。其实,没有所谓的高低上下,只是你喜欢不喜欢;没有优点缺点,只看有没有特点。

你是文人画家吗?我是,也不全是。文气对一般人可能是高级要求,但对我来说是并不高。马、鹿、蛇、牛都是纯正的物种,龙却不是;龙已经超越普通观念所谓的纯粹或专业,但确实已经不能按照一般要求来衡量它。文人画家对我来说已经太单一了,我喜欢大文化,需要更多的社会属性,与人类文明有更多的关联。

5.说说您的绘画观念吧,您喜欢什么样的题材?您对自己书画的评价是怎样的?

绘画就是人生的一种寄托,当然绘画更重要的是一种职业。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既然选定了绘画,就得做好。绘画就是人生这个阶段选取的一个喜欢的东西,所以把生活与艺术融合在一起,是理论需要,也是实际必然。

很多画家和绘画题材是专营店,但我觉得我的艺术应该是百货商店。我讲究的是“大”:宽广的视野,深邃的思维,崇高的境界——这就需要精力的勤奋和时间的保障。对于一般人,我分析他的时间分布就能把握他的成就大小,一个人时间不能牺牲在事业上,精力分散,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游戏心态可以成就小事情,但不能成就大事业。要有成就,必须付出甚至玩命,只争朝夕,死也要死在前进的道路上。

6.在今年的瀚海春拍中,您仅0.3平方尺的微画作品《江山在目》拍出了28.75万元的高价,可见大家对您作品的青睐。您认为衡量书画作品价值和价格的标准是什么?

马克思说过“价值决定价格”,我却认为“价格决定价值”,两者矛盾吗?A大于B,B大于A,于是可以推出A等于B,价格和价值是等价的。价值如果按照普通劳动量标准衡量,就不适合,因为你的劳动和他的劳动在同等时间内的价值不一样。每次交易的价格是不确定的,这次交易与下次交易未必按照同一标准。不同收藏者、不同眼光、不同资金投入,结果不一样。没有绝对标准,只有现实的标准。虽然价格和市场标准不科学,但它却是我们能唯一遵从的商业标准,就像钱一样,虽然不能说明一切,但没有了它就会失去现实世界的秩序。

7.您在创作中有一个“以物观物”的提法很有趣。这种画法往往会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惊喜。您是怎么理解绘画创新的?

一般绘画是画作者看到的鱼、池塘、蝴蝶等景物。可是,我们可以想一想,一条鱼、一只蜻蜓,在它的眼中看到的周围世界是什么景象?它会怎么想呢?此时“以物观物”,就比传统习惯的“以我观物”要别开生面。“以物观物”的独特视野,很有意思,可以引领读者站在一个新奇的视角去欣赏习以为常的客观景象,收获一种意外惊喜。熟悉的陌生、似曾相识、不期而遇——才是我追求的审美的高峰体验。

刚才这种视角和想法,不仅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更是自然万物彼此之间的。可以思考:一只甲壳虫、两只蝴蝶、几只蜜蜂,面对模糊的自然物,面对现代水墨的世界,它们会怎么想?蝴蝶与游鱼,蜻蜓与荷花,天牛与蟋蟀,它们彼此晤对,又是怎样的交流呢?

古今中外,所有所谓的“创新”,其实都是reform,改革、重新组合;因为,绝对的revolution(革命、反动)是不可能的。我们永远不能脱离传统的认识,我们永远漂流在传统的河流里。不管你走到哪里,你脚下的那个道路一定跟以前的道路相连,否则你若说你走的道路跟任何一条路都不相关联,那可以反问:你是怎么走过去的呢?没有绝对纯正的正统,就像没有百分之百纯粹的东西一样。百分之百的真空那是假想数字,是物理和化学为了研究方便假想出来的一种“理想模型”。理想是以理想之,不是现实、不是真实、不是实际。

创新的方法就是杂交、重新组合、变换形式。关系是生产力。人都长着五官,不见得都能长得漂亮;人都认识字,不见得能写出好文章。组合是创新之源。有的组合是设想计划出来的,有的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有的是偶然碰出来的,其中大多是失败或错误所导致。有一种什么叫错觉美——错觉是产生创新的一大因素。所有创造几乎全是在错觉中产生的,按照正常的老路子是根本创造不出来的。阴差阳错,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有偶然而必然的数理和命性存在并发生作用。

8.谈谈您对“新国学”的理解?

国学是一种国粹,它包涵很多方面,但是国学不等于“旧学”。国学里有很多陈腐没用的东西,所以我提出只学习“有用的文化”。后来又提出“新国学”——公益是新国学——公益就是对大家有好处。只有对大家都有益处的传统学问,才是新国学,否则就是“旧学”。

9.我发现北京这边的书画界容易形成一些小圈子,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圈子其实不完全是一种文化艺术或者学术和人际圈子。人是一种群居性动物,总会跟一些志同道合、层次相当的人在一起生存,这算是人生一种旅伴。圈子会给人带来快乐,而要超越圈子就需要一种孤独和能力。狮子和老虎都单独行动,猴子和蚂蚁则是一群一群的。当你追求狮子这种孤独境界时,就必须付出代价,去忍受寂寞。我其实一直特立独行,不愿意服从小圈子的小农意识,不愿意在有限的空间游走刨食。

圈子很重要,我们研究一个流派就需要研究这个圈子的人物的互相交往和影响。圈子也是个小文化现象,它不能说明什么;当然,有时候小圈子也能影响或代表大文化,尤其是权贵的好恶以及经济的干预,左右很多艺术家的命运,改写着美术史甚至文化史。

10.您写过一些文章是关于大师的。比如“这个时代还能不能出大师”、“我们不需要大师吗”以及“大师的认定”,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篇“大师帽子,你不要我要”。对于这个提法,有人觉得张扬,但是,我却觉得这也体现了您的一种社会担当和文化使命。您觉得是这样吗?

太对了!一般人会迷惑于大师的外在光环,忽视了心灵应该承受的沉甸甸的责任。大师不是桂冠,而是责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才敢于人弃我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你只有不是为了自己时,才会有浩然正气。大师的帽子,每个人都有机会拿,但必然要接受等价的社会担当——当仁不让,就是这个意思。当你有大机遇的时候,你的理想境界、思想格调、精神准备等等都显露出来了;能不能高屋建瓴,指引方向呢?很多老先生,有了极高的地位,却跟闷葫芦似地说不出话来了,是老糊涂了吗?还是装傻?还是真正就没见识?大家能分清楚吗?

11.人无癖则不可与交,你能谈谈自己的癖好吗?

一般癖好对我没意思,或者说癖好太多之后,就有了高要求。我的癖好就是名利之上的修身与济世。倒不是自命清高或高尚,但我觉得这样才有意思,因为目标实现不了的高度才有攀爬的快感。当年为了追求名和利才成为大师们的“粉丝”,跟他们合影,发表文章、轶事,其实,这也是间接替他们传播学术、弘扬文化。可惜现在年轻人好名利的太少,或者说名利心不够、不到位,我希望年轻人不要过早地司空见惯,麻木,没有求知欲。好学的年轻人,我都愿意帮助和培养。

有时也惭愧,那么敬业那么勤奋所得到的,还不如一些欺世盗名的人多,或许是大众的俗流与肤浅,但也提示我们思考传播的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文化创新问题,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话题。人事有因果福报,花有花期,只要你酝酿、积累、进步,一旦登上舞台,就永远没有谢幕的时候。

12.您觉得读书、生活、科学、艺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它们其实是一回事,因为都是人的行为。比如不同零件会组合成汽车,汽车和人统为交通,交通与建筑统为城市,城市与自然统为地球表面,地球与其他星球统为宇宙空间,如此,起初互为对立的简单元素后来会为更大的集合所包容。全息论,局部就是整体。读书、生活和科学、艺术它们起初是有区别的,但攀升和观照之后,就没了差异。这样,境界就大了。也许很多人会继续与你讨论、矛盾,因为是拘泥于盲人摸象的层次。我们的知识即便很丰满,仍然是一个残片。我的“默纸”,就是阐释这个道理,同时呼唤地球文明。我的“心裁”和“视觉场”、“思维画派”,打破了传统的创作习惯,打破了以往的欣赏习惯。

13.您认为未来书画的重要性如何?

书画仅仅是视觉艺术中的一小部分,还有雕塑摄影等等,所以书画是被一部分人所喜爱着。一部分人有了钱就会收藏。爱书画的这个圈子也是动态的,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会有新人加入,旧人离开。动态,才有波动的意思;变数,才有收藏的趣味。我希望艺术能够承载美的教育功能,希望书画界能够多出现一些对社会文明有建设作用的人才,让他们发达起来,而后,善财善用,为社会多做贡献。

 



总共1页  1  
 上一篇: 求是杂志社主办《红旗》文摘专题报道崔自默博士
 下一篇: “艺术跨界”对话——崔自默vs舒楠
  相关文章
·求是杂志社主办《红旗》文摘专题报道崔自默博士
·崔自默在波士顿与文怀沙翁一起访问哈佛大学及各博物馆。
·【默语】真正的思想,永远不会谢幕 ——《水墨味》杂志崔自默访谈录
·《崔自默“画外话”》(1)“画马说”
·崔自默vs姚传玉--真正的思想,永远不会谢幕
·“艺术跨界”对话——崔自默vs舒楠
·世界与视界——关于“默纸”的问答(6)
·一个艺术寓言——关于“默纸”的访谈
·“默纸”与默观——关于“默纸”问答(5)
·“默纸”与解脱
·撕画的困惑
·关于“默纸”的问答
·关于“默纸”“默画”的对话
·再谈中国画创新问题——兼及当代画坛现象
·与一个老学究的对话——关于学术成绩及其他
  图片推荐
《艺术沉思路》清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崔自默画话《二十四节气》
·崔自默先生作品在北京瀚海2019春拍再创..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