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对话 > 正文 站内搜索:
关于“心裁”答客问(5)
http://www.cuizimo.com  2011年3月31日 15:20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6782次

 

关于“心裁”答客问(5)
 
崔自默
 
五:机缘、局部、具体、似非因笔
问:我发现你的小画,很注意色彩、空间、光影,有“实境”感。
答:既是实境,又是造境。我的目的,是“意造”理想的“意象”,一直在努力,画那种传统画难以实现的东西,画那种难以捉摸的东西,画那种意外的东西。
问:你为什么用小画尝试呢?
答:碰巧。大画、正儿八经的,未必如意。恰如小品、语言、对话、杂文、随笔,比起大文章、论文、专著、讲话,又是更随意。幽默、漫画,虽然滑稽,但“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小线索、小激发,能解决大问题。催化剂不发生变化,却起了促发作用。导火索不具备杀伤力,但却是力量的导引。
问:小画更容易些?
答:小画极品也不容易,上面已经说过了。我发现,小画更方便实现。实际上,把小画投影放大到墙面上,看不出是小画。
问:小画为什么更方便更容易呢?
答:肯定不是为了省纸。除了需要心静、走进画面,还有就是小画容易总揽全局,把握笔墨关系。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揣摩的因素和机缘。
问:什么机缘?
答:上面《列子》纪昌学射说的“视微如著”还是指表象的,更深层的,是“见微知著”。
问:怎么见?怎么知?
答:能不能见、知?当然需要条件,有画面本身内容有无的物质基础,还有画家和读者内在的缘由。
问:什么是内在的缘由?
答:我发现,越小的局部,就越感觉丰富,肌理复杂。比如一幅书法,高级作者的书法不用说,即便不怎么高雅的书法作品,取其单字、局部结构、一根线条、一团墨块,放大,都很有观赏性。
问:为什么?
答:我也不知道。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象。见微知著,具体而微、道心惟微,到了“微”,就接近了道。
问:玄乎了。
答:《老子》说“见小曰明”。明智,就是要能察觉微妙变化、细微部分,眼睛有放大功能。这不玄乎,而是实际、科学。一棵树看似复杂,一枚叶子看似简单,再往微里研究,到叶子里的细胞,即便一个细胞,也太复杂了,其复杂据说相当于一个超大规模的工厂,所有功能都需要完备。
问:“麻雀虽小”,是吧。
答:《中庸》讲“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其中“致广大,而尽精微”最见中庸之难。何谓“广大”?何谓“精微”?
问:是啊?
答:对啊。到了细部,就不是简单,而是复杂。自然万物中,任何天造的局部,都是人类难以复制的精品。
问:画也是么?
答:是。一幅小画也一样,如果它取自有观赏性的画作的局部,再进行收拾、整理、完善、突出,就丰富无比了,蕴涵深意了。即便一点一划,色墨交融,明暗交接,极其虚灵[1]
问:实践心得啊!
答:中国画的水和墨,巧妙组合,变化之极。王维《山水诀》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问:有意思。
答:更有意思的是,理论上所讲的比如润与枯、轻与重、疾与徐、虚与实,在大画整幅上,难以得其微妙,更多的是拙劣、累赘、繁复;反之,在局部或小画上,却立即显得灵活异常。草木敷荣,云雪飘扬,玄化无言,忽然仿佛而得之。
问:这的确值得研究。
答:局部,就是整体;整体,也是局部。
问:为什么?
答:相对而言。局部细分,局部本是整体;整体忽略,整体也是局部。
问:相对的概念。
答:不只如此。裁取一个局部,把它处理成一幅独立的作品,要需要重新创意、构图。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局部虽然是整体的一个切片,根据“全息论”,它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整体。
问:这就是具体分析。
答:“具体而微”之谓道。简单的,放大、再放大,就是复杂。复杂的,缩小、再缩小,就是简单。简单与复杂,小与大,大概肯定不能仓促地论定。
问:是不是说小的东西一再放大之后,就显出了变幻莫测的东西?
答:应该是。荆浩论画有“六要”,关于用墨,他说“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2]。墨,虽然经由笔而刹那间敷写到了纸上,但由之而间接地传达自然山川、四时景物的真实形象,的确非凡。比如云,四时体势形状、阴晴聚散、气色变化,瞬息有别,或舒畅、或沉郁、或廓静、或昏重,或淡宕、或突黑、或明净、或惨淡,轻而为烟、重而为雾、浮而为霭、散而为气,即便高明的画家,默写手挥也很难把握。
问:这里面就有了光影等因素。
答:是啊。中国画的空间感,是经由虚实相生的大法而实现,虽不以透视和明暗为能,但并非不讲究。关于“明暗”,前人多有述及[3],只是我们忽视了而已。庸俗的或低能的画家,无法用水墨把它表现出来,却转而埋怨中国画种在表现光影上的缺陷,莫名其妙。
问:真是的。
答:水墨用活了,就有了光影与色感,不同局部的墨瀋淋漓与水晕多变,产生光线明暗之别、颜色深浅之分;这是一种视错觉,因为邻近的墨色的深浅对比,诱发了读者头脑中的真实印象。中国画便是巧妙地利用了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创造出最佳的审美效果。比如八大山人的荷花,荷花荷叶荷梗浑融一气,墨色幻化,就有光影感。墨与色的浓与淡,是对比而产生效用的,所以不可简单而论,墨色是宜浓或宜淡,关键在于善用。
问: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答:确切!该淡则淡,当浓则浓,浓淡有致,神采焕然。水墨营造的光影中,还有色彩感,当然,就更需要读者的欣赏眼光。
问:欣赏之妙,也存乎一心。
答:知音!上面荆浩说的“似非因笔”,“似”字最宜着眼,是笔画的,但好像又不是笔画出来的,高级吧。
问:非因笔,是因心。
答:绝对!我在剪裁小画时,有时寻找的就是这种感觉。
问:好像不是笔画出来的?
答:是的。假如认真地用笔墨去传达,很难做到;或者说,即便做到,也不到位;或者说,做到了也勉强、做作、人工气太重。我追寻的,是自然而然的气质、气象。
问:造化之工?
答:不错。有时,觉得一个局部非常高级,是自己画不出来的。把它剪裁下来后,甚至觉得添上题字、盖印,都是多余的。
问:可你的小画上有时题了很多字,不是吗?
答:如果不题字,完全是一块“残山剩水”,完全失去了人工、主观,何以说明是“画”出来的?不纯粹是碰运气了?
问:很多画家不是在“碰画”吗?泼水泼彩,甚至把颜色倒到大盆里,从水里把纸捞出来。
答:那是另外的创作方法,属于现代水墨、彩墨、抽象,我的剪裁小画,是中国画创作理念与方法上的革新。

[1] “墨以破用而生韵,色以清用而无痕”,“岂知一色中之变化,一色以分明晦,当知无色处之虚灵”见:笪重光《画筌》,黄宾虹、邓实合编《中华美术丛书》,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册第25页。
[2] “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见:荆浩《笔法记》,《中国画论》,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卷上第195页。
[3] “余尝与眉公论画。画欲明不欲暗。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见:董其昌《画旨》,《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16页。又:“画有明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明暗兼到,神气乃生。”见:王石谷(1632-1717年)《清晖画跋》,同书第285页。


总共1页  1  
 上一篇: 求是杂志社主办《红旗》文摘专题报道崔自默博士
 下一篇: 关于“心裁”答客问(6)
  相关文章
·求是杂志社主办《红旗》文摘专题报道崔自默博士
·崔自默在波士顿与文怀沙翁一起访问哈佛大学及各博物馆。
·【默语】真正的思想,永远不会谢幕 ——《水墨味》杂志崔自默访谈录
·《崔自默“画外话”》(1)“画马说”
·崔自默vs姚传玉--真正的思想,永远不会谢幕
·“艺术跨界”对话——崔自默vs舒楠
·世界与视界——关于“默纸”的问答(6)
·一个艺术寓言——关于“默纸”的访谈
·“默纸”与默观——关于“默纸”问答(5)
·“默纸”与解脱
·撕画的困惑
·关于“默纸”的问答
·关于“默纸”“默画”的对话
·再谈中国画创新问题——兼及当代画坛现象
·与一个老学究的对话——关于学术成绩及其他
  图片推荐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