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 正文 站内搜索:
“就书法谈书法很无聊”——答文化报记者问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5日 16:43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5132次

 

“就书法谈书法很无聊”

                        ——答文化报记者问

崔自默

                 

 

程竹(《中国文化报》记者,以下简称程):您如何理解“创新”?

崔自默(以下简称崔):翻看中国书法史会发现,几乎所有所谓的创新都不是突变,而是有所依据即继承。对于优秀的艺术家,继承当中就有了创新,创新就是继承。至于书法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亦复如是。我所理解的当代艺术家的创新,有主观意识性、“意欲”,是要探索古典与当代之间的规律与关联。书法的创新,是否一定要以汉字为根基,是否一定需要有古典文化传统的储备,可以辩论。在当代社会思想的激发下,作为艺术家的个人从不同文化背景和需求出发,对古老汉字传统艺术再发现,并通过自己的个性创作,转化为新东西;至于新东西能否与古典美学对路,应该不应该互相理解,也值得辩论。

:您认为,怎样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一切过去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传统是变化着的。“传统”里有很腐朽的东西,也有可以继承的东西。文化需要创新么?文化不创新行么?什么是文化创新?可以发问的关键点有很多。艺术有经典,但不创新会使人乏味。鲁迅提倡“拿来主义”,所谓的“ 拿来”必须是学习有用的东西。我总是使用“有用的文化”这个观念,目的是使传统对当代生活有意义有价值,不能成为现实的束缚,更不能一味地呼喊继承传统而造成反复的再度浪费。传统,应该是前人的精华部分,假如能掌握,才可以在此基础上讲创新。书法艺术,是中国民族艺术的代表,成为内行不容易——即便是专业人士,只是当作职业而已,谈不上是内行。当代书法界有时表现出“焦虑”,比如集中于创新这一概念上,可以理解。具有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代杰作,是历史和时间的产品,无疑是传统,那么今天的所谓传统将来能否留存,所谓创新将来命运如何,都只能猜测。理论只是过去的规律,准确性是相对。时代不同,人心在变,书法也势必随波逐流。

:作为当代书法家来说,您怎样看待“书法的现代性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什么叫现代性呢?当代人写当代的字,理所当然,不足为奇。至于如何看待这种“现代性”,必须对比过去、放眼未来,置诸整个书法史的坐标上来衡量。对过去的书法传统进行准确的、总结性的判断,是前提,察往知来。没有昨天,今天何来,又如何面向明天?在艺术层面上,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几千年积淀而成的书法传统,去探寻一个民族的生存意志、思维方式和美学思想,更重要的是,揣摩书法艺术对个体心灵的直接表现,对生存状况的细致体贴。书法的直接寄托是个体的,个体舒畅,群体和谐。书法文化传统历久弥新,并对今人有所启示,让人兴趣盎然,有其缘由。

我不愿意把书法作为纯粹艺术来谈,而是大多情况要从书法的社会层面上去探讨。书法是有层次的,书法的境界、书法家都是有层次的。书写、书法、书艺、书道,这些概念,有其次第之分。“书写”基本是实用性的,把文字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工具;“书法”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需要一定的美术性;“书艺”则更上升了一台阶,可以摆脱“法执”,表现自我,胸襟、气度、性灵;“书道”则比较精神化、更加形而上了,是体味自己与自然的关联,触及了道理、命理、生机这些更为玄妙的因素。例如弘一大师的书法,那不是简单的书写,也不是一般书法家的书法,那是径艺而取道的津梁。

:您认为当今的书法家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贡布里希说过,“其实本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这句话点明艺术家的职业身份,我很赞同。艺术是什么?美是什么?都很难谈清楚,是艺术哲学的最基本问题。谈不清楚,退求其次,只能相对地谈谈以艺术为职业的工作者,即艺术家。书法家也一样,是以书法为职业的工作者。至于不以书法为职业的书法爱好者,可以单论;或者可以把职业与专业与兴趣联系在一起,我常所“专心即专业”,是另外的话题,回头再说。当代经济大发展,文化必然繁荣,那么以美术和书法为职业的人占有很大一个比例。书法家靠写字来谋生、参与社会、扮演角色,事实如此。艺术家相对而言,心理应该是很超脱的、幸福的,尤其是在丰衣足食之后。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如果艺术家不考虑为社会做贡献,那么其价值又怎么能更好得体现呢?如果书法不能够为当今社会服务,为社会和谐做贡献,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来具体观照的话,那么就是彻底地落伍,更谈不上创新。艺术与社会与人生密切关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艺术家作为传统文人,社会责任感是身上携带的基因。站在社会的角度和高度,来谈书法家对当代的意义,才有意思,否则一味就书法谈书法很无聊,放到哪个朝代哪个时期都一样,没什么差别。谈不好是一回事,想不到才是浅陋。

:在众多书法展览中,很多书法家都抄写前人的古诗词,很少有书法家去自创诗词,你能谈谈这一现象吗?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书法家的文化修养问题,在传统社会中诗词的写作有实用性,其中要求抒发作者的情怀,而今天的书法家呢,有什么情怀可以书写呢?没有属于自己的情怀,就“通感”、“移情”,写古人的句子,间接地表现,也可以。书法家的字、诗人的字、画家的字、学者的字,面貌是有区别的。如果要求今人写诗,书法家写自己的诗,就有点苛刻了,他们没有时间和思想准备。好的诗人都少,好的诗人书法家就更新鲜了。其实,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书法家并一定要写自己的诗词,不一定要写诗词,进一步说,也不一定要写完整的像样句子。今天的书法艺术,已然完全摆脱了交流文字信息的使用价值身份,那么,尽情地发挥艺术性、视觉性,是合理的选择。随着中外艺术的交流,可供借鉴的新视觉元素增加,书法艺术开始多元化,花样叠出甚至“歧路亡羊”,也是合理的。至于这些新玩意将来能否留下,那是时间的任务。人们可以埋怨今天的书法走得很不地道,但是,在将来它也会成为记忆,被写进传统。传统告诉我们过去的书法怎样,并没有告诉我们将来的书法应该怎样、不应该怎么样。面对今天出现的新书法形式和现象,很多人纳闷,问这是书法吗?书法怎么可以这么胡闹?但转念想想,设身处地地观察一下作者,就会反思出一些话题。传统书法史告诉我们已有的书法是什么,但绝对没有告诉我们书法不是什么、什么不是书法。对于艺术创作的路线而言,谁也没有权利对别人指手画脚,只要他不犯法,你就没法规范他。

:现在全国的展览也好,报刊评论也好,都在说要学习传统,这个好像人人都明白却又都说不明白?

崔:当然,理想和现实有距离,理论与实践有距离,主观与客观有距离。口头上说学习传统是容易的,到底学习哪部分?为什么要学?怎么学?学了以后有什么用处?这些具体环节没人操心。艺术学习是属于个人的事情,不是工程,没有人大包大揽。以“国学热”为例,有人一喊,大家跟着嚷嚷,好像势在必行,至于具体环节不是自己家的事儿则没人负责,所以一定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复与浪费。大人作为游戏“沉溺于旧学”也就罢了,苦了天真的孩子们,死记硬背一堆东西,将来有用么?还不如让他们痛快地玩有益于健康成长。东西越多越复杂,真善美的心灵教育,需要很实在的学习,很普通的习惯,那才是社会群体需要的。对于书法学习,不管将来做不做书法家,只要提笔寄情,和谐美好,就是需要的。可怕的是教育不纯正,利益引导、诱惑,急功近利,真是“工夫在字外”,最终心态浮躁,彼此摩擦,妒恼怨恨,等于白学,还不如不学。

:您刚才说“就书法谈书法很无聊”,也是基于这种大文化背景而立论吧?

崔:是的。“谈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任何现象的发生与存在,不是单一的因缘造就。书法是人的书法,人是社会中的人,书法必然带有社会性。作为内心世界的书法,线条营造的艺术空间,那是无比丰富、无限广阔的,外人是难以进入的;对书法简单的理解者,也难以享受到那种“卧游”与“禅悦”。一旦书法艺术品由个人书斋流入社会、走进市场,艺术家由个体而走向社会、扮演角色,情况就不同了。人与人之间有了关系和谐处理问题,整个社会资源有了科学分布问题,于是也就不能不考虑艺术的社会问题。正在尽兴中的艺术家自己可以疏忽,但社会却难免给以关注。如果单单谈艺术,就书法论书法,问题就简单了,看看古典书论怎么说的,那已经是很高级的了,自己根据自己的才情去实践去参悟就行了,不关别人的事。

:“书法精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您能具体谈一下吗?

崔:一旦涉及“精神”,的确很难谈。言外有意,必须忘言。精神来自于人,包括那个人的全部本性、质素、内涵、旨趣、追求,不是朝夕之间就轻易可以设计出来的。“苟非其人,虽工不贵”,讲的是艺术品的价值,与其作者价值相关联,其人不可观,其艺无足轻重。按照传统书法的理念,书如其人,书为心画,基本以纯艺术性指标来考察艺术家,但是我认为,今天情况应该有所变化,应该更多地考虑艺术家的社会性,因为毕竟物质环境变了,物质决定精神,应该走出象牙塔。今天的书法艺术家,除非他不与社会发生关联,否则就必然考虑社会因素,受到群体条件的影响。传统“博大精深”,意义体现在哪里?个体有文化但是彼此不和谐,只惦记着张扬个性,“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就自私了。我给艺术大师提出过“三维度”:宽广的视野、深邃的思维、崇高的境界——这崇高的境界,就是其社会性、精神性。他对社会的贡献越大、意义越大,其“大”才得以体现,也才得以公认。书法精神,我理解不仅仅是文句辞藻的、章法笔墨的、结构用笔的等技术与枝节方面的物质构件。

(崔自默/文)



总共1页  1  
 上一篇: 关于“心裁”答客问(10)
 下一篇: 书画真假之“辩”
  相关文章
·关于“心裁”答客问(10)
·关于“心裁”答客问(9)
·关于“心裁”答客问(8)
·关于“心裁”答客问(6)
·关于“心裁”答客问(4)
·关于“心裁”答客问(3)
·关于“心裁”答客问(2)
·关于“心裁”答客问(1)
·关于工笔画的几点思考
·崔自默著《章草学》目录
·再读董其昌
·“就书法谈书法很无聊”——答文化报记者问
·书画真假之“辩”
·禅画刍议
·傅抱石与李可染的对比研究
  图片推荐
《艺术沉思路》清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1)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随感笔录(3)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范曾作品鉴定
·崔自默画话《二十四节气》
·崔自默先生作品在北京瀚海2019春拍再创..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