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就在一起呆着,忽然一两周没见面甚至两三天没见面,也会在一见面时热烈握手,感到很亲。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坦博的默艺空间用微书抄《心经》,陈丹从一层上来,说“你不成功天理不容”。他随即在另一侧为我顺手用金粉勾勒肖像,记得他曾经为我勾勒个一张,他说不满意,手生了,但我觉得只要是出自他的大师之手,并带着情谊,就很值得珍藏。
我写这篇文章时,陈丹正躺在我办公室的沙发上小憩,他今天过研究院的门口,顺便来一坐。他睡的总是很晚,睡眠质量又不好,还不时有电话打进来,他都要满怀激情地接听,我能感到他的疲累。我们总会彼此劝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注意休息,但彼此都感到很累,因为实在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办。
昨天我们在一起聊天,谈到品牌,我对陈丹说,我对品牌有一个自己的独到的定义,就是“坚持下去,就是品牌”,他很认可。我们将继续努力、进步,并坚持下去。
活着的还不如死了的?
我曾经在公共场合提出投资艺术品市场应该鼓励,炒作当代画家的作品尤其应该受到鼓励。眼前的艺术品市场,还很不繁荣,也还很不规范,但总得有一个过程。
当代画家的作品,有时超过古代画家的作品,有其合理性。艺术品虽然是特殊商品,但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受到供求关系的作用和左右。古代的已故的画家,其作品无人关注,当然就没有市场;毕竟古人已经成为古人,价格高低与他们本人的生存状况毫无关系(最多是他们的后人享受到在前人大树底下乘凉的好处)。而当代的健在的画家,则生逢其时,有人缘、有人气,能组织大量的资金投入市场,就可以炒作得很火暴、运作的很成功,使得价格暂时超过古代画家的作品。
炒作当代画家,有其好处,那就是使活着的画家有收益,很实在地体会到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改革的成果。尤其是青年画家,得到市场的认可之后,受到鼓舞就会加倍地热情地投入,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创作出更多的精品。认为老画家的作品就一定好,是一个陈腐的惯性认识,事实未必,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与创造欲望的衰减,必然居于技法和固有成果的保守,继而影响到作品质量,而且一旦市场需求增加,更成为劳动和精神负担,而老同志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健康。当然,画家的收益要受到监督,必须纳税,那么,其收益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大。同时,要有社会责任感,达则兼济天下,富裕起来之后,应该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更多地回馈社会,热心慈善事业,不能为富不仁,更不能装傻充楞,独自享受。
应该买古代的还是应该买当代的,不能一言以蔽之。对于投资的人而言,挣钱是应该的,大家都来炒作、都来挣钱,无可非议。钱如水,不流到这里,就流到那里,哪里更需要水,客观上不能绝对判断,主观上也没有绝对的尺度。活着的还不如死了的?死了的还不如活着的?这两个问题都一样,难回答。
传世的艺术精品,如果认定它价值大,价格也就应该高上去,乃是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国际地位的肯定。要想使得中国古代的艺术杰作价格与国际接轨,并远远超越当代画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社会政治和物质文明的大环境不可缺少,而群众精神需求和生活品位的整体提高,牵动流入艺术品市场消费总额的整体提高,则是具体的实现环节。这些都需要过程,急不得。时间决定一切,但愿我们等待的时间不要太长,以便尽快看到我们认为合理的现象。
附录:
回复读者留言若干例子:
(1)“活着的不如死去的很正常,死去的不如活者的也正常,抛开艺术谈死活,起码思维不正常。”
答:------抛开艺术而谈死活,不能说就是思维不正常,因为我们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就是面对市场价格与作者死活这一对矛盾而立论的。假如这样把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谈论就是思维不正常的话,那么,大概地球上起码有99%的人不正常,因为普遍联系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这是庄子的一句话,意思是指出正常与不正常的相对性:假如把正常当作不正常的话,那么不正常的就成了正常的了。
(2)问:“活着的就是不如死了的,你说说,哪位活着的(包括你)比死了的强?”
答:——我文中着重谈论的是作品的市场价格,而不是作品的艺术价值或者说艺术水平。
(3)问:“这个社会既然这么浮燥,你也是红尘中人,没有人会逼着你为艺术而奋斗。”
总共6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