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崔自默美学笔记》(99)
[主题词]实干 经验 执行力 转换 谦虚
梁漱溟说,“我不是学问家,而是实干家”,可见,他蔑视所谓的学问。
天下没有一流的学问,只有一流的文章。真正的好文章、大文章,是人情练达、事实洞明。秀才的掉书袋、酸腐,只能骗比他更无能的秀才。
我们需要做“有用的文化”。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就是看他知不知道什么是“有用的”。这不是“实用主义”,而是实事求是。明白人有时也不得已而浪费光阴,因为碍于面子,他坚持着要与周围人打成一片。
当然,宛如钓鱼,谁也不能保证每一枚诱饵都能派是用场。
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出的奇迹——文章之妙,大多只是换一种说法。可是一般人,却不见得有这种“换一种说法”的本事;他们较真,钻牛角尖,认死理,其实还是争个口头上的说法,是名词概念之辩。“名不正则言不顺”,文人的用场,的确在起事之前与成事之后,能帮忙找出一大套理由。
“简直了”——这话似乎很有意思,但只有明白人才知道背后意思之所在。
催化剂、导火索,本身不具备杀伤力,却能因此而发挥无限效能。抛砖引玉,商量,做表面文章,只能如此。
一石激荡千层浪,比普遍撒网要有效率,所以需要一点击破,提纲挈领,然而这“选点”诚不易也:一如定向爆破,威力在于确切;二来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便犄角旮旯也有人站着。所以,关键在于执行力,
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决不是鼓励人“造反”,而是说秀才们扎在一堆儿,顶多是斗茶闹酒聊女人,成不了大事,因为他们秉承“君子动口不动手”只准则,不会立马动真格的。“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兵”的长处在于不必讲理,直接动手、开干。很多重要事情是实干出来的,不是讨论出来的。
君子把做小人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交游、会面与讨论,大多是耽误工夫,还不如游山玩水。奇妙的是,偶然酿造必然,小路可以通向大路,谁也不知道哪块云彩下雨,于是,暂且得过且过吧,不要那般目的性太强。随意一些,也活得轻松自在,于是,回到老样子,继续懈怠,习以为常。
解决问题、办实事,是真朋友的作风。
天天苦练、扎针、吃药,保持着健康,这个过程,足以证明他本就是一个病人。病人与健康人,一墙之隔。
苦恼于雅俗共赏之难,其实,本没有雅俗之分。真法难传,可是想想,法需要传么?
恃才傲物还可以勉强忍受,盛气凌人却着实讨厌,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早已退避三舍,敬而远之。
行车太猛,容易伤人;刹车,往往比油门重要。不是你天生重要,而是别人需要你重要。“别人”的级别越高、数量越大,越说明问题。自知者智,自制者强。
弹弓射远,却不可瞄准时弄反了方向,伤了自己。
高速运转的螺钉,比静止的发动机重要。一只螺钉被供奉,是因为它曾经做出贡献与牺牲,是有价值的;假如它先行自私,不但回了自己,还毁了整体,就此必然彻底化为垃圾。
识趣,才不会失去。
假如与周围格格不入,那只能说明自己的错误。别人总是都对,只有自己不对。
会答会问,会问会答。期望如何答,就要如何问。驴唇马嘴,歧路亡羊,扯皮,打岔,有意无意,躲不开聪明人的脑子。每一句话都确切,即便偶然放松一下,也是绕路说禅,好像放风筝的线。
经验决定一切。有经验,才能注意到细节,才有执行力。直接经验,超越了知识分子的间接经验,是大善知识。 智慧,在于善学,随时随地,顺势调整,顺势而为。不能辨识方向,不能转换方向,便无作为。实干,不等于蛮干。
南方人说“你老师”时,不是指“你的老师”,而是指“老师您”,所以不可误会,更不可动肝火。脾气好,便首先自己舒服了。
无欲则谦。真正能做到谦虚之人,是没有需求时的自然流露。谦虚只能约束自己,却不可希望于他人。“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不可缠绵,留人缝隙。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脚后跟儿到脑后勺儿的距离。知行合一,是理想,不是现实。转识为智,万法为识,知行合一时不分彼此,不分里外。转换,不仅仅是改革、变革、革命,组织与关系,是秩序,是生产力。
夸奖,也有声东击西之用。得意之人,忘乎所以,不分东西,南辕北辙。
记忆力是智商的最重要标志。反应速度、综合能力,也是记忆力的一种表现。反应速度,显示了肌肉记忆。已成常识,不是知识。
将错就错,其错可用;原非我错,究竟何错?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