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自默著《章草学》目录
第一章 章草之发生
一、小引
二、章草之名
三、书体的演变
1.渐变
2.交叠
2.1.多线纽绞/2.2.“惯性期”和“观察误差”/2.3.“截止期”/2.4.分流/2.5.“杂合体”/2.6.交叠的细节/2.7.“两足”
四、说“草”
1.“草化”
1.1.何为草书/1.2.“草化”与“符号化”
2.章草出现的时代
3.“草化心态”
4.实用性和艺术性
4.1.有意无意/4.2.为体为用/4.3.和而不同
5.稿草与章草
6.“隶草”和“草隶”
五、章草之产生
1.草隶之分化
2.章草之产生
2.1.章草之“基因”/2.2.章草之草法/2.3.章草之“燕尾”
3.关于“隶意”
3.1.晋人风度/3.2.章草之隶意
第二章 章草之发展
一、《急就章》与章草
1.《急就章》与《急就篇》
2.《急就章》与章草
3.章草书《急就章》的意义
4.传世《急就章》章草帖
二、章草之流行
1.简书章草
2.残纸章草
三、章草之兴衰
四、章草不兴的原因
1.书体缺陷
2.实用性差
3.有替代品
4.难能两全
五、章草之去向
第三章 章草之支脉
一、简书章草
1.古雅可喜
2.自家本色
3.风格面面观
二、砖刻章草
1.《东汉〈急就〉砖》
2.曹氏宗族墓砖
3.晋《咸宁四年吕氏砖》
三、残纸章草
1.楼兰晋人残纸
2.敦煌唐人写经
2.1.《因明入正理论后疏》/2.2.《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并序》/2.3.《净名经关中疏卷上》/2.4.《妙法莲华经明决要述卷四》/2.5.《妙法莲华经玄赞卷六》/2.6.《瑜伽论手记》
第四章 章草之名家
一、汉代
1.史游/2.汉章帝/3.张芝
二、三国
三、晋
1.卫瓘/2.杜预/3.索靖/4.陆机/5.王廙/6.王羲之/7.《孤不度德量力帖》/8.王献之
四、南朝梁
五、隋
六、唐
1.孙过庭/2.贺知章/3.张旭/4.怀素
七、五代及宋
八、元代
1.赵孟頫/2.鲜于枢/3.邓文原/4.康里巎巎/5.杨维桢
九、明
1.宋克/2.祝允明
十、清
1.傅山/2.八大山人/3.沈曾植
十一、近现代
1.王世镗/2.于右任/3.余绍宋/4.马一浮/5.王秋湄/6.卓定谋/7.郑诵先/8.王蘧常/9.沙孟海/10.高二适/11.其他
第五章 章草之草法
一、章草基本草法
1.简、省、变、连
1.1.简/1.2.省/1.3.变/1.4.连
2.诸法并用
3.草法的形成
3.1.从篆/3.2. 从隶
二、草法辨异
1.辨似
2.混写
3.偏旁部首假借
3.1.左旁/3.2.右旁/3.3.上部/3.4.下部/3.5.对称符/3.6.左上符/3.7.右上符/3.8.交笔符
4.书法校勘
4.1.一字多形/4.1. 书法校勘
5.“草诀歌”与“偏旁歌”
5.1.“草诀歌”/5.2.“偏旁歌”
第六章 章草之赏鉴
一、关于书法之赏鉴
1.赏鉴
2.书法之美
3.言外之意
二、章草之美
三、章草与今草
1.章草与今草之别
1.1.章法之别/1.2.结构之别/1.2.1.结字之别/1.2.2.有无隶意之别/1.2.3.法度宽严之别/1.2.4.亦可相通/1.3.先章后今
2.章今互济/2.1.“混合体”/2.2.“章草味”
第七章 章草之创作
一、章法
1.书需有“眼”
2.书贵得“势”
二、笔墨
1.用笔
2.用墨
3.笔墨一体
三、结字
1.论“楷法用笔”
2.“燕尾”之造型
3.字之“态”
四、工夫与面目
1.关于工夫
1.1.选帖/ 1.2.临帖务“像”/1.3.融会贯通
2.说规矩
3.“熟”非“俗”
4.“功”与“性”
2.关于面目
2.1.必有来路/2.2.从正门进/2.3.转成新鲜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