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创与造毁灭 > 正文 站内搜索:
创与造毁灭(二)——第一篇 科技文明之花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5日 11:41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7481次

 

第一篇    人类灵慧之光

第一章  科技文明之花


    人类祖先的智慧不容置疑,他们不但发现并利用了火,而且把石头打磨成各种劳动器具,用以犁地、射猎、缝衣。这样的技术基础,最终才使人类得以告别茹毛饮血的日子。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创造”,更是显现出空前的加速运动之势。
    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及整个文明发展的最大外因。回首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俨然浩瀚的长河。从远古的刀耕火种到青铜器、铁器,再从近代的蒸汽机到现代的汽车、核能、微电子、航空航天,人类的技术进步可谓后浪推前浪,踵事而增华。

1  顾后瞻前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农政全书》《天工开物》《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本草纲目》等记载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累累硕果,搅车棉纺技术、水力鼓风冶炼技术、水运浑象天文仪、候风地动测震仪、珠算技术、二十四节气规律等等皆堪称人类科技文明史上的典范。尤其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这“四大发明”之花更是相继遍布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马克思在其《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文中曾发表过这样精彩的论述: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吹起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号角,人类有了真正意义的社会化大生产,在手工作坊的基础上劳动效率成百倍地增加。至19世纪中叶,作为第二次技术革命中心的电子技术已然帮助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钢铁产量和石油产量迅速上升了数十倍,这更是一次空前巨大的革命。
    我们有太多的科学家需要记住:实验科学的先驱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始祖牛顿、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电池的发明者伏特、电磁学说的奠基人法拉第、经典电磁理论的创始人麦克斯韦、天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实现原子核人工嬗变的卢瑟夫、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发现镭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创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发明灭菌消毒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
    爱因斯坦说:“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器的力量横渡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角落互通讯息。”
    的确,仅仅詹姆斯吠咛年发明的蒸汽机,在它出生后的头50年,就给予人类世界空前的馈赠,同时“比世界从一开始为发展科学所付出的代价还要多”(恩格斯)。
    “代价”?不错。世界上没有完全的“便宜”,“得失相兼”是难以逃脱的辩证规律,人类在得到更多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
    人类永不满足,科学技术永不止步。80年代,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战略,欧洲各国也制订了“尤里卡计划”。“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4页),它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准,它更是把握一个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力量。
    发展至今的科学技术,已深化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可谓灿烂之极,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汽车、纺织、钢铁、石油、煤炭、核能、航空航天、海洋、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微电子、电力、建筑、包装、印刷、自动化、化学、医疗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等。
    迄今为止,人类科学技术知识总量的四分之三产生于本世纪,尤其是本世纪中叶以后,知识日新月异,其更新速度出人意想。
    人类向海洋进军,从古老的“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海上交通起步,从1405年开始历经28年的郑和七下西洋到1519年葡萄牙海员麦哲伦远渡大西洋,再到现代航海事业的突飞猛进、海洋产业的方兴未艾、海洋空间技术的日新月异、海洋生物工程的异军突起、深海开矿业的广阔前景,人类已不仅是在茫茫海上泛舟营运,而是开始了向海洋探索新能源、开发利用新科技工具。
    自有人类以来的简单农业,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农业的自动化、化学化、工厂化、集约化、生态化,人类最基础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间开始融入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的因子。具有强大的成活力、生长势与适应性、抗逆性和绝对丰产优势的杂交品种与适应恶劣土壤环境品种、人工合成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水果收摘机器人、人工养殖等等,便是人类利用生物工程与农业科学技术,具体应用于到生产实践之中、造福人类。
    科技发展的历史可谓短暂,但是,人类通过它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自己。

2  电的光彩

    对于电,我们实在无法用太多的实例或者譬喻来描述它对于人类的作用,因为,它的存在和本事太难以想象了,它对现代人类的生存方式的影响太彻头彻尾了。电,谁也不能忽视它,更别想否定它。
    亚瑟房死耍ˋrthur C.Clarke)曾经说过:“科技与魔术无异。”电,是现代很多科技产品的心脏和血液,它发生作用,近乎一种魔力。
    不错,谁也不能用自己的肉眼看见电流,但一拉开关电灯就会发亮的事实使任何人都不再怀疑的确存在着这种东西。少居乡下,闻村间有一莽汉,日中闲坐地头,无聊,乃偶发奇想:“难道电这玩意儿真有那般厉害?不妨一试。”遂起身触摸水泵电闸。瞬间,莽汉被摔出丈余外,满身泥水,仍百思不解。
    此莽汉可谓愚昧无知,可怕的是他还胆大妄为,没被电魔取走性命已是幸运的了。忽然记起读过《隋唐嘉话》里有一个故事,记载了一个迷信而胆小的僧人,照录如下:

    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曾绍夔素与僧善,适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倾,轻击斋钟,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盛设馔,余当为除之。”僧虽不信其言,冀其或效,乃力置馔以待。绍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和,故击彼应此。”僧大喜,其疾亦去。

    “此磬与钟律和,故击彼应此”,就是声学上所说的共振现象。此僧人不明白“同声相应”的物理现象,以为是鬼祟作怪因而被吓出了病,绍夔则轻而易举赚了一顿美餐。
    无论愚而勇或者愚而怯,都属于一种迷信。所谓“迷信”,就是:不知道它的道理却盲目相信它。这里的“知道”,也是辩证的:既知道好中之坏,也知道坏中之好。
    科学帮助人们破除迷信(但现在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能依靠科学来完美解答)。任何事物,只有当我们科学地认识了它,才能剥掉它神秘的光环。电,在起初被发现时不也十二分得神秘吗?
    人,给了电无上的地位;电,也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光彩。从此,人类没有了黑天与白昼的分明、跟着机器不知疲倦地运作。
    任何光彩,也都有熄灭的时候,其结果,就是比起初更难以忍受的黑暗。
    人类操纵电,但是,也成了电的俘虏,受柄于它,任其摆布。
    随便是谁,不需要太强的想象力,就可以给我们描绘出一旦我们忽然失去了电,或者电这种东西一旦失控,地球上将出现一番如何混乱的景象。对于一个城市,其后果,比起当年长岛遭受原子弹打击的灾难,有过之而无不及。

3  大众情人憗拕

    瓦特发明蒸汽机后,人们开始琢磨如何实用它来驱动机车。“自动机车”(automobile),是汽车的原名。
    1802年,英国人特里维西克制造了具有3.5个大气压的“高压蒸汽机”,并用它装配了一台实验蒸汽机车,他驾驶他在默瑟尔与加尔第夫之间的一段铁路上(最初是木轨手推,至18世纪60年代出现铁轨)行使了14.5公里。1815年,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制造了有7个大气压、功率大约100马力的蒸汽机车,虽说当时的热效率不到10%,但它却是今天火车的雏形。
    发明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车的人叫斯蒂芬逊,那是在1825年9月的事情,它载着90吨重的东西以时速24公里的速度呼啸向前,不久,斯蒂芬逊父子制造了名为“火箭号”的第一台载客火车,地球上从此开始了铁路运输的时代。随后,列车结构朝着使乘客愈加舒适的方面不断完善,1908年出现卧铺,1929年出现包间。到了40年代中后期,热效低、燃耗大而又笨重的车头开始逐渐被柴油机车和电气机车所取代。
    汽车最初也用蒸汽机作为动力,但由于诸多缺点而遭淘汰,30年代绝迹,此后,内燃机汽车走上历史舞台。1859年法国机械师丁防飴娕笛兄瞥龅谝惶ǹ梢允涤玫哪谌蓟年,德国工程师奥托进一步完善内燃机,制成能往复冲程的活塞式煤气内燃机。1886年,德国人卡尔繁敬模↘arl Benz)在一驾三轮车上安装上一台内燃机,这便是人类启动的第一辆“汽车”。10年后,美国人查尔斯范爬锇P值軑娫诖嘶∩峡脊ひ祷纳圃炝辆载客两人的双缸汽车。出现在欧洲市场和道路上的汽车,立即引起一位美国人的极大兴趣,他就是亨利犯L兀℉enry Ford)。作为美国的汽车工业的先驱,福特真正使汽车变为大众现实。1892年福特在美国造出了自己第一辆内燃机汽车,开始了他的汽车工业之路。1913年,福特首次实施流水线作业,每天可以生产1000辆汽车,大幅度降低成本,并使汽车走近千家万户。随后,通用汽车公司总裁阿尔弗雷德匪孤。lfred P.Sloan)使汽车工业迈出新的一步,那就是把汽车工业的注意力由生产转向市场,他提出“为各种钱袋及目的设计汽车”的口号,于是,不断更新的汽车款式伴随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迎面而来,使消费者应接不暇。
    1896年,福特汽车加速度地把人们带进前所未有的时空,距离因之缩短。速度、便捷、个人空间、独立和自由,人们从此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风光景物、生活关系与审美体验。
    自行车刚出世时,虽说仅有两个轮子,但他的拥有者们骄傲地坐在上面,用自己的双脚使劲踩地往前跑。同样,当年的雏型汽车虽然简陋,但对于时人来说,已是绝对的奢侈品。就是社会进步到今天,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及。
    劳斯莱斯、卡迪拉克、林肯、宝马、奔驰、凌志、三菱、本田、奥迪、雪铁龙、沃尔沃,名牌汽车种类繁多,也作为着一种财富与地位的象征物。
    汽车是“流动的别墅”,买车与买房,是人们生活中理想的两大事,不管是否能实现,但已深入人心。
    下面是一位姥姥与她刚满月的外孙的“对话”:
憘拕
        姥姥:桐桐,快长大,长本事,给姥姥买伊拉克。
        外孙:哇。
        姥姥:不对,咱买肯尼迪。
        外孙:哇,哇。
        姥姥:也不对,是奥地利。
        外孙:哇,哇,哇。

    这位姥姥显然听说过卡迪拉克、林肯、奥迪等车名,只是不假思索地顺口说来,把它们重新组合,误作了两个国家和一位美国总统的名字。
    现在的地球上,奔跑着5亿多辆汽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96年进行了一次民意测验,问题是“现代科技发明中什么对你的生活影响最大?”63%的答案是“汽车”。生活最起码要求的物质基础“衣、食、住、行”,“衣”与“食”已不成问题,剩下的,“行”仅次于“住”,人们在有了住房后会自然把兴趣点转移到汽车身上。
    “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人们这样称呼美国。汽车旅馆、汽车电影院、汽车花店、汽车修鞋店、汽车教堂、汽车殡仪馆,到处都是与汽车有关的服务设施。州际公路、州内公路、环城高速、市内街道、乡间公路,道路更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到银行取款、去快餐店吃快餐都毋需下车,数百米近的路也不愿行走,没有汽车就等价于没有“腿”。汽车在开了三年以后就更新一辆,比许多国家的自行车换得还勤。如此,美国有 2亿多辆汽车,一个5口之家最少有3辆车,家用停车场和公用停车场加在一起要占去城市面积的30%。仅占世界人口2.1%的美国,每年却消耗了世界能源总需求量的50%。
    汽车作为现代科技产物所可以带给人的享受和快感,尤其体验在第一次驾车上路。不难理解,驾驶马力强健的汽车在郊外兜风使年轻人兴奋迷醉,而虽不宽敞的汽车后座则开辟了又一经典而浪漫的幽会场所。
    在美国,年满了16岁便可考取驾驶执照,它相当于一个人的身份证。少男少女们盼望16岁生日,盼望一辆汽车作为生日礼物,他们一下子成了大人,开车出门上路,去访友约会,他们的生活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汽车,告别辛苦疲劳,没有雨雪风霜。汽车已改变生活,深入人心,紧跟时代。
    在相当意义上,汽车工业可谓牵动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主干。恰如法国汽车工程师莫里斯放等鹚档模¬“一部汽车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史。短短几年,它改变了工业生产的方式,随之改变的还有交流方式以及其他更多的东西,如农村与城市生活的性质、物质交流手段乃至于整个经济体系。”
    今天的汽车足以使亨利犯L仡拷嵘啵梢酝评恚蠢吹钠祶娨部赡芰罱袢四岩灾眯牛怯幸坏悴蝗莺鍪樱袢说南胂罅痛丛鞃娏σ讶豢涨暗姆⒋铩£
    在美国举办的庆祝汽车工业百岁生日上,汽车业巨子们纷纷预言和描述21世纪汽车的趋势和模样。汽油势必要被新的能源动力如电力等取而代之;着眼于环保的混合燃料也将产生;零废气和零噪音的浮力车也将成为可能,车内由电脑自动控制和导行系统。通过卫星和远程导航系统( Long-range navigation),汽车的定位不再是难题,最多误差只有几英尺,一张电子地图显示出你所在的方位,你可以明白无误地驶向目的地。美国的奥斯摩比汽车(Oldsmobile)率先在1994年安装了类似的装置,大受青睐。
    LPG一词,近期是一个时髦词,因为以它为动力的机动车,被称作“绿色交通”工具。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意即液化石油气,它是一种在石油精炼过程中得到的无色透明气体。目前,LPG作为汽车燃料已在世界各国开始广泛应用。其优点是:热值必普通汽油高,使发动机性能稳定;运输与储藏方便、安全;排放清洁,基本无二氧化碳排放,杜绝了铅污染;腐蚀性小,有害物质少。目前,全球已有500万辆汽车以LPG为燃料,这将会使全球的能源利用率大为改善并趋于合理。
    现在的高级轿车里已经安置了约50种微处理器,“智能化”是它的前进方向,智能无线电、燃料控制、自动调速、自动刹车、安全保护系统、信息显示等等。日后,汽车将完全智能化,电脑制导系统、智能高速公路系统、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技术、电子地图与最优路径系统。人可以完全处于“乘客”的角色,不必为出现复杂的情况而操心,尽管喝茶聊天。最妙的是,汽车可以和你聊天,提供给你“有声导游”,告诉你“正在驶过的这个小桥叫廊桥,修建于何时何时,发生过一个动人的故事”,还会告诉你“在往北行驶一公里有个叫可菲尔的小镇,有一家不错的小旅馆”。如果你这辆聪明的汽车将来不幸被盗,它会寻找机会打电话,带着似乎紧张的声音告诉你它现在所在的准确位置。
    汽车可以投你所好,成为一条“变色龙”,这已经不是什么传言。第一辆在市场亮相的“变色龙”是福特公司生产的Mustang Cobra,当它由远而近驶来时,由蓝色而红色,等到你身边再看,却是黑色,离你远去,由黑色而碧绿而琥珀。记得一部警匪片中,警急追匪,转了个弯后,那辆匪车摇身一变,由黑而白,停靠一旁,嘲弄地看着警方远去。如果这样,也许警方不允许“变色龙”们在大街上游荡,商家可是白费了脑子。
    人们在堵车时开始幻想,要是有能飞起来的汽车多好,最好海、陆、空三栖。很快,人们的这种幻想真地就成了现实。美国德州飞行技术公司的肯尼迪犯ツ峥品⒚髁艘恢Ö“飞行汽车”,这种汽车外型介乎汽车与飞机之间,有长10英尺的翅膀,体积比普通直升飞机要小许多,占地则与普通轿车差不多。它常规行驶时速为65公里,一旦升空将提速至时速400公里,飞行高度一般在3000英尺左右,它能持续地面行驶2200公里或者空中飞行1300公里。据说这种“飞行汽车”不久将会有产品出售。
    赛车运动着实令人着迷,尔今的赛车更是令人咂舌不止、眩目非常。1996年10月,美国人布瑞迪夫驾驶他的“美国精神”赛车在犹他州的沙漠上创下675英里/小时的速度。“美国精神”使用的汽油与普通汽油没有差别,只是它的引擎非同小可,是F4鬼怪战斗机上使用的引擎,驾驶舱仅可容膝。1997年10月15日,英国人诺贝尔在内华达州的沙漠上驾驶他的“Thrust SSC”飞驰,创下时速764英里的记录。SSC(Super Sonic Car)意即超音速,Thrust SSC 采用了劳斯莱斯公司特制的一对引擎,总马力高达11万,是“美国精神”的2倍,是一辆普通汽车的1000倍。的确,这样的速度不亚于飞机,不是给胆小鬼玩的。
    在很多国家,汽车牌号不必是有序排列的一组字母或数字,车的主人可以任意给自己的汽车起一个心爱的名字或绰号,便于记忆也赋予了情感。
    汽车是一套可以任意游动的卧室,因之被一批人视为自己的“情人”。很多人虽有专门司机,但常弃而不用,自己拿把钥匙,这当然不是热爱劳动,目的之一不过是随时随地方便地会见情人,不至于旁边有人碍手碍脚、心有余悸。
    对于有些人汽车纯属于享受品,但对于专业司机来说,汽车等于野马,驯服好了便可一日千里,一旦你放松警惕,它就是铁老虎,立地吃人。车外的旁观者,除了偶尔为驶过的名牌车称奇艳羡外,便是躲避大量汽车风旋起的尘土或者在雨天咒骂汽车飞溅起的泥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免被快慢难测或干脆酒后肇事者伤身、无可奈何地呼吸汽车曾做出巨大贡献的被污染的空气,还有,愤恨停车场占地太多以至于没地方盖楼“大庇天下寒士”。

憙拕4  须臾千里“云中君”憗拕

    人们大概不会忘记第一次乘坐飞机时的感受,瞬间离地,排云而上。天是的深蓝的,白云如大堆的棉花,俯瞰山巅、河流、村庄、道路,惬意之极。谈笑间,已是千里之外。的确,航空技术使得地球的空间缩短,古人的梦幻和想象成为现实,人类虽然没有生出什么翅膀,但真地像神仙一样跨山越海,飞来飞去。于是很多有要紧事办或者坐惯了飞机的人,喜新厌旧,不愿意再回到咣当当作响的火车上。飞机开始成为又一身份和财力的象征。
    飞机的雏型也许可以说是热气球。1783年6月4日,法国人蒙格非兄弟俩制成一颗简陋的热气球,他们使用湿羊毛等杂物作燃料,这些燃料燃烧冒出的强大的浓烟,灌进一个用用布和纸制成的直径约30米的密闭大口袋,腾空而起,升空高度约1830米,此举告诉人们,人类离开地球在空中飞翔的愿望可以实现。同年11月21日,德罗齐尔和达兰德乘坐一颗制造比较精良的热气球,第一次在空中有控制地飞行了25分钟,距离地面的高度大约900米。热气球的构造和动力条件限制了它的“高攀”,最多只能升到50公里左右的高度。人类最终离开大气层甚至穿越大气层到太空去,还要寻找别的工具。
    1896年美国的奥维尔防程睾屯莱特兄弟专心研制飞机,终于在1903年制造了一架“像样”的飞机,12月,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莱特兄弟飞上了天。1911年,英国开始实验着进行空运邮件,实际上开辟了现代航空运输业的先河。1930年,英国人发明了喷气式飞机,这在原来的螺旋桨式飞机基础上,树立了人类飞行速度的一个新里程碑。
    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使人们总对飞机还有一分畏惧,那就是飞机失事。虽然飞机的事故率要比汽车低10倍,但你坐在上面没有选择,遇到危险情况你的命运就交给了飞机和机组人员,你绝不愿意体验一次“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场景。你遇上一个万里晴空的好天气也未必就可以“高枕无忧”,不说恶劣气流的变幻莫测,就是机组人员较高的人为失误率也会令你提心吊胆。

憙拕5  到太空去憗拕

    火箭,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它可以说是今天航天技术的最基础工具。1377年明洪武十年的“神火飞鸦”,是由多个小火箭捆绑在一起以增加推动力,1621年明天启元年的“火龙出水”,为二级式火箭结构,这些最初的原始设想,是今天使用的集束式火箭和多级火箭的雏型,原理是一样的。
    1926年3月16日,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犯绱锏拢第一次作液体火箭实验,燃料是液态氧和汽油,在2.5秒内升空12.5米,飞行了约56米,虽则简陋不堪,但这是人类向现代液体火箭技术转换脑筋的第一步。1942年10月3日,在波罗地海沿岸的佩内明德发射场,第一颗液体火箭发射成功,这是一颗VⅡ军用火箭,最大时速5500公里,高度85公里,射程300公里。到了本世纪50年代,随着多级运载火箭的出现,人类材真正开始了探索宇宙奥秘的“太空时代”。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球伴星1”号,拉开了人类太空时代的序幕。1958年10月11日,美国发射一颗空间科学探索卫星“先驱者1号”,并成功地重返大气层。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第一颗绕太阳飞行的人造卫星“梦想1号”。40年后的今天,人类在空间科学领域已有了长足进展。今天,在茫茫太空中静静飞行着5000多个各种空间探测器,它们来自于60多个国家。
    空间科学包括空间飞行、空间探测和空间利用等方面,其基础是航天技术。航天技术可谓当今最高新技术的代表,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庞大系统,包含了运载器和航天器的研制、实验、发射、飞行、控制、返回等,涉及了众多科技领域,如航天动力学、轨道运行学、喷气推进技术、火箭制导与控制技术、轨道控制、热控制、电源技术、空间通讯技术、遥测遥控技术、计算机技术、空间生命科学等。
    运载工具、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空间探测等领域的长足进展是人类航天事业的主要成果。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能将4吨重的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而航天飞机的运载量则可以达到30吨,同时乘坐3到7名宇航员。
    空间飞行器有很多种类,载人飞行器有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无人飞行器有各种用途卫星如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科学探测卫星等系列和空间探测器。
    人类走出栖居了亿万年的地球,神游在无垠的宇宙空间,不停地把地球人类的信息向其他星球传递,同时也把宇宙空间的信息传回地球。它们是地球的使者,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寻找宇宙间可能的文明足迹。
    英国著名科学专栏作家布莱恩钒⑵斩堑略谄洹独斫庀衷科学与现代人的灵魂》一书中说:
憘拕
    1609年,加利莱奥焚だ允褂靡患芡毒倒劭丛铝粒且皇睄刻,对世界的意义极为重大,以至于人们将它与耶稣的诞生相提并论;因为,就像在博里恒,自那一时刻,人们生活中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憗拕
    上述言论虽说有点夸张,但的确,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从无到有到丰富。悬在天空的月亮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对它那样神秘和憧憬,但在20世纪人类的足迹印在了月球松软的表面。
    人类的探索不会休止,因为,宇宙实在大得不可想象。据某些科学家声称,宇宙是“爆炸”着的,即,宇宙正在膨胀、越来越大,而它的起初,也不过微如米粒,能到现在这么大,并无休止地大下去,真不可想象。宇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这里是宇宙空间,周围充满了真空、辐射、失重和微流星。在这样的环境下,要解决的问题有:供应氧气并清除二氧化碳等废气,供应水和食物,控制舱内压力、温度和湿度,太空行走时的航天服,失重、睡眠休息。
    人们希望,在宇宙空间终于实现像在地面上生活和社交一样的随便和无拘束。1997年11月“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两名宇航员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了一次“太空网上购物”,俄罗斯宇航局执行总裁杰夫仿哉獯位疃兰鬯担º“和平号轨道站决不是设在太空中的一个仅供短暂停留的‘驿站’,它应被看作人类正在其中工作和生活的一个独特的‘社区’。住在那里的人们也同样要吃要喝,要娱乐要看电视,当然也需要购物,不要将此次太空网上购物当作一次哗众取宠之举,这是我们把人类社会搬进太空的一次尝试。”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把人类带到月球表面,此后又先后12次关顾月球,在那里,宇航员忙碌着太阳电池阵、月震仪、激光反射器,采集土壤和岩石样品22公斤,从中揭示了很多月球的历史。
    人类利用空间飞行器观测地球上的地形、森林、河流、矿藏、海洋等自然条件,预测和监测气象、火灾、水情、污染,进行各种地球上无法实现的动物、植物及医药试验。据悉,美国选出20余种极昂贵的特效药物,准备在2010年左右到太空去生产,每年实现600亿美元的产值。
    月球是我们的近邻,去一次像串个远门,但其他星球如火星,目前为止光顾一次仍然不那么简单。
    1996年12月4日,美国国家宇航局发射的火星“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从美国佛罗里达卡纳维拉尔角升空,经过5亿公里的空间飞行后,于1997年7月4日抵达火星。安全着陆之后,舱门打开了,小型机器人“索杰纳”(Sojourner)走出来,乘坐“火星车”开始其火星漫游。索杰纳长60厘米,高和宽均为30厘米,车轮直径13厘米,配有一个仅为0.22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3台摄像机、70个传感器,并装备有1台计算机、X射线仪、发动机及一些分析仪器。科学家从“探路者号”发回的数据信息分析发现,火星表面干燥,布满灰尘,曾与地球相似,水资源丰富,肯定经过比较温暖湿润的时期。大量的沙子、灰尘、高硅石等表明火星上曾经有水流动,科学家说,阿瑞斯谷平原在30亿年前曾发过洪水,火山活动也较频繁。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对其他宇宙间星球保持着非常的好奇和兴趣。17世纪,天文望远镜问世,它替代了肉眼,人们终于从单纯的想象和传说中走出来。但是,宇宙空间实在太浩瀚无际,天文望远镜也看不了多深远,看不清楚多少实际东西。
    70年代初期,美国相继发射了“水手4号”“水手6号”“水手7号”三颗火星探测器,它们纷纷接近火星,大量地拍摄照片资料,传给地球。到1976年,美国又发射了“水手9号”人造卫星,它能长时间围绕火星飞行,进行观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
    1974年,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与前苏联的“联盟号”飞船成功地完成空间对接。
    1976年,美国发射“海盗1号”和“海盗2号”,两个探测器能够踏上火星的地面,只是,它们还不能自由行走。原地站稳脚根后,它们伸出长有3米的机械手,尽可能地在地面上多抓起一些东西,放进分析仪中,在仔细地分析一番之后,把结果和数据发送回地球。
    今非昔比,“探索者号”可以在火星表明行走,虽说速度相当缓慢,每秒钟仅前进1厘米,但它可以在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范围内活动。“索杰纳”贪婪地观察着火星表明的地貌地形。
    并不止此,美国计划在1998发射“勘测者98号”,2001年再发射“勘测者01号”,它们将携带比“索杰纳”更有能力的火星车,预计在方圆30公里的区域内活动。
    这还不能令人满足,因为这些火星探测器在完成它们的预定任务后,或者坠毁或者停留在火星表明,它们没有本事再返回“家园”,因为火星距离地球实在太远。人类去月球乘坐宇宙飞船只需要3天,但要去火星需要半年时间,往返一次可能要两年。人们热切盼望着,要是这些探测器能返回地球、把在火星上采集到的大量一手样品交给人类亲自分析该有多好。据悉,美国现在正准备下一步行动,2003年发送“勘测者03号”,它将完成取回样品的设想,如果此举成功,在2005年,“勘测者05号”将正式行动,到火星取回大批东西然后凯旋而归。
    英国作家威尔斯在其科幻小说《大战火星人》中描述了一个火星人的模样:有一个巨大的脑袋,一张肉嘴的周围长着一簇像手一样的长胡须。
    那么,到底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呢?若有的话,与人类一样吗?如果说曾经有过,为什么又消失了呢?据有限的现有资料,我们不能回答这些问题。
    火星上如果存在不同于人类的第二种生命形式,那么,人类将大有可研究的了。如果弄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我们地球人类也就可能真正任清一个终极问题: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至于人类能否访问其他星球,或者像有些人琢磨的在地球不行的时刻向其他星球搬迁,渺茫。
    人类通过空间科学,不断实现探索宇宙的梦想,并期望获得巨大的利益。

憙拕6  “探险”之路憗拕

    1986年1月28日11时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第10次点火升空,除了准备完成一系列的太空实验,它还准备观测76年才光顾地球一次的哈雷彗星的动静。11时39分15秒,“挑战者”距离地面5万英尺,飞行速度超过因素3倍。“一切正常”,人们不断欢呼着。忽然,“挑战者”爆炸,一团红色火球和“Y”形白烟之后,无数碎片像流星雨般的散落到大西洋水面上。看台上的人们在一阵心惊胆战之后与宇航员的亲人们顿时陷入极度悲哀之中,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也一下子呆若木鸡。
    “挑战者”走完了它的太空探险之路,化为乌有,机舱内的 7名宇航员(内有两名女性)全部罹难。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亿美元。
    华盛顿大教堂沉闷的钟声为死难者哀悼。白宫和里根总统心情沉重,举国默哀。
    事故发生后,探险队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海面,开始了“挑战者”航天飞机和宇航员残骸的打捞工作。2100平方公里的海面被严密封锁了。打捞工作长达7个月,规模之大实属罕见。动员人员6000个,52架飞机,31艘船只,1艘7人核动力潜艇,2艘4人潜艇,5艘无人驾驶潜水器和51名潜水员。最终打捞到111320公斤残骸,其中有坐舱残骸、宇航员尸体以及“挑战者”的零碎部件。
    这是美国的不幸,也是全球的不幸。在人类航天史上,这样的惨剧不是第一次,但愿这是最后一次。人类向太空迈进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泪水。
    1960年10月23日,苏联“金星”号运载火箭点火系统失误,既而火箭爆炸,在场的100多军人和科学家丧生,其中有导弹部队司令涅杰林元帅。
    1961年4月12日,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乘坐“东方-1”飞船绕地一周,飞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在齐奥尔科夫斯基空间旅行理论的58年后,人类走进太空的幻想成为现实。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乘坐“上升-1”飞船升空,并走出舱门,战战兢兢地迈出了人类向太空的第一步。
    1967年1月27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阿波罗”号飞船在点火时因舱内起火,3名宇航员顿时烧死。
    1967年4月23日,苏联宇航员科马列夫乘坐“联盟”号宇宙飞船进入大气层后发生故障,机毁人亡。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载着3位宇航员飞向月球,飞行38万公里,历时75小时,21日11时56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的地面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1971年4月19日,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用“质子”号运载火箭将“礼炮-1”号送入近圆地点空间轨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实验性航天站,揭开了载人航天的新一页。
    1971年6月,苏联的“联盟-11”飞船与“礼炮-1”空间站对接飞行24天后,归途中密封舱气阀失灵,3名宇航员窒息而死。
    1981年4月12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载着2名宇航员进入280公里高的近圆空间轨道,绕地飞行54小时,36圈,随后安全降落。这是人类第一架完成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它集火箭、航天器与飞机与一身。
    1982年11月11日至11月16日,美国进行航天飞机的实用飞行,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商业卫星-C”和一颗加拿大通讯卫星“兄弟-C”。
    1984年2月3日,2名宇航员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无安全带太空自由行走。
    1986年4月18日,美国用“大力神”火箭发生间谍卫星,因助推器故障而爆炸。
    1990年2月22日,阿丽亚娜火箭第36次发射,因工作人员疏忽,一块抹布阻塞发动机管道,火箭爆炸。
    1995年1月26日,中国“长征2号E”火箭发射“亚太2号”卫星,因卫星和火箭整流罩发生协振,卫星爆炸。
    1996年6月4日“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升空后失控,被迫引爆,损失近百亿美元。
    偌大的宇宙飞船,整个系统那么复杂,离地球那么遥远,飞行速度那么快,任何一个微小的部分发生故障,都会发生可怕的后果,先不说经济损失巨大,宇航员也再回不到地球家园了。
    在“挑战者”失事后的1月31日,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了空前隆重的追悼会,里根总统满怀激情地说:
憘拕
    机长弗朗西斯匪箍票仍谝淮畏尚兄兴担¬“如果出了故障或问题的话,我希望它决不意味着太空计划的结束”。
    我们决不会使他们失望的。人类将继续向太空进军,不断确立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正是我们纪念“挑战者”号上七位英雄的最好方式
憗拕
    人类没有屈服。一位宇航员说“技术的进步,往往是进三步退一步。这次‘挑战者’号事件是退了很大一步,但这不是终结。”
    人类的太空冒险之旅是伟大的。冒险就难免牺牲。只要牺牲才能换来经验、换来收获。
    人类需要什么经验和收获,但愿为此不再付出更多的代价。

(崔自默/文)



总共1页  1  
 上一篇: 创与造毁灭(一)——引言
 下一篇: 创与造毁灭(三)——第二章 信息时代之旅
  相关文章
·创与造毁灭(一)——引言
·创与造毁灭(二)——第一篇 科技文明之花
·创与造毁灭(三)——第二章 信息时代之旅
·创造与毁灭(四)——第三章 天下一网
·创造与毁灭(五)——第四章 复制的时代
·创与造毁灭(六)——第五章 自然的呻吟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专著
《为道日损》人民..
《莲界》江西美术..
《得过且过》四川..
《艺文十说》紫禁..
《心鉴》河北教育..
《中国艺术大师-..
《我非我集》陕西..
《章草艺术》人民..
从前
创与造毁灭
书法史
洗澡的艺术
文艺三论之唯形说
范曾研究
同音字短文50篇
文艺三论之批评学
文艺三论之读者论
书信
寓言
对话
崔自默美学笔记
杂文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