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程大利山水
文/崔自默
程大利是一个修养相当全面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也是一个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人。他在主持《江苏画刊》期间,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作为出版人,他到北京主持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工作以后,为这个传统的老出版社在中国当代美术出版格局中的重新定位、出版资源的重组等,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气象。他的艺术随笔感情真挚,如行云流水,平静的叙事中内蕴深沉而鸷猛之心声。他的与画坛其他艺术家的迥然不同的经历,他广阔的视野和社交面,使得其评论文章具有别样的价值,处处可见烛照机微的平实之论。
程大利的中国画作品,既不拘泥于传统,也有别于前卫水墨,所追求的是一种诗性的思想。因此他在宏阔大气的构图中,讲究的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具象的笔墨语言,在他作品的意境中,还原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全面关照。他又巧妙地把激情藏注画面的深处,偶尔的逸笔草草,与作品的全体所显现的精神相得益彰,反映了知识分子艺术家的世界观和洞悉今日的态度。——张晓凌
风格沉逸的山水艺术
——程大利的画
文/邵大箴
程大利君跻身於当代中国画名家行列,是经历了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的。虽然他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耳濡目染,受到文艺的感染,但因为客观的社会原因,他没有受到系统的艺术教育,基本上是靠自学、靠实践,一步步地走进艺术殿堂的。看看他的艺术历程:
1971~1980年先担任沛县师范学校美术教师和沛县文化馆创作干部,从事年画、宣传画和水墨画创作,艺术和写作才华崭露头角,受到人们的关注。1980年调入江苏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工作使他有机会大量接触民族艺术遗产,关注当代艺术思潮,广泛接触各种类型和风格的艺术家。这些都使他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文艺修养和品评水平,也更促使他在艺术上奋发图强。他的美术作品多次获奖,他的创作信念大大增强,决心向艺术的深处、高处挺进。对80年代中期的艺术革新思潮和90年代的回归传统趋势,大利不仅十分关注,而且冷静辨析,分清主流与支流,热情支持其中合理成分,扶植新生力量。作为艺术实践家,他也从中吸收不少养分。大利的才智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总社担负要职期间得到充分施展,同时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累累硕果。
我之所以简略地回顾大利的艺术经历,无非想要说明:画画这件事,不一定非要受学院训练不可,尤其是画中国画,可以通过揣摩、临仿前人作品掌握入门本领;而要成为一位艺术家,则要有社会经验的积累,要有对人生的体悟,要有长期的实践经验,还要有丰厚的文化修养。我读过大利的一些优美散文,写他在文化馆和出版社工作期间的一些动人故事,我觉得他的那段生活,对他尔的艺术成就有重要的影响。我甚至想,假如大利青年时期一路顺风,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受那或多的磨练,他也许在艺术上不会有今天的风采。
天赋、勤奋和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三要素。我觉得包括绘画创作在内的一切艺术创造里面充满了辩证法,大至生活与艺术、客观与主观、观念与技巧、形与神、虚与实的关系等等,小至整体与局部、线条与色彩、笔与墨的相互作用等等,处处都需辩证处理。辩证处理决不意味平均对待、折中调和,相反,艺术家在趣味爱好和个人形式风格的选择上,完全允许有某种“偏执”,艺术家可以“我行我素,一意孤行”。但是,偏执也好,一意孤行也好,必须是在对问题有全面认识、顾及到事物的各个方面,也就是必须是在有辩证观念基础上的自觉选择,这是一种可以称之为“有辩证思维的片面性”。总之,有个性风格的艺术家一定是有辩证思维的人。
大利最早接触绘画创作、尤其在创作有现代生活情节的人物画时,遇到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写实的造型能力,他为此花费了不少精力。但当他对绘画本质、特别对中国画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之后,他的兴趣和注意力逐渐放在用笔墨来营造绘画意境上,这首先反映在具有古意的人物画创作中。而当他的创作重点转移到山水画之,他在这方面的探索热情益发不可收拾。
中国山水画要写景,更要造境、写情、写意,如何通过写景来造境、传情和表达观念,是历来艺术家在实践中苦苦求索的。大致说来,在传统山水画中至少有两大流派:偏重於写丘壑和偏重於通过笔墨来表达感情的。当然,偏重於写丘壑的,也讲写意、抒情,也讲笔墨趣味;反之,偏重於笔墨传情写意的,也不可能不写丘壑。虽然,这两派都是写“胸中丘壑”,都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可体现在画面上的艺术追求,毕竟各有侧重。尽管20世纪以来山水画传统中增加了融会西画体面造型因素的新派别,但基本上也是为祖国山河写照、写真山真水和借写山水移情寄兴两大派系。大利深谙中国美术史,对古代山水画理论和当代山水画的格局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他必须做出选择,是回归文人画笔墨传统以求开拓,抑或在写真山水中力图创新。综观大利近十来年的创作,他靠自己的辩证智慧,做出了明智的决定:看真山水,写真性情,在写生的基础上写意、写趣、写心
总共2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