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阅览崔自默文化网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于崔自默|文化新闻|视频|影像|艺评|篆刻|艺术市场|现代水墨|
书法|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粘贴|艺术产品|国际交流|
散文|随笔|诗歌|专著|画廊|博客|留言|证书査询|出版著作|English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崔自默文化网 --- 国内个人最大的文化类门户型网站 
您的位置: 自默文化网 > 丙戌随笔 > 正文 站内搜索:
丙戌随笔(12月中)
http://www.cuizimo.com  2010年10月15日 9:37  文章来源:自默文化网  点击:23468次

1

 

世界上有几种人

 

崔自默

 

忽然看到画家黄永玉写的一段话,说世界上有五种人,即:做了再想的人、边做边想的人、想了再做的人、做了不想的人、不做不想的人。这种“人以群分”的思路很好,只是我们传统的文人不善于数学的排列组合,所以既累又容易疏漏。

 

我把以上先生考虑的事情拆解为事前想(或不想)、做(或不做)、事后想(或不想)共六个因素,分别定义为1(a)2(b)3(c),那么综合考虑其情况应该是2×2×2等于八种类型,即12312c1b31bcabcab3a23a2c,用语句描述为:想了就做,做了再想;想了就做,做了不再想;想了却不做,不做却想;想了却不做,不做也不想;不想也不做,更不会再想;不想也不做,不做却想;不想就做,做了再想;不想就做,做了也不再想。

 

我曾经用这种排列组合的办法,把人分为四等人:一等人看上去傻,其实聪明;二等人看上去聪明,其实也聪明;三等人看上去傻,其实也傻;四等人看上去聪明,其实很傻子。一等人就是所谓大智若愚,是上等人,有城府,一靠先天,二靠后天修炼;说话慢条斯理,想半天再说,说时也说一半留一半。四等人最差,看上去聪明,于是人都防备他,他却不堪一击;自作聪明之人往往到处树敌、到处碰壁,自作自受。

 

这种分类法,需要用排列组合的算法,如果想把问题复杂化,就需要把各个环节的因素进行细分,二分或三分、多分,强词夺理或胡搅蛮缠时可以使用这一办法。比如傻或聪明这一环节,可以继续细分为有时傻有时聪明、你认为傻他却认为聪明等等,不确定因素越多,越容易意见分歧、浑水摸鱼。——这当然是从消极的意义去理解,其实,这种分类具体而微的方法,就是辨证法的精粹,更应该用在理论研究、理想实验上,尤其是史学、文学、诗学、画理、美学等各个哲学方面,以免自己在行文时武断结论、妄加评判、隔靴搔痒、胡乱指摘、指鹿为马、以偏概全;当然这些现象难以戒绝,如果不是无意的知识上的欠缺,就是别的方面了。

 

致张咏清

 

崔自默

 

咏清兄:

 

咱们是燕赵老乡,真高兴。感谢你在我《“咬群”不好》一文下留言,你所阐发的观点我认为极正确。

 

我之所以反对“咬群”,有些中庸甚至摸稀泥式地说了一番不痛不痒的话,是担心如此恣意地使劲地开骂下去,会扰乱整个视听,带动大片的负面效应。孤独时人一般冷静,在群体中会互相怂恿,变得勇猛,恶性循环,变本加厉,以至于不可收拾。当然我这么想有点危言耸听、杞人忧天,但事实上信息媒体时代的确超越传统的纸媒体阶段,瞬间可以衍生出效应,超女和芙蓉姐姐等都是佳例。

 

在网络上言论是自由的,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会发出刺激的偏激的声音,以引人注意。假如都是专家有理有据的谈话,当然还是可以,但往往是些例外与另类;当然,也不是说人家有的完全没有道理,可什么事情完全没有道理呢?偏执其一胡搅蛮缠,也有其所谓的依据,但很粗糙,水分太大。

 

我很欣赏你说的假如没有到火候,是没有人关注甚至骂你的,所以我也曾写过文章向那些曾经骂我的人道谢,只是人家不会总兴趣骂我,大家精力都有限,没有效益的事谁愿意干呢?何况我还不到那份上,挑大个儿的骂才有意思吗。骂也是宣传,会无形中不断使人关注,以至于很快成为一种现象,也正在既成事实之后被历史记录下来,不管肯定还是否定,后来的研究者都无法绕过去,因为他们不会亲见当时的细节了。

 

[附录张咏清留言]

 

老崔你好:首先祝福老乡。看来你具有中庸的思想,欲求的一团和气,对为人处世来说是很好的,也是圆滑的;但对艺术来说就另当别论了。

 

艺术在于交流、在于争鸣,更要经得起批评,经的起众人品头论足。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也是如此。不仅能听奉承的声音,更要能听刺耳的声音。实则上,历史上的“大家”,都是在反对的声音中成其名的,比如“野兽派”,就是在批评家的漫骂声中成了世界的著名画派。如果一门艺术,或一个艺术家,没有引起争鸣,那是还没有练到火候,还没有到争鸣的程度。这不是一件好事,而是一种悲哀。

 

在当代我们中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中国几乎听不到批评的声音;到处是虚假的奉承,令人作呕的讨好献媚,严重制约艺术自由健康发展。真理是越辩越明,艺术和学术是越争论越透彻。

 

你觉得如何?希望听到高见。

 

张咏清2006-12-08

总共7页  1  2  3  4  5  6  7  

 上一篇: [图文]好事不出门
 下一篇: 丙戌随笔(12月下)
  相关文章
·[图文]好事不出门
·给儿子的第一封信
·<莫得忒什>崔自默思想随笔卷一<文字巴比塔> (节选2)
·<莫得忒什>崔自默思想随笔卷一<文字巴比塔> (节选1)
·丙戌随笔(12月上)
·丙戌随笔(12月中)
·丙戌随笔(12月下)
·丙戌随笔(11月)
·丙戌随笔(10月)
·《丙戌随笔》9月
·《丙戌随笔》8月
·《丙戌随笔》7月(上)
·《丙戌随笔》7月(下)
·《丙戌随笔》(6月)
·《丙戌随笔》6月(下)
  图片推荐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
葛优先生到访崔自
崔自默作品点亮“
崔自默再次握手好
华人画家崔自默作
崔自默砺志新书《
 
  热点专题
·庄子显灵记
·“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术(3)--西方的沐浴
·《为道日损》第三章 ——疏而不失
·范曾研究举隅(2)
·《为道日损》第四章 ——道非常道 ..
·范曾研究举隅(1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的鉴定
·与范曾先生“合作”书画
·范曾先生《奇文共欣赏——陈省身与杨振宁》..
·禅与八大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
·<章草>(上)
·随感笔录(3)
·《为道日损》第五章——一以贯之
·崔自默博士受聘为国防大学美术书法研究院首..
·我笔记本里的范曾先生笔迹选
·崔自默出席好莱坞大片《钢铁侠3》超前点映..
栏目导航
随笔
戊子遣兴
乙酉日记
丙戌随笔
丁亥闲墨
己丑述怀
庚寅随笔
辛卯随笔
壬辰随笔
癸巳随笔
推荐文章
·乙巳蛇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春名家大拜年-..
·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大展行—崔自默
·崔自默出席《一路锦绣》山海尊首发仪式
·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专题片之《崔自默》
·崔自默先生荣获国际奥艺“科学与艺术大奖”
·慈善北京封面人物崔自默
·崔自默新彩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时装周
·崔自默“仁爱”梵蒂冈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艺术沉思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翰海2021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先生与李嘉存合作大鸡图
·北京翰海2020秋拍崔自默作品再创佳绩
·崔自默书画作品北京瀚海2019秋拍以寸换..
·范曾作品鉴定
视觉焦点
范曾研究举隅(5
范曾研究举隅(1
[组图]洗澡的艺
范曾研究举隅(2
范曾研究举隅(1
关于范曾先生书画
 

崔自默文化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860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15000931
助理韩健: 13521766440        邮箱:zmwh@sohu.com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