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闹玩乐趣,有钱的搞投资收藏的就一定要慎重。
刚上手的收藏者,最大的毛病是上瘾,自己管不住自己,钱一点一点就漏了出去。好多年下来,钱加在一起没少花,竟然没有留下一件像样的藏品。“宁尝鲜桃一个,不吃烂杏三筐”,假如当初没这样,而是积攒钱来买一件好东西,当时虽贵,至今犹值,还会升值空间巨大。
“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上的不一样”,后悔啊,骂自己愚昧啊。哈哈,时光能倒流吗?
对于当代书画家作品的收藏,很多地区的收藏者,看着美协和书协的领导名单来收藏字画,还有攀比心理,看谁收藏的品种多样、花样齐全,简直是莫名其妙。很多人都想找到“原始股”,像押宝一样,但究竟将来哪一个画家能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师,其画家能一路飙升,那要看眼力和运气。收藏虽靠一定的运气,但也绝对不是没有一点规律可寻,比如对画家社会影响、艺术品位、艺术水准、学术背景、买家实力分析等等,都是可以实际依据的指数。协会领导地位和展览获奖名次,虽然一时对盲目的市场有导向作用,但决不是永恒不变的尺码,最后有说话权利的是市场、是广大的有收藏实力的买家。
要想在收藏这个行当上一入门就有品位、上档次、够远见,其上上法门就:重质不重量。
既然收藏这行当的真学问是要靠在实践中“掏学费”来获得的,那么,还是少走弯路、少掏一些真金白银为好吧。
大师的架子
在博客的一篇文章中,受到读者留言(不是“流言”)的启发,我写了这么一行字:“我代表所有画家向收藏爱好者们尤其是那些刚入门的傻冒儿们表示由衷的感谢——这么说大概不会有人埋怨我的文风刻薄了吧?哈哈哈……”接下来又是读者的一行评论,说“这是让人心服的言语,因为它没有掺假,是最率真的。这种东西如果用于艺术创作,有望结出善果”。这话的确有道理。
可是我不久就意识到,我这么一感谢,倒是直率了,读者不埋怨我刻薄了,可画家却要埋怨我刻薄了。正如我年前在日记里曾经写到的一段话,“我代表造纸厂向作协、文联和报社、出版社等单位努力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了取得更大的成绩”,后来有朋友说这文字够损的,其实,也还不只是说了一些率真的话吗?
画家,也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在这里说“我极讨厌大师的架子,得便宜卖乖,要不是这么多的爱好者和刚入门的‘傻冒儿’们,你们能过那样的幸福生活?内行人一般才不会真掏钱买你们的破玩意呢”,也一定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等我到了有必要端起大师架子的时候,就不会再这么说了,所以趁现在赶紧说出来过个嘴瘾。
市场的繁荣,积少成多,众人拾柴火焰高,到最后成了形势大局已定,就不是哪一个个人靠单独的力量所能很快控制的了。集体的无意识和群体的盲从,把大师推向前排。既然有轿子,就一定有人抬,你不抬他抬,市场是相当的大,竟然还会有吃饱了闲着没事上街见人就抬的,你还别以为奇怪。
一个巴掌拍不响,发生了问题责任一定是双方的,不要总是埋怨大师,埋怨大师的“忘本”。大师的架子,是被娇惯出来的,他们一开始时不是这样子的;他们也是不得已,否则整天画起来送人就太累了,市场也就很快糟蹋完了。
大师一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个性和怪毛病,与他们的作品形式相为表里,表现在行为举止上就是“臭架子”;可是更奇怪的是,一点架子也没有的大师,似乎还没有见过。
也许,真正意义的大师,正如真正的意义隐士,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的追求或者向往的符号,其实,是不存在的吧。
拍卖行靠得住吗?
有一个很有实力的朋友认真地问我:“拍卖行靠得住吗?”我难以正面回答,只是说:“世事无常。”“世事无常”——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佛家在哲学思维上的一大贡献。“无常”,也就是没准,当然也就靠不住,对于任何事物,都一样的一律。依据这个道理,来回答拍卖行能不能靠得住,似乎就是一个极简单的话题了。
国内的拍卖行如此,国际的拍卖行也如此,天上共用一个月亮,即便因为空气或清或浊的原因,月亮看起来有或大或小的略微差别,但实际情况是一样的。
总共4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