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照上人《如意赞》
文/崔自默
月照上人作<如意弥勒> 67*137cm 2007年..........................
“当看破,任去留。不执着,能回头。如祥云,似符咒。日奉持,比灵寿。”——月照上人这篇《如意赞》,颇堪反复阅读、品味。
如意,是象征吉祥顺心的摆件,其源渊始于秦汉时期已有的一种搔痒工具,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形,俗称“爪杖”、“搔杖”(今俗名“痒痒挠”),手不能到之处以其代劳,可尽如人意,故得“如意”之雅号。“如意”一词印度梵语为“阿娜律”。手持如意,记事其上,所以有时如意兼备“笏”(亦称“朝笏”、“手板”)的功能。六朝时期,士阶层盛行清淡之风,如意在手作谈兴之具。佛家僧侣在讲经时,手持如意可把经文记其上,以备遗忘。一柄如意在握,便心情舒畅,镇定自若,妙语迭出。魏晋隋唐时期的文殊菩萨塑像多手执如意,代表智慧与义理,成为象征吉祥美好及思辩睿智的符号。随着精神性的加强,如意的实用性逐渐淡化。至唐时,如意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基本分离。作为高级工艺品和礼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到处摆有如意。如意柄端造形有贝叶、祥云、心、鲜桃、灵芝、柿子、蝙蝠以及福寿等图案、字样,以示事事如意、长寿如意、五福如意等。作如意的材料品类亦繁多,有金、玉、玛瑙、翡翠、象牙、水晶、珊瑚、珐琅、木嵌镶、紫檀、黄花梨、红木、沉香、竹、骨、铜等,工艺则有平雕、浮雕、镂空、单镶、多镶不一而足,金银丝、红绿宝石等镶嵌其上更增其华贵。
月照上人《如意赞》在抓住如意造型特征的基础上,着重阐发佛学义理,并力求通俗、明透。
“当看破,任去留”,人生如旅如寄,百年忽然而已,似行云似流水,去留无痕,故当看破。“不执着,能回头”则指明一种辨证旷达的人生态度。“回头是岸”,是佛家精要,方便法门。遇事应该顺其自然,不可固执,该回头时要回头;“回头”二字,正好描绘出如意的造型特点,回头则如意,不回头不称其为如意,甚妙。“如祥云,似符咒”,由此及彼,由近而远,由实至虚;如意之头形如祥云,更可当作祈福之符、之咒。“日奉持,比灵寿”,如意之形如灵芝,本意象征长寿;假使每天捧持之、颂念之,神闲气定,仪态安详,自然百病不生,四体康泰。欲求长生久视者,上人之《如意赞》不就是一剂良药么?
余读来兴发,不畏简陋,续貂和之云:“求精进,去复留。虽认真,亦回头。善在心,无语咒。与天合,人长寿。”
月照上人作<如意弥勒> (人物局部)..........................
月照上人作<如意弥勒> 题字局部:
左侧为上人书<如意赞>,右侧为崔自默和诗并书.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