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嗓门高,而是喇叭响
——我的“媒体场论”
文/崔自默
忽然读到春晚小品《公鸡下蛋》作者被找到的博文,心里高兴,“你太有才了”的幕后英雄总是有了“登台”的机会。
我转念想到一个问题,“你太有才了”究竟是谁?
应该说,肯定不是一个人,尤其是在社会分工明确的现代社会,一个人什么事也做不了,何况是很有影响的事。
信息时代,提供人表演的社会大舞台中,媒体最重要,最容易产生影响;而我们的央视,地位绝对属第一。
记得有一次与作家梁晓声先生谈到超女,在一起疑惑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之同时,我依据物理学基本原理,提出我的“媒体场论”概念。
要想效应大,场就必须大。譬如去迪厅,你会发现无数狂舞者应和着台上的表演者,如醉如痴,但是,这并不证明台上的表演者水平高,而是说明迪厅这个地方好,它提供给人疯狂释放和发泄的“场”。离开这个“场”,到街上狂舞,一定被看成神经病。
在央视的“场”中炒作任何东西,都容易热。在它的黄金时间播任何电视剧,一定火。“春晚”,就更甭说了,那么多眼睛盯着呢。其他省市电视台,也有那么多很有才气的好演员好节目,但没戏,因为大众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是有限的。
春晚小品里面的口头禅,因为是简单句子的重复,容易记忆,所以第二天以后,就成为流行语,这是社会从众心理和游戏心态的一种反映。“有事儿您说话”、“谢谢啊”、“你太有才了”可以流行,“你真行”、“没问题”、“你看看”、“正好”、“你不服”、“别装了”……这里随便一个词,拿到春晚的小品里面,让赵本山重复两遍,一定流行。其实不仅仅是小品,电影《手机》的“审美疲劳”、《天下无贼》的“后果很严重”,同理。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这么说,一来让人看到自身的有限性,二来提议人要善于借助外在的条件。登高而呼,臂非加长,而声闻于远。嗓门音量有限,可以借助喇叭来实现。当然,能不能有机会站到大舞台上,则是另外的问题。
成功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不是最差的——当有人在略带醋意地置疑某些“流行”时,我经常会这么说;值得嫉妒的,不见得是人家的才气,而是人家的运气。运气、风头、德行,在人群中是不能均摊的。
有人把从央视节目《百家讲坛》里走出来的时髦学者也看作“超女”,有道理,这也更让我坚信我的“媒体场论”的正确性。“场”,既然效应大,那么谁讲、讲什么、怎么讲、怎么评价,就更需要慎重,
我们似乎正处在一个“小品时代”,越来越多的人终日沉浸在游戏状态,严肃不起来,到处调侃、到处暴光、到处忽悠,所以,应该不时到场外清醒一下,不然倘若礼失于野,将求诸何?
总共1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