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着的还不如死了的?》一文留言的若干条回复
文/崔自默
原文:
活着的还不如死了的?
我曾经在公共场合提出投资艺术品市场应该鼓励,炒作当代画家的作品尤其应该受到鼓励。眼前的艺术品市场,还很不繁荣,也还很不规范,但总得有一个过程。
当代画家的作品,有时超过古代画家的作品,有其合理性。艺术品虽然是特殊商品,但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受到供求关系的作用和左右。古代的已故的画家,其作品无人关注,当然就没有市场;毕竟古人已经成为古人,价格高低与他们本人的生存状况毫无关系(最多是他们的后人享受到在前人大树底下乘凉的好处)。而当代的健在的画家,则生逢其时,有人缘、有人气,能组织大量的资金投入市场,就可以炒作得很火暴、运作的很成功,使得价格暂时超过古代画家的作品。
炒作当代画家,有其好处,那就是使活着的画家有收益,很实在地体会到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改革的成果。尤其是青年画家,得到市场的认可之后,受到鼓舞就会加倍地热情地投入,激发出更大的创造力,创作出更多的精品。认为老画家的作品就一定好,是一个陈腐的惯性认识,事实未必,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与创造欲望的衰减,必然居于技法和固有成果的保守,继而影响到作品质量,而且一旦市场需求增加,更成为劳动和精神负担,而老同志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健康。当然,画家的收益要受到监督,必须纳税,那么,其收益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大。同时,要有社会责任感,达则兼济天下,富裕起来之后,应该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更多地回馈社会,热心慈善事业,不能为富不仁,更不能装傻充楞,独自享受。
应该买古代的还是应该买当代的,不能一言以蔽之。对于投资的人而言,挣钱是应该的,大家都来炒作、都来挣钱,无可非议。钱如水,不流到这里,就流到那里,哪里更需要水,客观上不能绝对判断,主观上也没有绝对的尺度。活着的还不如死了的?死了的还不如活着的?这两个问题都一样,难回答。
传世的艺术精品,如果认定它价值大,价格也就应该高上去,乃是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国际地位的肯定。要想使得中国古代的艺术杰作价格与国际接轨,并远远超越当代画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社会政治和物质文明的大环境不可缺少,而群众精神需求和生活品位的整体提高,牵动流入艺术品市场消费总额的整体提高,则是具体的实现环节。这些都需要过程,急不得。时间决定一切,但愿我们等待的时间不要太长,以便尽快看到我们认为合理的现象。
回复:
(1)“活着的不如死去的很正常,死去的不如活者的也正常,抛开艺术谈死活,起码思维不正常。”
答:------抛开艺术而谈死活,不能说就是思维不正常,因为我们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就是面对市场价格与作者死活这一对矛盾而立论的。假如这样把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谈论就是思维不正常的话,那么,大概地球上起码有99%的人不正常,因为普遍联系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这是庄子的一句话,意思是指出正常与不正常的相对性:假如把正常当作不正常的话,那么不正常的就成了正常的了。
(2)问:“活着的就是不如死了的,你说说,哪位活着的(包括你)比死了的强?”
答:——我文中着重谈论的是作品的市场价格,而不是作品的艺术价值或者说艺术水平。
(3)问:“这个社会既然这么浮燥,你也是红尘中人,没有人会逼着你为艺术而奋斗。”
答:-----事实上,没有人会逼迫我们进步和奋斗,只有我们自己逼迫我们自己,而且,这种逼迫是残酷于外来的压力的。大凡勇猛精进者,都是自愿的自残者。有意味的是,那些自视散淡、淡泊的闲适者们,是为自己的不奋斗与进步缓慢找借口。
(4)问:“国人最突出的人性弱点就是:妒性、奴性”。
答:----其实不仅仅是国人,妒性与奴性本来属于人性的众多劣根之中的两种,只是它们表现得不怎么招人喜欢,于是因为伤害到别人的感情而反过来遭到众人的痛恨与不齿。
(5)问:“你文中第二段所说:‘炒作的很火暴,运作的很成功’又成笑料!炒作运作出来的有哪一个有真本事?大师是炒出来的?八大、齐白石是炒豆炒出来的吗?”
答:——炒作运作出来的艺术家和作品,虽然有的没有真本事,或者说大多数这样的产品没有好质量,但不能就此认为没有一个有真本事,这样的判断是一刀切,是一棍子打死。电影电视作品中可以举出很好的例子,就是在书画艺术界,也有成功的先例,包括齐白石,假如没有众多大人物的认可与提携,也大概会淹没无闻于社会的。“炒作”这词,其实是一个中性词汇,是宣传和推广的意思,不应该按照俗常的认识把它绝对化地看作是贬义词。
(6)问:“字画作为艺术种类的商品,首先是先具备艺术的条件然后才可谈价傎。如果一张画不分艺术水准的高低,只要画家人缘好,具有炒作手段,他的画理所当然的就可以卖高价。这不是扯谈吗?一双鞋子,是卖50元钱还是卖100元钱还要看他的做工质量呢。否则就是欺骗消费者。何况现在的很多当代画家的画纯粹是涂鸦之作,动辄就上万元一尺,来愚弄不懂画只听名的购买者。这简真是犯罪,道德的罪行!
答:——这里包括很复杂的环节,起码有这些:第一,一张画的艺术水准高低,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因为有认识标准的差别和个人欣赏习惯的差别。第二,“只要画家的人缘好”,这句话也要细致地分析,要研究为什么人家的人缘好,除了地位上的(比如美协领导等等)原因,一定有人家的过人之处,有人缘是人家的好命、福分、造化,别人嫉妒不得,也是剥夺不了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为什么有的画家没人缘?一定有其背后的原因。俗话说“画如其人”,其人既然有人缘,其画自然有人缘,人缘与运气是关联在一起的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但的确关系到玄秘的形而上的所在,值得思考。第三,鞋子与字画,虽然不是一类商品,但有相同点,就是名牌值钱;名牌,除了做工质量之外,有一个社会的集体的认知度,即名气,虽然说名气大的不一定质量好,但是,名气或说知名度也是无形资产,应该是一个常识。第四,不要总以为现在拍卖行或者画廊买画的消费者都是大傻子、冤大头,人家也在进步,在掏腰包之前也是打听过的,也是核计与思考过了的,其中不乏艺术品的精鉴者和明眼人,何况他们周围都有高参。第五,“有意欺骗消费者”的艺术家,“简真是犯罪,道德的罪行”,这种认识,我也比较赞同,只是,怎样来认定他是“有意的”?他自己不认为自己“纯粹是涂鸦之作”,你怎么办?公民买卖应该具有自由,“不懂画只听名的购买者”人家乐此不疲地收藏与欣赏,人家自己都不举报,别人无权干涉,除非是蓄意的赝品诈骗或者是无赖之流的行为,引起了法院公诉或诉讼,才会成为不得不要解决的真正的问题。
(7)问:“成为当代画家还需要本领吗?好笑!我只要和煤体搞好关系多多请吃喝,多给润笔费,他们自会帮我吹捧。再送钱给拍卖行,自拍自买。我不但会成为当代画家还能成为当代大师呢。这是不是就是你所说的本领!”
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不在那山中。问题和环节不像所说的那么简单。媒体也不是像所说的那么可以吆来喝去、随意安排的。多掏润笔费不是不可以,偶尔一两次发表一两篇文字还可以,你要想成大名就要坚持,殊不知现在的报刊版面费之高,积累起来是一个大数字,所以打造和包装一个书画大师不容易,与成就一个明星大腕一样的困难。还有,送拍卖行,你的认识人,水准不行人家也怕丢人,即便送进去了,没人买却像所说的那样自拍自买,一两次一两个拍卖行还可以,假如大面积的集中下来,两头手续费20%加下来,将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光看贼吃肉不见贼挨打,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应该真切地看到问题背后的环节,发现别人的不容易,产生宽容心和怜悯心。宣传和包装投入,是现代商品经济时代的一大基本环节,投入大量的资金成就一个艺术大师,当然没有人会这样愚昧和莽撞地去包装一个“皇帝的新衣”而自作自受,实际上却一定是基于相当的艺术水准和学术地位之上的调查和评估之后的动作,那么,人家的成功,就是值得学习和应该信赖的了。汽车电视电影手机我们能接受,画家的作品也一样。
总共1页 1
|